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縣市傳真 新聞詳情
平湖曹橋:向美而行 五美互融 繪就美麗城鎮百姓共富願景
發佈時間 | 2024-01-23 16:34:09    

   村居、田野、綠道,遠處一江碧水繞村而過。村中房屋儼然,老人含飴弄孫。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鄉村畫卷。這是遊客們紛至遝來的網紅打卡地,坐落在平湖市曹橋街道南部的馬廄村。

  水碧繞村落 河暢潤阡陌

  馬廄村水系發達,河網密布,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水鄉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曾是平湖和海鹽的水上交通樞紐。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景公就看中了馬廄村的地理優勢,在此駐軍養馬,馬廄村因此得名,也因此馬廄村擁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圖片1.jpg

  但隨著經濟、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村莊內每條河道都是劣Ⅴ類水體。

  “十多年前家家戶戶都養豬,污水直接排到河裏,別説釣魚了,河邊臭的都走不過去,跟現在沒法比。”馬廄村村民張大爺説,現在自己每天閒暇時間都會來橋上釣魚。

  在2013年之前,曹橋街道曾被稱為“豬三角”,因為生豬養豬存欄密度大導致臭味蔓延。那時開始,曹橋街道勵精圖治,生豬退養、清三河行動、剿劣、“污水零直排”創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保護等一系列措施陸續出臺推行,讓這裡的河道得到了質的變化,每條河道年平均可以達到Ⅲ類以上,徹底摘掉了“豬三角”的帽子。

  2021年,馬廄村跟著街道的腳步,大力推進“碧水繞村”專項行動。通過堤岸加固、沿河綠化、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等方式,打造了“水下森林”, 河道內沉水、挺水、浮水植物生機盎然,真正展現“水清、岸綠、景美”。

  馬廄村還推進了稻田退水“零直排”項目,建立完善的截污納管長效運維機制,使水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水生態安全保障進一步提升。同時,創新了稻蝦共作模式,利用龍蝦吃掉妨礙水稻生長的害蟲,減少農藥的使用,使得稻田變成一個生態迴圈系統,村民不僅多了一份收入,而且種出來的水稻也更加綠色生態,稻米的品質也隨之提高。

  文旅+體育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水越來越清,天越來越藍。環境改善了,那麼該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馬廄村是一個農業村,農村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個支柱産業。”馬廄村黨委書記姚健介紹,2020年9月,馬廄村引入合木賽艇俱樂部,探索發展鄉村健身休閒産業,引入培育鄉村旅遊新業態,打造出以“國際范、水鄉韻、活力勁、田園風”為主題的賽艇小鎮,實現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轉變。

圖片2.jpg

  合木賽艇俱樂部引入專業化管理隊伍,項目配備專業賽艇教練8名,專業賽艇健身設備10台,並邀請亞運賽艇冠軍吳林親臨指導。目前,賽艇中心已成功舉辦了“西瓜杯”首屆長三角陸上賽艇挑戰賽、2023“嘉興人才日”首屆精英賽艇邀請賽和2023年嘉興市第十屆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提高賽艇運動知名度和市民參與度。

  此外,俱樂部還與浙滬多所知名高校建立長期合作,打造浙江青少年賽艇培訓基地和人才交流基地。並向市民遊客開放休閒類的賽艇皮划艇槳板等運動項目,吸引大批賽艇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遊玩。

  為方便遊客更好觀看賽艇比賽,馬廄村打造了親水觀景長廊,可以近距離俯瞰賽艇航道。配合低碳科普館、橋文化記憶館、紅色展陳區、賽艇文化街、零碳成長樂園等可看、可玩、可學的項目,豐富賽艇小鎮的鄉村旅遊內涵。

  賽艇小鎮的落地建成以來,馬廄村通過完善各類配套設施、發展培育文旅業態,創造出近40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增收。同時,周邊農戶通過農房改造提升後,成為旅遊配套用房,每年能獲得2萬多元的租金,實現薪金+租金的雙增收格局。

  綠色低碳 點亮鄉村“美麗經濟”

  作為全國首個以“低碳+運動”為主題的未來鄉村,馬廄村全線融入了綠色和共富的生活理念,打造了低碳主題民宿,共用新住宅,建設低碳趣味館、碳足跡互動平臺、零碳停車場等低碳遊節點,回收利用運動設施的動能,滿足低碳發展需求,實現村集體“低碳式”增收。

圖片3.jpg

  “目前村裏面已經有70余盞太陽能路燈,都是從廢舊路燈改造而來,今年預計還要增加140盞,基本覆蓋全村道路,這樣就能減少村裏面的碳排放量。”姚健介紹,近年來,鄉村道路兩側的傳統照明燈已經被太陽能路燈替代。

  在田間小路上穿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馬廄村村民的房頂上整齊排列著光伏發電板,每一家的光伏發電板面積大小不一。據介紹,農戶所用的光伏板,均出自本地新能源公司,村民們自願免費安裝,並以一種“躺贏”的方式來增收,每天的發電量和收益都能在手機上看到。使用清潔能源是在“碳鄉”融合背景下推動低碳鄉村的創新探索。

  而在道路兩旁的低碳田園內,則採用水稻種植區節水灌溉、優化施肥措施與輪作模式等低碳種植技術,從而降低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低碳實驗室裏,對各個示範點的數據進行分析、展示,構建農業碳排放資訊統計系統,形成從稻田低碳生産實踐到低碳效應評估的現代農業種植體系。

  一場賽艇比賽,展示了鄉村發展新活力,也見證著馬廄之變,古鎮、河水、體育、低碳等元素相遇,産生了一條“體育+低碳+文旅”的鄉村高品質振興之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徐天琦 通訊員 邵江宇 文/圖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