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0接到群眾報警稱,浙江省海寧市海洲街道新橋社區沙涇橋東區發生鄰里糾紛。接警員迅速將警單推送至海洲街道綜合治理中心。海洲“民聲一鍵辦”協同處置隊員立即前往現場,當場處結,整個過程不到1個小時。
這起糾紛之所以能如此高效聯動、迅速調解,得益於今年4月海寧正式施行的“民聲一鍵辦”機制。
“民聲一鍵辦”,顧名思義,就是一鍵辦理民生訴求,省去老百姓多頭撥打電話的麻煩,推動的則是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
沒有打錯的熱線 只有順暢的對接
110和12345是兩個群眾最為熟悉的號碼,但是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到底該撥打哪個電話,有時卻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為了破解這一問題,今年4月,海寧市兩辦正式下發了《關於推進“民聲一鍵辦”機制建設的實施細則(試行)》,在市委政法委的統籌和公安、信訪、司法等相關部門的協同參與下,實現了讓110、12345兩條熱線“牽手”,並與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進行高效對接聯動,形成閉環流通、落地辦理的緊密協同模式。
“通過技術攻堅,我們已經實現了110與12345和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的貫通,可以實現雙向派單,實時抽取簽收狀態和反饋內容,為‘民聲一鍵辦’機制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海寧市公安局科技通信科張宇介紹。
平臺的打通,實現了部門之間的“秒級流轉”。近日,12345接到朱某電話稱,因工作調崗問題想不開,接報後,12345立即轉單110,經公安和屬地工作人員的聯勤處置,對其耐心勸導,併為他解決了實際困難。
同時,“民聲一鍵辦”的推行也實現了非警務警情的協同處置。“以前情感、勞資、鄰里糾紛以及各種求助類警情是110接警臺的‘常客’,靠公安一家力量處置並非最優解,現在,通過‘民聲一鍵辦’流轉至相關鎮(街道),有效整合了綜治力量。”海寧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孫誠介紹。
今年4月以來,三平臺之間已經流轉各類警情、事件660余起,均實現了高效處置。
專業的事情 交給專業的人做
6月6日,家住長安鎮東升村的范女士發現被一輛汽車堵了家門,於是撥打110報警。
110經過研判後,把該警情流轉到長安鎮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僅過了3分鐘,長安鎮“民聲一鍵辦”協同處置隊員就出發了。隊員到達現場後,通過走訪村民群眾,了解到這輛車是李大伯的,又從村委處得知李大伯與范女士的父親是親兄弟,因為徵遷問題存在矛盾,後在村委的協助下,明確李大伯不享有宅基地,基於這個事實,處置隊員對李大伯進行了批評教育,並關照村裏繼續關注。
“一開始看到來的人不是警察我還有點不放心,但是後來我發現鎮裏和村裏的人來主持公道效果更好,村委查清楚他沒有宅基地後,他就理虧了。”范女士對這起糾紛的調處表示滿意。
今年5月,長安鎮擴建升級完成了綜合資訊指揮室,還專門組建了一支20人的隊伍,有人負責指令簽收流轉,有人負責事件處置,實行24小時值班,平常時間開展反詐、走訪等工作,接到指令就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我們先處置,如果事情比較複雜,一下子處理不好的,就會聯動相關部門,比如勞資糾紛,人社部門會參與進來,如果是涉及土地、鄰里等方面的,司法所和村委也會一起來幫忙。”處置隊員駱宏賓介紹。
長安鎮、許村鎮、海洲街道和海昌街道是海寧最早實施“民聲一鍵辦”機制的四個鎮街,通過先行先試,已經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做法。
是民生服務 更是基層治理
其實,推出“民聲一鍵辦”機制對於海寧來説,是一場水到渠成的創新變革。
近年來,海寧市以數字化賦能助推基層治理,推動政府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充分釋放數字化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通過向“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推送糾紛等事件,為基層積累了豐富的化解處置經驗;推行基層治理聯動工作站建設,更是以黨建統領職能部門、志願者等資源,拉起了一支抱團發力的平安共建隊伍。
“民聲一鍵辦”的推行,就是在前面兩大動作打下的良好基礎上,更加高效地傾聽老百姓的聲音,及時各類解決訴求,實現民生服務高效、營商環境優化。
通過平臺資訊數據整合,一方面,能夠發現苗頭性隱患,增強治理預見性,把握工作主動權,實現由被動處置向主動治理轉變;另一方面,能夠掌握趨勢性變化,找到社會治理的針對性措施,為部門履職、效能監管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徐卉婷 秦沫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