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個多月搶救性發掘,在紹興地下沉睡約2500年的越國大型建築基址揭開面紗。
7月23日,紹興舉行“走進紹興稽中遺址 見證千年古城風華”媒體集中采風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家媒體走進紹興越城,見證考古取得的重要成果,觸摸千年古城歷久彌新的風采。
媒體采風
紹興市稽中遺址位於越城區塔山街道稽山中學內,原宋代紹興府學大成殿以北明倫堂至尊經閣區域。去年9月,稽山中學改擴建項目施工中發現大型木材,紹興市文物考古所現場確認有戰國黑陶豆、印紋硬陶、原始瓷杯等遺物,初步推斷地下可能存在越國木構建築遺存。今年2月,經浙江省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該遺址發掘。目前發掘面積近3000平方米。
戰國與漢代建築基址
紹興稽中遺址現存堆積主要分為戰國、漢六朝、唐宋等時期,最深處距原地表5-6米。已清理大型建築基址、水井、灰坑等重要遺跡40余處。發現戰國和漢代兩個時期的大型建築基址。
戰國時期建築基址目前發現兩種構築方式:一種由方形立柱、長方形墊板及墊板下圓木組合構成;另一種筏狀地栿由多條圓木橫縱間隔相疊壓呈網狀鋪設。漢代建築基址居於越國建築基址之上,大體可確認有四組,規模較大,單體面積約260-400平方米。
戰國木壁水井
六朝時期磚砌水井
遺址還發現古代水井18眼,其中戰國時期1眼,係木壁結構且首次發現,經碳十四測年井壁絕對年代為距今約2530年。漢六朝時期水井16眼,均為磚壁結構。民國時期1眼。
出土各類各時期文物850余件,其中不乏青銅洗、青銅壺、水晶環等高等級文物,遺址出土了冶煉鐵塊、鐵鉗和成捆的鐵矛、成組的鐵甲葉等與冶金工坊相關遺物。首次發現墨書“會稽”“山隂”地名的漢代木刺實物等,填補紹興古城考古多項空白。
越國原始瓷杯
這是紹興稽中遺址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存在戰國時期越國的大型建築基址。碳十四測年顯示,相關遺存距今約2500年,實證了文獻記載的勾踐建都歷史,是越國都城考古的重大發現。該重大發現解決了古城內無越國時期遺存的一大遺憾,為探尋越國都城格局提供重要線索。
這也是紹興稽中遺址首次在紹興地區發現兩漢高等級官署建築,出土“會稽”“山陰”“如律令禮”等漢隸字體的墨書文字,與會稽郡山陰縣密切相關,是兩漢郡縣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會稽郡的郡域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紹興稽中遺址發掘發現的戰國時期越國建築和漢代建築,均採用了地下木構基礎與地上臺基相結合的建築形式,體現了濕地環境下越國傳統桿欄式建築與中原臺基式建築文明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建築考古的重大發現。
此外,紹興稽中遺址地層堆積深厚、出土遺物豐富,建築基址密集,延用時間較長,各時期建築等級頗高,是五代之前古代紹興長期作為我國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區域中心的重要實證。
目前,該遺址3000平方米的發掘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接下來,紹興將有序推進考古發掘工作,繼續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開展出土遺存的保護與多學科研究,深入揭示闡釋稽中遺址的文化內涵,做好古城考古“一張圖”和地域文明探源“大考古”文章,用考古新發現去實證紹興古城的歷史變遷。
來源: | 撰稿:記者 王佳 徐添城 李嬌儼 | 責編:黃揚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