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縣市傳真 新聞詳情
憋“大招”的海寧 這波“潮涌”又瞄準了啥
發佈時間 | 2023-03-13 09:18:09    

   最近,海寧又放“大招”了!一則關於營商環境的新聞,不斷衝上各大媒體端,吸引了人們的視線。

  新聞聚焦的是今年《海寧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方案》的發佈,其中除了有詳細的方案解讀,還明確海寧要“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海寧辨識度的標誌性硬核成果”“打造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先行區、改革創新‘起潮地’、市場主體活力‘最優市’”“全力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今年,浙江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列為全省重中之重的“三個一號工程”之一。全省新春第一會上,省領導明確強調,要強力推進改革攻堅,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突破,打造最優政務、法治、市場、經濟生態、人文環境。

  浙江的優質營商環境,在全國有口皆碑。2022年,海寧營商環境評價列全省縣(市、區)第3。這樣的名次足以讓人自豪,可海寧沒有就此滿足,2023年一開跑就積極起勢,針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放出“大招”。

  説是“大招”,其實是對自身未來目標的設定和自我加壓,也是對社會公眾的一份鄭重承諾。時點越特殊,越要努力付出;前程越廣闊,越要奮力開拓。好了要再好,優了要更優,“四敢爭先”海寧奮起,這也是《海寧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方案》發佈的初衷。

  海寧的這波“潮涌”,不止於此。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對海寧現代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這些年,在“重走重溫”“理論溯源”“學思踐悟”中,海寧步履不停。從滬浙首家跨省合作園區上海漕河涇海寧分區到浙大國際聯合學院再到杭海城際鐵路……起潮之地海寧,也總是扮演著改革急先鋒的角色,善於跳出常規去謀劃、去爭先、去突破。

  當前,經濟恢復向好勢頭已來,可一些行業和企業依然面臨發展困難。特別對於海寧來説,傳統産業轉型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新舊動能轉換仍需提檔加速。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嘉興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等諸多機遇以及區域競相發展態勢更加激烈,海寧要憑什麼實現“趕超標兵、甩開追兵、爭做排頭兵”?

  今年海寧三幹會上,海寧市委書記拋出的四問,直擊人心,也是對上述問題的再細化和再分解——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海寧如何以探路先行者、時代弄潮兒的姿態,主動擔當、主動作為?

  “八八戰略”實施20週年,海寧如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創造出勇當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表率的新業績,在省委、市委重大部署中,承擔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經濟整體好轉”的機遇一年,海寧要以什麼樣的狀態,拿出什麼樣的舉措,實現經濟加速好轉、全面好轉?

  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和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的深化之年,海寧黨員幹部能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素質能力、作風形象,開創“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新境界?

  回答這四問,海寧給出的答案是,要大力開展“爭先奮進年、工業躍升年、創新變革年”活動。其中,爭先奮進是導向,工業躍升是重點,創新變革是動力。

  怎麼具體推進、落實落地?海寧自有一套。

  關鍵之一,要落定目標,搭好舞臺,大開競賽。

  比如,為了狠抓投資衝在前,今年海寧要錨定“投資700億、招引700億、謀劃700億”目標,開展招大引強提質突破大比拼、項目推進大競賽。

  細細數來,海寧此次要開展的競賽,涉及高品質發展、工業躍升、招大引強、有效投資、營商環境、要素保障、平安建設、幹部擔當等9大領域,也被稱為“九大爭鋒”競賽。有關人士透露,高品質發展,主要拼總量比貢獻、拼增速比質效;招大引強,要拼項目比品質、拼落地比績效、拼保障比服務;有效投資,要拼進度、拼徵遷、拼服務;平安建設,則要拼舉措比結果、拼整改比成效、拼化解比壓降、拼機制比長效等。

  這一場場競賽下來,相信自有一番看頭。

  關鍵之二,向歷史取經,持續革新,開拓新局。

  這裡就要提到“興海工程”到“新興海工程”的躍升。

  1994年,海寧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工業企業中實施“興海工程”的重大決策,通過政策扶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技術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的工業項目,打造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産業,培育壯大優勢企業、龍頭企業,形成區域經濟優勢、企業規模優勢、産品結構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隨著“興海工程”持續實施,弘揚了“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造就了海寧民營經濟的發展典範。

  海寧有關領導指出,“興海工程”給人帶來諸多啟示,比如,沒有“小氣候”可以離開“大環境”,必須胸懷“國之大者”;沒有什麼比實體經濟更重要,工業始終是立市之基、強市之本;沒有什麼“單打獨鬥”,“團結奮鬥”才能勝利。

  今年的“新興海工程”則是“興海工程”在新時代的升級版本,其直接目標是推動規上工業産值奮進3000億元,牢牢守住工業經濟嘉興第一的位置,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邁入全國縣域先進行列。往再遠點説,則要立足當下推動海寧工業經濟量質並升,打造全國時尚智造名城、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全省未來産業發展先導區“一城一地一區”,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傳統製造業轉型與新興産業培育的海寧模式,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境界。

  關鍵之三,聚焦個體,變“單向突破”為“系統變革”。

  當前的工作跨界融合較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常態。很多工作不是僅靠個人或單個部門就能幹成,更需要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統籌協作。

  今年,海寧也更加注重強化多領域變革的協同性。同時,還對當地每個單位部門和每個領導幹部提出“小目標”,要具體謀劃抓好“五件事”,包括抓一件補短板的事、一件有特色的事、一件改革創新的事、一件服務群眾的事、一件服務中心的事。

  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奮進路上,海寧潮涌不斷,令人期待。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楊 茜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