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雷鋒精神的“種子”在嘉興這座紅色志願之城生根發芽
發佈時間 | 2023-03-05 11:06:28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我是一塊磚,哪需要我就往哪填。”

  “我願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

  在日記裏寫下許多深刻感悟的雷鋒,或許自己都不曾想到,日記出版60年後,這些閃耀著思想光芒的金句,讀來還是這麼樸實真誠,打動人心,依然經久流傳。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親筆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共産主義精神品質,其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為雷鋒題詞,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一股學習雷鋒的熱潮,3月5日這一天也成了學雷鋒紀念日,雷鋒這個既平凡又偉大的名字,深深地鐫刻在人們心中,雷鋒精神更成為點亮人們心靈的火種,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一部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

  為五保戶砍柴挑水不留姓名,為送糧的農民推車上坡;

  水庫有險情時,奮不顧身地到一線抗洪搶險;

  幫助戰友認字、學算術,為戰友病重的父親寫信寄錢;

  一張存款單,兩次捐款,捐出自己的全部積蓄。

  雷鋒三觀“超正”:“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産主義”,立志“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有著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和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他是個“技術咖”,先後當過拖拉機手、推土機手、汽車兵,甘當“螺絲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有著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

  他熱愛學習,通過學習鑽研,不斷地豐富和提升自己,有著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他對別人很慷慨,自己卻一直過著“緊日子”,“不亂花一分錢,不亂買一寸布,不掉一粒糧,做到省吃儉用,點滴積累,支援國家建設”,有著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

  二

  這樣一名22歲解放軍戰士的故事,為什麼能得到毛主席的題詞?與雷鋒的前輩和同時代的眾多英模人物相比,他是平凡的,但也正因這份普通與平凡,使得他的事跡“人人可學,人人可為”。

  我們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就是要像雷鋒同志一樣,有“螺絲釘”的品格、“釘子般”的精神和“一滴水”的境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日常生活中,在舉手投足間,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做到讓雷鋒精神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徒手接住高處墜落女童的兩位90後青年沈東、陸曉婷;40多年接力守護村民健康的村醫“父子兵”許金良、許道行;從遠方學子到身邊老人,40載播撒“無我”大愛的許天箴;30多年奮鬥在農業一線,為西部鄉村振興助力的王金良;寒夜裏送單路上救下輕生者的外賣小哥周家其……

  其實,每個人都能成為“雷鋒”。

  從各地興起以“學雷鋒”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到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半個多世紀以來,嘉興這片紅土地始終將弘揚雷鋒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引領越來越多的人追尋雷鋒的腳步,感動身邊的你我。

  雷鋒一有時間就做好事。

  你有時間,會做什麼?做志願者!——這是嘉興這座“紅色志願之城”脫口而出的答案。

  在嘉興,每4個人中就有1名志願者,雷鋒精神的“種子”不斷播撒進人們的心田,“全城志願”正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

  走在嘉興的大街小巷,很容易就能發現“紅馬甲”活躍的身影:公交站前,他們攙扶老人上車;十字路口,他們耐心進行交通勸導;社區家園裏,他們指導居民如何垃圾分類……

  這麼多“紅馬甲”都是誰,從哪兒來?其實,他們來自嘉興各行各業,他們是機關幹部,是企業職工,是校園師生,是公安民警,是醫護人員,他們在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環境保護、大型活動、社區服務等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讓嘉興這座城市充滿了愛心和溫暖。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學雷鋒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數據顯示,在“志願浙江”平臺,嘉興現有註冊志願服務組織2.3萬餘家,註冊志願者146萬餘人。2022年,“志願浙江”平臺累計志願服務信用時長1856萬餘小時,活躍志願者人數和服務時長均居全省前三。

  在嘉興,志願者的“出鏡率”和“知名度”越來越高,人人做、時時做、處處做志願者已成為常態,志願服務更是成為嘉興亮麗而持久的城市名片。

  

  在嘉興,有一串數字幾乎人人皆知——96345。這個簡單的電話號碼,猶如柴米油鹽,已融入550多萬嘉興人的日常生活。

  下水道堵塞、門鑰匙忘帶、舊家電維修……遇到麻煩事,許多嘉興人不假思索便會撥通96345,從電話那頭得到及時幫助。不僅如此,即便是陪孤寡老人嘮嗑、護送盲人出行等特殊要求,也能被滿足。這條24小時“不打烊”的便民服務熱線的背後,是近萬名黨員志願者濃濃的為民初心和不斷升級的優質服務。

  2003年9月6日,96345服務熱線開通。2004年,嘉興96345黨員志願者總站成立,並確立了“便民利民 有求必應”的服務宗旨。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這支紅色隊伍每一天都在拔節生長。去年,96345的“總客服”——黨的二十大代表、嘉興市黨員志願服務中心(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黨支部書記駱葉青還把96345的志願故事分享給更多人聽。

  人人爭當“活雷鋒”,個個傳遞正能量。在嘉興南湖區新興街道真合路和文萃路交叉口,有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堅持打造出了一座全城最美、最乾淨的公交車站臺。他叫朱貴明,也是最美志願者,不論嚴寒酷暑,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承諾,不但擦洗站臺,他還為這裡停留的公交車製作了佩戴口罩提醒牌,讓公交車司機有了工作的好心情,也讓一些過路的保潔員、快遞員有了乾淨衛生可以休息的地方。

  海寧義工榮獲“2012年全國優秀志願服務組織”稱號時,一句肺腑之言令人深思,“不要等到這個世界美好了以後,才決心去做一個美好的人。”這麼多年來,發端於民間的海寧義工正是循著這樣的初衷,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在一次次的志願服務行動中,越來越多的義工點亮了人性之光,將生命的意義透徹顯現。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城人,他們就在你我身邊,可感可親。雷鋒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嘉興這座城市發展的血脈之中。

  60年,雷鋒已經不僅僅是個名字,更是一個時代的迴響,一個民族的希望,如溫暖的陽光,驅散寒冷和霧霾,給人以心靈的滋潤和希望。

  60年,雷鋒精神依然放射出無限的光和熱,指引人們用青春和赤誠,在平凡的崗位上持續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不懈努力。

  雷鋒精神正青春!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楊穎慧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