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秀洲龍泉攜手共進 “山海協作”碩果纍纍
發佈時間 | 2023-11-13 15:40:36    

   嘉興市秀洲區深化實施“山海協作”,加強與結對地龍泉市在農業、旅遊、科技、幹部、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聚焦低收入群眾增收,以“創新理念、産業項目、要素匯聚”為著力點,切實幫扶龍泉市提升經濟發展能力。

  互利項目投進去 山裏産品運出來

  結合“山”的特色與“海”的優勢,秀洲、龍泉兩地積極推進粽葉基地、奶牛養殖以及槜李種植項目落地,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秀洲、龍泉産業實際的攜手共富之路。

  秀洲區有著五芳齋在內的品牌粽子企業三家,粽葉需求量大;龍泉市山地資源豐富,適合粽葉生産。秀洲與龍泉啟動粽葉生産基地建設,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與龍泉市薄弱村、低收入農戶開展合作,開展粽葉移植與栽培,指導當地農戶從事粽葉種植、採摘、加工,並負責粽葉購銷。秀洲粽子企業獲得了穩定的優質粽葉來源,龍泉有關村集體顯著增加了經營性收入。

  據測算,每畝粽葉收入超過6000元,畝凈利潤達3000元左右,11個村純經營性收入增加了近200萬元;村民每年可獲得土地流轉租金30萬元以上,每年粽葉採摘、日常管理等可吸收1.3萬餘人次務工,為當地農民增加了一條長期、穩定致富路徑。

  秀洲區王店鎮東興奶牛場和龍泉市錦溪鎮下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開展奶牛託管代養項目。下錦村利用秀洲援助資金投資建設800平方米標準奶牛養殖基地及污水處理設施,由東興奶牛場提供小奶牛,下錦村組織人員(低收入農戶)進行飼養管理,經過六到七個月的飼養,東興奶場按照奶牛實際增加的體重,進行回購,運回秀洲産奶。截至2023年8月,共飼養7批294頭奶牛,為當地創收100多萬元。同時,每批奶牛聘請低收入農戶飼養,不僅為低收入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還可為低收入農戶每年增收約10萬元。

  2020年秀洲區計劃實施的“秀洲槜李山海協作友誼林”項目,通過共建“友誼林”,種植精品水果槜李,達到可賞花、可採摘、可食用的綜合成效,“友誼林”將成為錦溪鎮下錦村的文旅特色基地,也能成為村民的致富新路徑。

  專業技術送進去 當地人才育出來

  秀洲在教育、醫療、科技等多個方面的幫扶工作中,把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帶到龍泉,為龍泉的鄉村振興和産業振興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

  秀洲與龍泉積極開展中小學“校際結對幫扶”,現已有4對結對姊妹學校,實行領導互換、師資互派、科研互促以及線上線下教學互動等,提升薄弱學校管理水準、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品質。加強黨校協作交流,秀洲與龍泉兩地黨校共建教學基地、共用教材資源、共育師資隊伍、聯合課題研究,每年聯合舉辦科級領導幹部進修班、中青年幹部培訓班。

  秀洲區組織發動經驗豐富的衛生技術人員參與龍泉醫療單位的臨床指導,並通過網際網路開展遠端會診、遠端教學,推動資訊互聯互通。

  秀洲區還積極引導區內優質科技資源支援龍泉,建立以浙江大學嘉興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嘉興)、嘉興未來食品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嘉興研究院等為主的科技資源合作交流平臺,並以科技專項形式扶持龍泉科技合作項目順利開展。秀洲依託區內奈米産業領域創新資源優勢,與龍泉企業浙江廣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浙江偉林機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功開展2個科技合作項目,並給予相應的專項資金補助。針對龍泉汽車空調、森林經濟、青瓷寶劍三大主導産業開展精準調研和需求對接,為龍泉寶劍材料增強及改性、陶瓷産業原材料及標準創建等提供服務,助力龍泉科技創新和産業提升。

  創新理念植進去 協作效果顯出來

  2018年以來,秀洲與龍泉攜手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助力龍泉市深化實施“八八戰略”。

  秀洲區基層商會及企業抱團結對龍泉7個薄弱村,採取幫建“産業項目基地”+合建“産品行銷中心”模式,累計投入消薄幫扶資金280萬元,建立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建設“高山蜂蜜”“有機元侎”和“特色菌菇”等6個“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並在秀洲供銷社與龍泉合建“産品行銷中心”,幫助建立龍泉高山農産品直銷渠道,實現産供銷一體化經營,促進龍泉優質農産品增量提質。秀洲區雅瑩集團與龍泉市紅塢村結對,除資金扶持以外,還幫助該村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申報註冊“紅塢”商標,在品牌運營上,雅瑩集團對“紅塢”農産品的生産、包裝、銷售等環節給予了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使得“紅塢”成為當地有特色、有口碑的品牌。

  秀洲龍泉兩地聯合創建“錦秀連心”黨建品牌,推行黨建引領振興下錦的“136”工作法,即立足“黨建引領強根基、富民強村謀發展”目標,讓幹事更有勁;推行任務、責任、績效三張清單,讓責任更明晰;抓牢“抓黨建、抓制度、抓隊伍、抓項目、抓産業、抓治理”六項舉措,讓治村更有法。利用“黨支部+微網格+黨員示範戶”管理機制發揮支部、網格員、黨員作用,樹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理念,推進鄉村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全村累計整治環境2750余處,拆除違建10000多平方米,新建運動廣場、休閒長廊、綠道5000多平方米,村莊農林水和交通道路網等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村莊環境“美顏”效果明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杜建新 金通 項敏/文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