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縣市傳真 新聞詳情
新時代“田管家”,平湖如何引領浙江?
發佈時間 | 2023-09-18 15:35:49    

圖片1.jpg

   近日,浙江省供銷社公佈了全省首批7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先行引領縣名單,平湖榜上有名,係嘉興市唯一的縣市。

  平湖憑什麼能成功入選全省首批農業社會化服務先行引領縣?這與多年來該市在産業主體引育、服務體系打造、服務內容供給上的持續發力密不可分。

  一個地方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水準,土地流轉率與主要農作物託管率是最好的體現。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土地流轉率達85.8%,主要農作物託管率達90%以上。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深入推進,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激發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發展了農業生産力,成為構建平湖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立足前期已取得的成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激發農業發展新動能,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平湖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唐紅芳説。

  下好招大育強“先手棋” 夯實産業根基

  “我們會連線到長三角的幾個基地,通過線上宣傳的方式指導莓農科學種植,比如什麼時候需要澆水了、施肥了,什麼時候溫室需要降溫了等。莓農草莓園的感測器,還有視頻收集器,也會經過線上數字化的方式,匯集到駕駛艙,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服務半徑和服務數量。”嘉興佳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淑萍説。

  據介紹,該公司充分發揮“草莓博士”人才優勢與種質種苗技術研發優勢,對外提供種苗及繁育技術指導,在引入“三級脫毒育苗”“草莓天瀑”等技術後,本地種苗成活率提高15%,整體産量提升2-3倍,畝均增收超3000元。

  近年來,平湖市圍繞水稻、西瓜、蘆筍、草莓等當地特色産業,在産業服務主體招引上持續發力。連續6年高規格舉辦農業經濟洽談會,緊盯全球農業領軍企業、數字農業、生態科技等領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入全球農業領軍企業及服務品牌,不斷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

  截至目前,平湖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中,農業龍頭企業53家,指導管理專業合作社450家,備案專業化服務組織12家,聯結基地面積16.4萬畝,輻射帶動農戶5.5萬戶。

  圍繞農業生産耕、種、管、收、銷等全環節,我市在産前、産中、産後全方位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産前,以保障種子供給、農資供應、信貸服務為主。産中,為提高農業生産水準,成立了農機社會化服務智慧管理中心,用數字化方式管理農機,提升了農機服務水準;創新了“網際網路+智慧化+新運營”新模式,用無人機提供精細化值保服務;開辦了無人機培訓班,提高農民種植水準。産後,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産業效能,成立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提供烘乾服務,組建了多個産業農合聯對接産銷需求,投資建設農藥廢棄包裝物歸集中心進行回收利用。

  發展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解決了農業發展的堵點,支撐了農業發展,夯實了産業根基。

  正是由於像“佳莓農業”“綠跡農場”“桐信種苗”等一批科技含量足、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落戶,使得農産品産業鏈在鞏固提升農産品産能的同時,也助力了共同富裕的推進。

  據了解,平湖市已累計簽約農業經濟項目216個,總投資220億元,為農業産業生態引入了一批示範引領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企業主體。

  借助農業招商引育成果,市供銷社(農合聯)持續強化對産業中優質企業的對接交流,圍繞育種育苗、農機服務、作物收割採摘、儲藏加工等多元社會化服務需求,將鏈上優質企業吸納進特色産業農合聯,進一步發揮龍頭示範引領帶動作用,為區域産業發展壯大注入強勁動力。

  在政策支援上,不斷“保駕護航”。為推進現代化農業高品質發展,該市出臺了《平湖市高品質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意見(2023—2025年)》,助力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同時,為推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我市出臺了《關於高品質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為引才留才保駕護航。

圖片2.jpg

  織好“一站式”農事服務網  加強輻射帶動

  “只要提前給無人機規劃好飛行區域、確定好農事化肥劑量,炎炎夏日我們不用在太陽底下‘親自上陣’除草施肥了。”隨著農事現代化服務的展開,我市農業大包戶、家庭農場以及散戶農戶等各類群體紛紛感慨,在農事作業方面出力少了,而在農業效益方面卻大大提高了。

  位於廣陳鎮的平湖千瑞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農業智慧無人飛行器”的專業技術優勢,提供植保無人機的研發、生産、銷售及植保統防統治技術服務。公司還針對不同地塊給出個性化的種植解決方案,給予農戶科學播種、施肥等專業化指導,現已支撐服務農田面積20多萬畝,促進農民增收20%以上。

  作為平湖市稻米産業農合聯成員的千瑞翔農業科技公司,針對大包戶在稻米生産中存在的人員不足、農事作業不及時等問題,還為農戶提供農機設備、規模化除草等農事服務,以實際行動為農戶紓困解難,成為我市産業農合聯助力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的一個縮影。

  産業農合聯作為平湖市打造的“1+5+N”基礎農事服務網路中的重要一環,旨在圍繞各類農作物生産的全週期各環節為農戶提供更專業全面的農事服務,如我市稻米産業農合聯創新開展“品牌+商業保險+訂單”的模式,今年上半年完成“金平湖”品牌大米訂單種植面積1.5萬餘畝,實現每畝增收150元-200元,大大促進了農戶增産增收。

  為讓農事服務惠及更多的農業産業,市供銷社(農合聯)按照每年推進籌建一家的進度,實現特色産業集聚發展。今年7月,平湖市新成立了葡萄産業農合聯,截至目前,平湖市已建成稻米、水産、蘆筍等特色産業農合聯6家,吸收會員168名,為農業産業抱團發展開闢了新模式。

  農業現代化服務為農戶構建起覆蓋面更廣、受惠面更大的農事服務體系。近年來,市供銷社(農合聯)聯合市農業農村局打造“1+5+N”基礎農事服務網路,即推進1家市級農事服務中心、5家區域農事服務中心、多個産業農合聯,旨在構建以農業龍頭企業為引領、農事服務中心為平臺、産業農合聯為紐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各類服務主體協同發展。

  打通農事服務網路,增強農事服務輻射帶動作用,除了産業農合聯集聚外,還需要專業化的運營主體參與其中。浙江倉禾農業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新倉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的運營主體,打造了從一顆稻穀到一粒大米的糧食全産業鏈幫農促富社會化服務模式,在新倉鎮4個村流轉土地面積1.2萬畝,建設“一平臺五中心”,通過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數字化監管實現糧食增産增效、農戶增收。新倉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還向周邊的農戶、散戶等提供農業生産全週期服務,能為周邊農戶提供供種育苗、施肥用藥、統防統治、信用擔保、稻穀烘乾、糧食銷售等一站式農事服務。

  此外,為串聯起更全面的農事服務網,目前市級農事服務中心改建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新的市級農事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前投入運營,屆時農資配送、莊稼醫院、農産品展銷、品牌運營、電商服務、信用擔保等涉農服務實現對外開放。

圖片3.jpg

  強化服務供給“一條龍”  提升生産效能

  《平湖市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服務創新實施方案》要求,對符合“政銀擔”擔保條件的貸款主體,貸款利率在當年期LPR的基礎上最高上浮50個基點。符合相關政策並納入風險補償金管理的貸款主體給予一次性1.5%的財政貼息,保費按實付金額的30%予以補助。

  省農擔平湖辦事處自去年9月成立以來,共完成“政銀擔”擔保項目124筆,擔保金額10552萬元,服務農業生産經營主體97戶。根據“政銀擔”貸款相關政策,預計可為農戶節約融資成本180余萬元。

  政策的落實拓寬了支農領域,加強了財政金融協同支農合作,也為減輕貸款主體負擔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在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市供銷社(農合聯)通過積極構建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協同發力的金融支農服務體系,有效破解農業産業發展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和農民缺乏抵押物、擔保難等困局,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用為主、免抵押、低費率的融資擔保服務,打通了金融支農“最後一公里”。在創新信用合作模式方面,組建了全省首家由供銷社參股領辦的資金互助合作社——新當湖農村資金互助社,累計放貸1092筆、1.73億元,並先後建立了6家農村資金互助會,累計為社員提供貸款擔保22090萬元。

  如果説“政銀擔”“資金互助會”解決的是農戶最擔心的資金問題,那麼各類農業人才是保障農業産業長遠發展的重要砝碼。為持續推動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我市每年進行涉農培訓1600人次以上。

  “培訓課程內容豐富,理論講授貼近實際,外出考察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很多優質生産基地的先進瓜果種植技術都值得學習。”在不久前舉辦的蔬菜瓜果綠色高效生産技術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上,許多家庭農場負責人都表示獲益匪淺。培訓期間,學員赴浙江綠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參觀學習。該公司按照“示範先行——技術輸出——模式複製”的思路,因地制宜對外提供從種子到種植技術再到智慧裝備的全流程技術指導與服務,目前已在甘肅、寧夏、內蒙古等4個省市提供清潔化生産、無人機械化生産等現代農業定制化服務,種植面積達5000畝,生産效率畝均提升50%,管理費用畝均節省40%。通過此次培訓,有效提高了蔬菜瓜果生産主體生産技術水準,進一步推動了蔬菜瓜果新技術的示範推廣,為加快我市蔬菜瓜果産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與此同時,市供銷社(農合聯)依託“浙農服”平臺,在全市71家基層農資網點統一部署人臉識別一體機,100%建立數字化購銷記錄臺賬,實現了農資網點入庫、刷臉實名銷售、農藥使用、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等閉環管理。系統可根據每戶農戶的種地面積自動算出農藥使用總量,指導和服務廣大農戶科學用藥,逐步走向綠色種植。目前,主要農作物配方肥佔比由2020年的30%左右提高到2022年的90%,化肥農藥施用強度逐年下降。在農廢回收處置方面,按照“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的運作模式,對全市農藥廢棄包裝物、廢舊農膜應收盡收。截至目前,回收農藥廢棄包裝物915.72噸,回收率、無害化處置率均達100%;廢棄農膜回收925.25噸,回收利用率96%以上。(圖文由平湖市供銷社 農合聯提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