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澄懷初酒 > 新聞 新聞詳情
紹興酒發展史一覽
發佈時間 | 2023-08-16 09:53:51    

   紹興黃酒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的《呂氏春秋》和《吳越春秋》對其也早有記載。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對紹興黃酒的歷史演變、品種和品質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

  秦漢以來,由於疆土和政治上的統一,社會生産力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業生産水準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為釀酒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新漢王莽當權,恢復西漢時期酒的專賣,但當時酒曲的糖化發酵力不高,用量很大,佔釀酒用米的50%。東漢末期,出現了我國黃酒釀造的最主要加料方法:補料發酵法,現代稱之為“喂飯法”。此時,從酒曲的功能來看,其品質大大提高了。北魏時期賈思勰寫下了不朽名著《齊民要術》,這既是一部農業技術方面的專著,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釀酒技術方面的專著。

  唐代和宋代是我國黃酒釀造技術最輝煌的發展時期。傳統的釀造經驗在此時期得到了昇華,形成了傳統的釀造理論、工藝流程和技術措施。唐代流傳下來的相關文獻資料較少,宋代的《北山酒經》是我國黃酒釀造方面的經典專著。

  《北山酒經》借用“五行”學説來解釋穀物轉變成酒的過程。該書記載的黃酒釀造技術較為完善,既繼承了遠古的古遺六法(《禮記》中的“六必”)和北魏《齊民要術》中的釀酒科技精華,又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新的技術。北宋竇蘋的《酒譜》對酒及與酒有關的內容進行了多方位描述。《酒名記》記載了北宋時期的100多種酒名。

  傳統的黃酒生産技術自宋代後有所發展,設備也有所改進,但工藝路線基本固定。元明清時期,釀酒的文獻資料較多,多見於醫書、飲食烹飪書籍、日用百科全書和筆記之中,如1330年的《飲膳正要》、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代的《天工開物》和清代的《調鼎集》等。明清小説中也保存了大量與酒有關的歷史資料,如《閩小記》記載了清初福建省內的地方名酒、《紅樓夢》中敘及的“紹興酒”和“惠泉酒”等。

  自清末至民國初年,由於大釀坊的陸續出現,産量逐年增加,銷路不斷擴大,於是在各方的協商下,品種、規格和包裝形式漸趨統一。“狀元紅”、“香雪”、“加飯”和“善釀”為四種基本品種,銷北方的稱為京裝,銷南方的稱為建裝或廣裝。為了擴大和便於銷售,有些釀坊還在外地開設酒店、酒館和酒莊。

  這一時期,紹興黃酒聲譽遠播中外。1910年的南京勸業會上,謙豫萃、沈永和釀製的紹興黃酒獲金獎。1915年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紹興雲集信記酒坊的黃酒獲金獎。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沈永和酒坊的黃酒再次獲金獎。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