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嘉興出臺十年治水方略底氣何在?
發佈時間 | 2024-01-26 10:56:07    

   經浙江省嘉興市政府同意,嘉興市“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了《嘉興市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方案》(嘉五水辦〔2023〕17號)(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提出了水環境品質鞏固、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高效利用、長效管控與機制創新等四個方面十五項重點任務,謀劃實施項目56個、遠期建議任務類項目38個。

  根據《建設方案》,實施期為2023—2025年,展望至2035年。未來10年,嘉興市有了自己的“治水方略”。

1.jpg

  從0—100%的飛躍

  來到嘉興市南湖的遊客,最感慨的還是南湖的水。“現在南湖水真的是太清了,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正在南湖成功堤上散步的王建學説。

  在生態環境部此前公佈的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上,嘉興南湖榜上有名。南湖是嘉興市水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也是《建設方案》的模板。

  根據《建設方案》,嘉興市將以建設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為總抓手,以人水和諧的美麗中國重要窗口為總目標,全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共富先行示範區、全國平原河網水生態修復先行地,精彩展示水環境高位改善、水生態優質共用、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先進成果,重現運河古鎮水鄉風貌,助推水經濟蓬勃發展,著力繪就新時代“秀水泱泱”的煙雨江南美麗畫卷。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陶岩英介紹説,《建設方案》旨在總結嘉興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梳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全力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共富先行示範區、打造“秀水泱泱”平原河網生態修復先行地,為全國水生態修復提供可以複製推廣的“嘉興經驗”。

2.jpg  

圖為嘉興南湖美景

  實際上,在《建設方案》出臺前,嘉興市已經向著這個目標默默努力了十幾年。

  2012年,嘉興市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佔比為0,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僅為2.4%,出境斷面水質平均為Ⅴ類。

  痛定思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十三五”國家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嘉興項目和嘉興駐點幫扶工作的技術支撐下,嘉興市委、市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五水共治”,通過深化全域“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重點水域“碧水行動”實施等,水環境治理成績斐然,實現由“臟”到“美”的顯著轉變。

  2022年,嘉興市市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佔比為100%,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連續3年保持在100%,交接斷面水質平均為Ⅲ類;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3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2%;累計完成81個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71個鎮(街道)、1665個生活小區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市累計建成碧水河道670公里,生態緩衝帶47.87公里。

  在水環境品質實現了質的飛躍基礎上,嘉興市出臺《建設方案》,將嘉興市全域,包括南湖區、秀洲區、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海寧市和桐鄉市,以及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和浙江乍浦經濟開發區(嘉興港區)納入了建設範圍。

  未來10年的治水方略

  久久為功,方能復善作善成。嘉興市此次出臺的《建設方案》還提出了遠期水環境保護修復謀劃類任務,為水質穩定、水生態系統健康提供保障。

  雖然嘉興市水環境治理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效,陶岩英對嘉興市水環境保護修復面臨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斷面水質仍不穩定。什麼原因造成水質波動?周邊水網對嘉興市水質有何影響?如何評估這種影響?怎麼能提前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很多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探索。”陶岩英告訴記者,“這些都需要專家繼續給予我們指導,針對治理修復的難點重點,強化科技支撐,開展技術攻關,真正做到科學治污,精準治污。”

  此外,出臺《建設方案》也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個需要。“我們開展水生態修復試點,就是要統籌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水生態的保護修復,來提升水生態系統的一個多樣性穩定性跟持續性,實現我們的生産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陶岩英説。

  “《建設方案》也是我們二期駐點幫扶的一個重要成果。”“一市一策”駐點幫扶工作組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姜霞告訴記者。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浙江大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同濟大學、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以及浙江省嘉興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成的嘉興市生態環境保護“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為《建設方案》出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專家對我們的幫扶指導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一期駐點專家幫扶下,我們南湖做了一個水生態修復試點,取得了成功。《建設方案》也是在二期駐點專家的幫扶下出臺的。”陶岩英説。

3.jpg

  圖為嘉興生態環境局的局長施曉松正在調研水環境品質

  在嘉興駐點幫扶工作組專家們的支援下,《建設方案》對嘉興市未來的水環境治理工作進行了科學規劃。

  一是實施分區治理。對嘉興市全域分為污染控制區、生態修復區、優化提升區,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實施分區治理。

  二是強化項目推進。《建設方案》規劃的4大類共計56項重點項目,涵蓋的範圍包括水環境品質改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提質增效、長效管控與機制創新。預期通過一系列重點項目的有序落地實施,實現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各項目標任務。

  三是體現嘉興特色。充分考慮嘉興平原河網地區特點,以圩區、小流域等為基本單元,因地制宜成片、區域性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逐步實現“碧水河道”在全域的串點成線、連線成面,逐步提升全市水生態功能。結合典型平原河網現狀,建立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保障為支撐的評估體系,逐步推動水環境從理化指標表徵的水質改善向“三水統籌”的水生態健康恢復轉變。

  科學嚴謹立足嘉興實際

  《建設方案》立足嘉興實際,亮點頻出,極具前瞻性。

  按照“系統治理、統籌推進,人水和諧、綠色共富”的原則,《建設方案》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從源頭上系統開展水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亮點之一是《建設方案》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的有機聯繫,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和各生態要素協同治理。”陶岩英介紹説,《建設方案》先行先試,創新示範。“積極引進先進的水生態修復技術和管理理念,提升河湖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充分發揮水生態修復試點在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同時,《建設方案》努力建設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幸福河湖,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實現江南水鄉生態産品價值轉化,助力區域高品質發展。

  4.jpg

  圖為專家們在上塘河與鹽官下河現場調研

  為了確保相關政策落實,《建設方案》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嘉興市“五水共治”辦負責統籌推進,分解落實建設目標和任務。市級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在政策配套、項目實施、機制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援指導。各地要全面落實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的主體責任,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將建設任務納入年度治水計劃,提高整體建設水準。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嘉興市建立工作進展通報制度,開展建設任務落實情況跟蹤分析,定期評估進展情況,加強問題協商推進。將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目標與任務納入“美麗嘉興”“五水共治”考核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建立部門與專家協同幫扶機制,市級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加強技術指導與工作推進。

  三是加強資金保障。《建設方案》要求,各地要統籌水環境治理相關資金支援力度,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綠色共富模式,依法合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四是強化公眾參與。嘉興市加大水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法律法規、典型案例、重大成果宣傳普及和報道力度,結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開展專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繼續深化生態環境公眾參與“嘉興模式”,形成公眾主動參與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五是推廣試點經驗。系統推進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總結試點經驗,評估水生態保護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等領域關鍵技術應用成效,加快推進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環境治理關鍵技術、設備、模式。

5.jpg 

  圖為工作人員在杭申公路橋進行現場調查

來源:中國環境    | 撰稿:記者 文雯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