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縉雲成功獲評省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
發佈時間 | 2023-11-16 11:25:35    

   11月4日,浙江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了第二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名單,縉雲縣成功獲評!

  近年來,縉雲縣找準行動坐標、錨定前進方向,聚焦生態振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打造出一系列體現綠色共富的標誌性實踐體驗地。

  下面,一起來了解標誌性實踐體驗地的特色亮點!

  實踐體驗地一:

  活化利用,

  探索廢棄岩宕生態修復新模式

  縉雲堅持用文化力量喚醒沉睡資源,實現了廢棄岩宕生態價值的有效轉化。

  一是“環保短板”變“生態樣板”。委託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選取9個最具代表性的岩宕,將岩宕的空間體驗、自然光照和聲學效果融入不同功能,蝶變為劇場、書房、展示廳和人文講堂。2022年,縉雲仙都岩宕成功入選年度中國十大最佳建成建築。

  二是“廢棄空間”變“文化驛站”。將岩宕改造納入黃帝文化展示工程,打造特色文化互為交融的風景廊道。先後舉辦縉雲婺劇、獨角臺場等非遺展演活動30余場,群眾自發組織閱讀、朗誦等公共文化活動200余場,吸引觀眾20萬餘人次,美麗浙江等官方視頻號轉發短視頻點擊量超100萬。

  三是“美麗風景”變“美好錢景”。將岩宕打造成網紅打卡地,吸引茶咖、露營、短視頻直播等年輕業態加盟,輻射帶動縉雲鄉墅、縉雲燒餅等鄉愁富民産業發展。2022年,仙都景區接待遊客296.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億元;縉雲燒餅實現産值30.2億元、同比增長11.85%。

  實踐體驗地二:

  千鸚鳥舍,

  一座鸚鵡生物多樣性交流體驗基地

  縉雲千鸚鳥舍位於仙都5A級風景區內,園內擁有鸚鵡36種、數量3000多只,是全國首個以鸚鵡為主題的大型花鳥樂園,也是一個全新的以鸚鵡為主題的生物多樣性交流體驗基地。

  一是“體驗+科普”搭建宣傳平臺。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科普、鳥類繁育科研、自然教育等各類體驗活動,提高群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今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縣政府與千鸚鳥舍聯合開展主題為“守護生物多樣性,體驗自然環境下的生命之美”活動,向群眾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

  二是“培育+救助”推動多樣保護。建立國內外珍禽研究保育機構研討平臺,同步建設野生動物救護站,織就動物保護網。截至目前,成功繁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的藍喉金剛鸚鵡15隻;救護站已完成救護工作156次,出動救護人員177人次,救護野生動物201隻。

  三是“生物+文旅”激活流量密碼。依託千鸚鳥舍生物多樣性體驗館、動植物科普互動廳、鳥類研究中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觀,將千鸚鳥舍打造成仙都景區內一個動態活躍、高參與度的旅遊亮點,帶動縉雲生態旅遊發展。

  實踐體驗地三:

  激活綠色潛質,

  全國首個水氫生物質近零碳示範工程

  縉雲素有中國“茭白之鄉”“麻鴨之鄉”的美譽,現有茭白種植面積6.5萬畝、養殖麻鴨32萬隻,農牧産業興旺,卻也帶來茭白秸稈焚燒、鴨糞殘留等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對此,縉雲利用生物質和豐富的水、光等自然資源,打造國內首個基於鄉村場景的水-光-氫-生物質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一是變廢為寶,重構價值鏈。利用余量水電與屋頂光伏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將“棄能”轉換成“氫能”,並與秸稈、鴨糞等發酵産生的沼氣發生反應。工程投運3個月來,共計産出生物天然氣近1000標準立方米,氫氣約1萬標準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噸。

  二是示範引領,培育産業鏈。以該示範工程為核心關鍵,打造綠氫儲能基地,推進縣域新能源特色産業平臺建設,加速培育發展“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全産業鏈協同,打造縣域經濟新增長極。2022年以來,共引進培育新能源領域高層次科技人才430余名,兌現政策獎補資金7163萬元。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縉雲發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