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黃帝祭典,承載怎樣的“心意”?
發佈時間 | 2023-11-06 08:28:32    

   浙江縉雲,鼎湖峰下,黃帝祠宇,癸卯(2023)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圓滿落下帷幕。

  今年是仙都黃帝祭典升格為浙江省政府主祭的第三年。三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妨來探尋黃帝祭典背後蘊含的多重“心意”?

  第一重“心意”:縉雲色的創新運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色彩不語卻飽含濃情。第一重“心意”,是色彩體系的創新運用。

  很多人都知道,縉雲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但縉雲不只是一個地名,還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顏色。“縉雲”其色如霞映流雲,在自然與人文的演繹下,赤紅與橙紅交融碰撞。

  《漢書—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記載:“黃帝雲師雲名”。黃帝命名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春青夏赤”是正五色系統的説法,“縉”是重要的基本傳統色。時光更疊,如何在“縉雲色”上做文章,讓人眼前一亮?縉雲打造色彩IP,以全新的視覺衝擊,刷新祭典傳統印象。

  用“縉雲色”點亮現代都市。充分考慮空間佈局和視覺效果,從高鐵站、高速出口到景區沿線的場景、道路,以“縉雲色”為主色的大幅桁架和彩色噴繪,給人更為立體靈動之感。碧空之下,道旗獵獵,大片的色彩鋪陳和細微的精緻點綴,無不展現著這座城市的厚重底蘊和濃厚氛圍。

  將“縉雲色”融入祭典演繹。浙江正在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祭典演繹突出體現“宋韻文化”,祭典現場主背景、整體氛圍營造等方面均使用“縉雲色”,併為本次祭典專門設計“縉雲色”演出服裝,將中華傳統美學運用得淋漓盡致,以視覺的創新提升祭典質感。水袖翩躚,蓮步輕移間,“縉雲色”華服和綠水青山相映成趣。

  以“縉雲色”張揚青春個性。祭典現場,身著一襲“縉雲色”的44名“小仙女”政務講解員齊亮相,她們用專業的服務、飽滿的精神迎接八方來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充滿張力的“縉雲色”與黃帝文化相結合,創新製作的文創衍生産品手提包、筷子等伴手禮,讓人耳目一新。隨著“縉雲色”系列服裝、伴手禮的刷屏出圈,傳統色彩煥發全新生機,洋溢出青春活力。

  第二重“心意”:為祭典插上數字羽翼

  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相交融,能催生出全新的化學反應。第二重“心意”,是為祭典插上數字羽翼。為黃帝文化披上“數字”外衣,實現“數智”文化新生態。

  數字賦能祭典籌備。舉辦祭典,千頭萬緒。諸如祭典之類的重大文化活動,如何更好地實現“數智管理”?“祭典線上”多跨場景應用作了先行探索。以黃帝文化傳承為核、祭典籌辦為切口,該應用重點打造了“黃帝祭典、文旅産業、文化傳播、文化研究”四個子場景,通過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整合與全流程監管智控,在駕駛艙上實現工作一鍵派發、預警一鍵下達等指揮調度,為祭典的舉辦和文化傳播提供技術支撐。

  數字賦能祭典體驗。華夏兒女遍佈全球,如何實現“天涯共此時”?祭典要從線下走上“雲端”,“黃帝元宇宙”App或許能夠提供參考。通過虛擬人、虛擬場景等形式,將謝靈運賦詩、唐玄宗賜名仙都、李陽冰題寫黃帝祠宇、朱熹獨峰書院講學等文化元素置入,將黃帝祠宇“搬進”數字世界,實現用戶“親身”參與體驗仙都黃帝祭典全過程,如同亞運數字火炬手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全民參與,海內外同胞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通過“黃帝元宇宙”App參與“雲上共祭”,踏入數字世界的黃帝祠宇,就能獲得“超時空、深沉浸、高精度”的黃帝文化奇妙遊,在這裡參與一場“賽博”祭典。

  數字賦能祭典産業。祭典過後,遊人如織。仙都景區“講解員”——黃帝文化首款智慧機器人“仙仙”身穿“縉雲色”馬面裙,帶遊客智遊仙都,展開趣味盎然的“人機互動”。“仙仙”是專門為仙都量身定制的集黃帝文化、縉雲特色和仙都景區知識為一體的倣人智慧機器人,植入豐富而有個性的人物語料庫,搭載智慧語音對話和動作識別系統。機器人的應用,讓祭典旅遊生態更靈動。“黃小帝”“嫘小祖”Q版形象表情包應運而生,于生活的細枝末節處浸潤黃帝文化,指尖輕觸間,文化傳播就已完成。

  第三重“心意”:古老文化的全新演繹

  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創新。一場祭典,連接起古與今的精神脈絡,銜接著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精神譜係。第三重“心意”,是古老文化的全新演繹。

  在中國先秦史學會的倡議下,浙江省縉雲縣、河南省新鄭市、河北省涿鹿縣等全國各地11家單位結成黃帝文化聯盟,發出擲地有聲的承諾:讓黃帝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化從來不是一個靜止的存在,而是一種流動的文脈傳承。這個剛“誕生”不久的跨地域、跨學科合作平臺,讓祭典跳出本地、跳向更大的圈層,讓文化不囿于一隅,讓各方文化力量充分匯聚涌流。

  “研究黃帝文化,對於探尋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探討中華民族的形成與演進過程,塑造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秘書長、科研局長晉保平表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深入挖掘黃帝文化的內涵,提煉黃帝文化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將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明肇始的光芒映照古今,也照向海外。黃帝文化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我想把黃帝文化、中國鄉村振興經驗帶回非洲,讓更多的人到中國來走走看看。”辛巴威在華留學生、“留下帶路”國際公益服務平臺創始人米萊在參觀仙都黃帝祠宇後説道。米萊多次來到縉雲參觀調研,積極對外推介黃帝文化,是縉雲黃帝文化宣傳大使。鼎湖峰下,他用一口熟練的中文向由他“帶路”而來的辛巴威學者吟誦起《咏鼎湖峰》。

  文化向心力,吸引著回歸;文化傳播,在交流中有了迴響。“黃帝縉雲”國情教育活動、“夢行浙江”——走進黃帝縉雲活動、發展中國家小商品市場建設研修班活動和“從全球到村莊”——中津縉雲跨文化對話活動等多場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架起了黃帝文化和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縉雲還被授予“國際學生‘感知浙江’國情教育基地”稱號。

  當外國友人站在黃帝像前,雖然語言不通,仍能感受到積澱千年的傳統文化撲面而來的震撼。活動之後,許多國際友人成了宣傳黃帝文化的“自來水”,在海外社交平臺上分享感受。

  第四重“心意”:民族精神的時代偉力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第四重“心意”,是民族精神的時代偉力。

  “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發生的重要文化現象,是在‘中國之中國’文化區係內,經由眾多部族集體性歷史記憶塑造形成的文化認同觀念和信仰世界。”在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李學功看來,黃帝信仰所蘊含的精神與價值,早已跨洋越海,成為華人世界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

  祭祀軒轅黃帝,也為了尋根。這一泓匯聚民族自尊、自立、自強、自信等力量的精神源泉,已化為無數同胞尋根問祖的動力之源。

  祭祀大院,再次響起了熟悉的鐘聲。鼓擊34聲,意寓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鐘撞15下,意寓15億海內外中華兒女……

  大典現場,來自海內外的參祭嘉賓手捧長香,逐一走到香爐前,虔誠祈願。煙塵嫋嫋,縹緲于空,升騰起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敬仰之情。

  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祭拜軒轅黃帝,是一場文化交流之旅,更是一場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尋根之旅。

  “透過古老的雅樂和莊重的儀程,我近距離感受到了黃帝文化厚重的底蘊。”浙江省僑商會會長、澳門蘇浙滬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廖春榮表示,在日益緊密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中,更多澳門青年透過祭典這扇文化窗口,了解瞭望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更好培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對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會長,詹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詹洪良而言,這是一次久違的歸鄉。詹洪良説,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傳遞台州站,自己是傳遞亞運“薪火”的火炬手;參加完仙都黃帝祭典後,自己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黃帝文化的傳遞者。

  文化尋根喚起四海同心。依託黃帝文化,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浙江省國際人文交流基地、仙都“信仰之問”調研基地等四大國際性、全國性基地先後在浙江縉雲落子,極大提升了浙江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精神世界中的地位。

  放眼當下,這場文化尋根之旅還在持續;抬頭仰望,縉雲黃帝祠宇巍然矗立,中華民族追根溯源、慎終追遠的精神生生不息。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每 文 陳 姝 李俊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