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縉雲:逐綠而行生態興 綠色發展譜新篇
發佈時間 | 2023-10-16 14:45:09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麗水縉雲舒洪鎮仁岸村,蜿蜒盤曲的盤溪如“十里畫廊”煙波浩渺,外墻粉刷一新的民居、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一幅美麗新鄉村畫卷盡收眼底。從以往的“臟亂差村”,到如今換上“美顏”,仁岸村著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以激活一江春水、換取一片綠地、種好一顆楊梅為抓手,仁岸先後獲得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等稱號,成為遠近聞名的“共富村”。

  “既要打好‘優勢牌’,又吃好‘生態飯’,充分釋放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打造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有機融合的樂遊仁岸未來鄉村。”仁岸村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以生態“含綠量”成就發展“含金量”,仁岸村的蝶變,正是縉雲綠色發展的縮影。

  多年來,縉雲縣始終堅持鑄美富民,以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夯實生態環境基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綠色發展互利共贏。縉雲連續榮獲中國綠水青山典範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省第一批清新空氣示範區等榮譽。

  以綠色為底繪就美景

  盈盈碧水,脈脈流淌,串聯著山與城、自然與人。水,是一座城市最為靈動的韻腳,更是麗水縉雲人不懈守護的對象。俯瞰縉雲大地,蜿蜒流淌45公里的好溪,似一條碧綠的綢帶貫穿了整個縉雲縣,沿岸處處皆是詩意盎然的美景。

  圍繞“水安、水清、水美”等目標,縉雲縣以“五水共治”為抓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取得了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繪製出一幅興水惠民新藍圖。

  鐵拳治水,交出優異答卷。2022年,縉雲水環境品質穩定達標,全縣13個常規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全部為Ⅲ類水以上,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100%。

  水環境整治,還收穫了生態紅利。

  “以前,我們家門口的新建溪就沒有乾淨過,兩岸搭建著100多個鴨棚,幾萬隻鴨子棲息在這裡。一到夏天,溪水又黑又臭。”住在溪邊幾十年的縉雲新建鎮覽川村村民説。縉雲縣素有“中國麻鴨之鄉”的美譽,但麻鴨“河養”“塘養”“庫養”的傳統粗放型養殖嚴重污染環境。

  一場“趕鴨上架”行動轟轟烈烈地展開,縉雲縣每年撥款200萬元作為扶持基金,用以幫助養殖戶轉型。同時,縉雲還推廣茭鴨共育模式,在茭白苗長到60釐米高時,每畝投放麻鴨2至5隻,取得了雜草防效98%以上、蟲害防效90%以上、畝均茭白專用肥使用量減少13%等顯著成效。“現在環境整潔多了,茭白田中套養的麻鴨品質更高,價格也提高了六成多。”該村村民提到生態養殖讚不絕口。

  從碧水清流到綠色“聚寶盆”,縉雲水環境的蛻變,映射著全域生態環境改善——

  做靚“藍天”,縉雲有序推進大氣環境整治,2022年,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9.5%;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

  做優“清廢”,縉雲不斷規範固廢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完成無廢細胞創建19個,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

  這裡,美好風景與人們的美好生活詩意相連。根據省生態環境廳公佈的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縉雲2022年生態環境滿意度總分88.5分,較去年排名上升26名,上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名。

  育好生態引“鳳”來。2021年10月21日,德資企業肖特集團醫藥系統亞洲總部及藥品包裝二期項目正式簽約落戶縉雲,這也是這家跨國高科技公司10年來第三次在縉雲投資。

  近年來,縉雲引育出一大批“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縉雲生態製造”品牌,有效解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等問題,形成了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態工業鏈,創造了“山區縣也能搞創新、山區縣也能引進世界頂尖企業”的一個個工業奇跡。

  數字化引領改革創新

  以數字化為引領,縉雲推動生態環境從“治”理走向“智”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準。

  偌大的監控螢幕、變動的指標數據、響起的傳真電話、休息時間駐留辦公室的人影,這是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縉雲分局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後臺日常運維人員的工作圖景。“這家公司2022年基本無停産報告,線上監測平臺卻顯示排水量為0,不正常,我們再去現場核查一下。”去年年底,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縉雲分局執法人員通過線上監測平臺捕捉到一串異常數據,多年積累的經驗讓執法人員立即攥緊這條線索,小小數字即成為切入調查的“手術刀”。

  執法人員帶著疑問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檢查,繼而抽絲剝繭發現該公司涉嫌私設暗管逃避監管排放水污染物的違法事實。依照國家法律規定,該案當事人行為涉嫌嚴重污染環境犯罪,在完成調查取證和法制審查後,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縉雲分局于2023年1月12日通過浙江省統一辦案系統將案件移送縉雲縣公安局依法進行處理。

  近年來,縉雲縣加快打造監管大數據體系,推動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污染源線上監測監控模式,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截至目前,共完成全縣78家企業線上監測及128家企業線上監控安裝並聯網,實現實時監控企業環保設施運作情況,並實行全省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預警督辦閉環管理。

  同時,縉雲持續迭代升級智慧環保平臺,加大“環評追蹤”等特色場景的推廣應用,以數智賦能提升治理水準。

  “不用跑就提前短信提醒我們要進行環評審批,可真為企業省了不少麻煩。”日前,浙江群英車業有限公司在縉雲縣經商局為該公司年産80萬台的鋰電電動滑板車技改項目進行立項備案後,不久便收到了“環評追蹤”應用發送的辦理環評審批短信提醒。

  據了解,“環評追蹤”應用是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縉雲分局響應省數字化改革要求,打造縉雲縣智慧環保系統“大場景”中的一個“小切口”。以往生態環境監管服務工作存在事前資訊交互渠道未打通、事中環評從編制到審批流程長、事後建設項目排污監管不及時等問題。“環評追蹤”應用聚焦企業環評等痛點難點堵點,跨部門整合建設項目資源,打造全週期、全鏈條、全要素融合的建設項目一站式管理模式,構建集生態環境準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企業諮詢服務和環評仲介服務機構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環評追蹤”閉環管理平臺,重構重塑了環保部門辦事流程,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政府監管及便企服務效能。

  目前,該應用通過數字化智慧管理,已實現建設項目“一站管”,便企服務“一鍵辦”,實現了在環評辦理、監管和服務等多方面的創新,走在了全省環評領域改革的前列。

  生態共建共治共用

  “你是這樣風雨兼程,你和百姓同心同行……”近日,在縉雲縣新時代文明中心報告廳內,傳出了陣陣歌聲,“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公益巡迴演出在縉雲鳴鑼開演。

  快板《美麗浙江總動員》、魔術《花開亞運》、越劇《綠色共富譜新曲》、蓮花落《浙裏有奔頭》等形式多樣的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演出最後,環保志願者們還向現場村民發放了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小禮品,細心宣講環保科普知識等,引導群眾踴躍參與到縉雲縣生態保護工作中來。

  “我最喜歡《花開亞運》這個節目,魔術、亞運和環保的融合,給節目帶來了新意,也讓我更加堅定要守護綠水青山,共同迎接綠色亞運。”看完演出,村民張女士先生興奮地説道。

  據了解,近年來,縉雲縣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宣教工作,堅持統籌各線資源,凝聚各界力量,持續發出好聲音,唱響主旋律,不斷提高公眾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熱情和積極性,化“單打獨鬥”為“抱團推進”,逐步形成社會各界上下聯動共進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新格局。

  為凝聚合力,發揮多元主體作用,促進生態共建共治共用,縉雲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

  日前,浙江農商銀行系統縉雲農商銀行向縉雲縣大佑山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發放了麗水市首筆“不動産+生態價值”抵押貸款3000萬元,幫助企業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

  “真沒想到,我們的生態資源也能辦理抵押貸款,大大解決了我們農旅項目的融資難題。現在高山摩天輪、民宿、茶文化中心已經開始進場施工了,我有信心打響大佑雲天這個品牌,將其打造成為縉雲文旅融合新地標。”縉雲縣大佑山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拿到了3000萬元的貸款後,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希望。

  目前,縉雲已開展“美麗生態+”行動,謀劃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截至目前,已梳理匯總涵蓋水環境污染整治、生態修復、文旅發展等重點建設項目,並開展EOD模式項目申報對接工作。

  下一步,縉雲將圍繞“展示綠色窗口,助力綠色共富”的目標定位,堅持鑄美富民,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實舉措推動美麗雲建設,為打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縣域標桿夯實綠色根基、貢獻環保力量。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縉雲發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