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縣市傳真 新聞詳情
海寧市深化城鄉統籌繪就困難群眾可感可及的共富新畫卷
發佈時間 | 2023-08-22 16:54:29    

   近日,嘉興市困難群眾“共富十助”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會在海寧市召開,海寧市作為唯一縣市區代表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近年來,海寧圍繞困難群體生活、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方面需求,從“生存”到“生活”再到“發展”救助幫扶。其中,低收入家庭資産性增收項目榮獲嘉興市首批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典範城市最佳實踐;袁花鎮、周王廟鎮博儒橋村入選省民政廳創新深化“五十百千”工程社會救助創新試點。

  科學統籌謀劃,系統化打造“共富引擎”

  海寧將推進困難群眾共同富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議程,充分發揮市社會大救助聯席會議作用,督促各鎮街、部門履行救助幫扶工作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率先出臺《海寧市深化困難家庭“五扶”行動推動“共富十助”的實施方案》,提出“扶業、扶健、扶品、扶志、扶智”五大行動,從困難群眾的就業增收、剛性支出、多元需求、內生動力、長遠發展等五個維度,推動困難群眾分步實現共同富裕。

圖片1.jpg

  全面落實低保邊緣家庭重病患者、重殘對象,海寧以單人戶方式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試點社會救助政策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實現“弱有眾扶”均衡、可及與持續發展。每年組織全市機關黨員幹部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走訪活動,今年共慰問困難家庭2274戶,發放慰問金242.44萬元,贈送防暑清涼用品價值34.65萬元。

  海寧全面應用“黨建+社會救助”數字化場景,發動226個村社黨組織636個支部參與社會救助,受理並成功化解困難需求824條。推廣“浙農幫扶”應用,構建低收入農戶“動態監測、返貧預警、精準幫促、資訊反饋”的閉環鏈,每月實現結對幹部走訪率、數據上報率兩個100%。

  堅持精準施策,多維度拓寬“共富路徑”

  海寧針對“弱勞動能力戶自身造血”難題,通過農村“三權+”、公寓房資産抵押貸款等方式,低收入家庭每年可獲取入資資金10%的穩定收益。截至目前,已累計幫扶2503戶困難家庭實現年戶均增收1.2萬元。同時,推廣實施“共富工場”“共富車間”“共富工坊”等共富系列項目,推出共富項目崗位8300余個,為有就業能力的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幫扶。

  鞏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優化“大病無憂”保險,建立醫保暖心無憂基金,將困難家庭自付醫療費用化解在5萬元以下、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化解在3萬元以下,動態清零化解率達到100%。同時,修訂《海寧市學生資助實施細則》,新增高中段困難學生免費住宿政策,將困難學生營養餐補助標準提高至850元/每學期,今年春季學期共資助學生2247人次,資助金額300余萬元。

圖2.jpg

  開展善居工程“暖巢行動”3.0版幫扶,對符合條件的低保家庭實施居住環境改造提升、傢具家電添置等,今年共有42戶低保家庭列入幫扶計劃。完善特殊人群公共交通出行無障礙設施建設,建成無障礙公交站點31個,組建了一支由11輛新能源車組成的愛心車隊,為特殊困難群體出行提供便捷服務。實施幸福助養行動,為符合條件的338名困難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提供生活照護、康養保健等到府服務。

  激活多元力量,全方位凝聚“共富合力”

  海寧高標準建成市、鎮街、村社三級社會救助服務聯合體,形成集幫扶力量匯聚、資源統籌、場景體驗、服務提升為一體的實體化運營平臺,打造了一批“助聯體”服務品牌。如袁花鎮助聯體服務站以“共富積分”為載體,對轄區內202戶困難家庭按照鄰里關係、優美庭院、垃圾分類等內容,每季度予以測評併發放300-1200元不等的資金獎勵,實現低收入家庭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提升”。

圖片3.jpg

  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海寧持續開展“愛滿家園”“益童成長”“揚帆遠航”等社工服務項目,提升困難家庭自我發展能力。目前,已實施項目15個,為困難家庭提供社工服務超1萬人次。創新推出社會組織助困“社推官”,通過社會組織發起公益認購,為低收入家庭銷售當季水果、蔬菜等農産品,目前,已幫助低收入家庭銷售農産品3000余斤。

  發揮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獨特作用,創新開展慈善項目化運作,推出“共用幸福”虛擬崗工資、“村企愛心公益崗”“金秋圓夢”慈善助學等30余個慈善幫扶項目。2022年,共募集善款7133.75萬元,慈善活動支出6044.45萬元,受助困難群眾近6萬人次。( 圖片由海寧市發改局提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褚曉東 孫翠翠/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