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正式開幕,開幕式上發佈了首批100個“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這100個案例從何而來?
今年10月,浙江聯同上海、江蘇、安徽,共同組織開展了“首批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評選活動,最終評出100個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不僅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還具備突出的綜合效益,帶動就業、消費、民生等多領域聯動發展,形成了人文經濟標誌性成果和普遍性經驗,有很強的示範和推廣價值。
10月底,三省一市“四方聯動”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評審按照人文底蘊、綜合效益、可持續性、特色屬性等方面對案例進行綜合評估。同時,線上案例點讚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一週內,有全國各地近15萬人參與互動。最終,三省一市綜合線上點讚和線下評審的結果,評選出100個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
它們聚焦人文經濟的共用共融,不僅具有創造性價值,也已形成人文經濟標誌性成果和普遍性經驗,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具有引領示範和複製推廣價值。
這些案例有何亮點?
這100個案例中有上海的“一大文創”,打造帶得走的紅色文化符號,不斷擦亮“黨的誕生地”——上海市紅色文化名片,進一步講述建黨故事,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
有距今2500多年曆史的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江南風貌,綿密地繡于古城之上,在時光流淌中,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記憶得以賡續。
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正奮力打造高品質“産城人文”融合地,將悠久的良渚文化和先進的科技相融合,在回望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文明史的同時,向未來不斷探索。 一槽紙漿,一張竹簾,一撈一提間,完成了一張演繹著萬種風情的宣紙,從安徽宣紙線裝文化中,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
這100個典型案例登上榜單,仿佛在訴説,過去從未走遠,未來無限可能。古今同框、新老對望,這是人文底蘊與時代潮流兼備的獨特風景;今天,“人文經濟究竟什麼樣”的面貌逐漸清晰可見,歸根結底是要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應由之路,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鮮活實踐;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進入新時代,從長三角100個人文經濟典型案例中,我們感悟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的發展之道。
首批100個“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評選結果——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紀馭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