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佈的一個重要數據讓人們對這個區刮目相看:今年前三季度,嘉興市秀洲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31,均衡水準居全省前列。
梳理這個數據背後的所有努力,會對“共同富裕”的含義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01
實現共同富裕可以有多種因地制宜的路徑。
2009年起,嘉興市秀洲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進行農房改造集聚,全區農村居民點從1600余個優化為“5個新市鎮社區+195個農村保留點”,村民陸續搬進城鄉融合社區。
在建設安置小區時,同步推出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和進城農民登記備案制度。
這意味著,村民不僅能就近就地就業,還保留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股份分紅等權益。致富的路徑明顯拓寬。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農民與土地的聯繫不再像以往那麼密切,收入來源更加多樣。依靠土地流轉租金、集體資産分紅等途徑,秀洲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增幅連續五年高於城鎮。住在農村,還能享受與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務。
摸清農民想什麼、農村缺什麼,及時解除其後顧之憂,才能從根本上重塑理念,推動城鄉無縫對接。
這就是一條因地制宜的路徑。
如果説這是“硬實力”標誌的話,那麼與教育文化相關的“軟實力”,同樣是共同富裕重要的含義。
以教育為例,2014年起,秀洲實施常態化教師輪崗交流,在農村學校,城裏來的老師越來越多。近三年,義務教育段有252名教師參與城鄉師資流動,其中55.55%為骨幹教師。秀洲還全面推進城鄉學校結對共建,依託省級技術賦能智慧教育試點區探索,實現城鄉教育共同體全域覆蓋、教育集團全員優質的學校發展新路徑。
秀洲教育城鄉之間“同頻共振”的,還有硬體設施。去年,秀洲共投入4000萬元,完成初中學校綜合環境改造、農村小規模學校品質提升等民生實事項目。今年,當地又啟動13個鎮村學校、薄弱學校改造提升項目,累計投入近8000萬元。
去年,秀洲教育工作公眾滿意度、基礎教育生態監測評估和城鄉學校校際差異系數三項指標均列嘉興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
如此等等,都是在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所做出的細節和努力。
02
就在上個月,《2023年前三季度嘉興民生調查報告》羅列了一組數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這座城市居民經濟收入的變化。
據住戶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該市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52275元,同比增長6.0%,每人平均消費支出32617元,同比增長9.9%。
其中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58910元,位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長5.4%,增速居全省十一地市第5位。
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0837元,繼續位居全省十一地市首位;同比增長7.2%,增速居全省十一地市第5位。
備受關注的是這個數據:前三季度嘉興城鄉居民收入比較上年同期縮小0.03,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準。
全省領先。這對於共富程度在全國處於前列的浙江而言,顯然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數字。
由此看來,近幾年來,嘉興市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水準一直在上升之中。
03
當然,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在不同的場景下包含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其中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總體收入水準不高,這個比例就彰顯不出其最值得追求的含義。就是説,共同富裕重要的是“富裕”,要達到一定的程度。
“共同富裕”在收入方面所彰顯的,正是一種總體水準逐年提高、城鄉差距越來越小這樣一種趨勢。
包括秀洲區在內的整個嘉興地區,正是在這樣一種理念的引導下,讓全體居民在共同富裕含義的各個方面,都走在浙江乃至全國前列。
無疑,收入倍差是共同富裕重要的指標,也是大眾對於“共同富裕”最普通、常規的理解。而更值得期待的“富裕”還包括享受一切服務在內的各種“軟實力”。這讓共同富裕的含義更加完善且五彩繽紛。
所謂全體居民“幸福指數”的日益提高正是這類含義的無盡追求。
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等,這類與全體居民幸福指數息息相關的領域,它的日趨便捷和完善正是共同富裕追求的終極目標。
因此,在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日益接近的同時,逐步完善各個涉及“幸福指數”的領域,將是一項孜孜以求的使命和重任。秀洲如此,嘉興如此,肩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使命的浙江亦如此。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鐘嘉平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