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防禦颱風“格美”:資深氣象愛好者朱自立談防災減災
發佈時間 | 2024-07-26 09:40:57    

7月25日溫州電 隨著2024年第三號颱風格美步步逼近,溫州地區的防災減災工作進入了緊張狀態。為了深入了解自然災害的應對與準備,江南網特別採訪了曾在溫州市級有關媒體報道過的資深氣象愛好者——朱自立,他的圈名叫大濕。在此次颱風來臨之際,朱自立分享了他對於防災減災的見解和建議。

加強多方面準備工作,有效應對自然災害

朱自立認為,為了有效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準備工作。首先,提高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他提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氣象衛星、地質監測設備等,可以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預警能力。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提前預測災害的可能發生時間和影響範圍,以便及時發佈預警資訊,提醒公眾做好準備。

加強救援能力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朱自立強調,需要強化救援隊伍的培訓和專業性,提高救援隊伍的跨專業、多災種救援能力。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促進各救援隊伍之間的合作,從而提升綜合救援能力。這樣,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救援,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日常準備和演練也是至關重要的。朱自立指出,在災難來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至關重要。這包括制定應對計劃和緊急撤離計劃、備足應急物資、進行演練並熟悉應急預案。通過這些準備和演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有效地應對,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朱自立還提到了社區共建和資源共用的重要性。他強調,加強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共同制定應急預案、加強防災和抗災能力,是提升社區整體抗災能力的關鍵。同時,建立公共資訊平臺進行資訊共用和資源整合,可以形成社區抗災的強大應對力量,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

災後重建和長期規劃也是不可忽視的。朱自立表示,在災害發生後,及時展開重建工作,採用更加耐災的建築材料和工藝,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恢復生産生活秩序的重要步驟。同時,制定長期規劃,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也是減少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重要舉措。

抗擊颱風中的挑戰與克服之道

在抗擊颱風的過程中,朱自立和他的團隊遇到了不少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颱風的強度和路徑的不確定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他們聯合多地氣象部門提前部署,嚴陣以待,以確保能夠及時應對颱風的到來。通過強化公眾對預警的認識,確保預警資訊傳播到位,各級預警有明確的含義和行動指南。同時,通過多種途徑發佈颱風預警資訊,確保公眾了解如何行動。

另一個挑戰是快速有效地應對和恢復生産生活秩序的需求。朱自立表示,他們通過科學防範和快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來克服這一挑戰。在颱風過後,他們迅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通過數據一網打通和前後方默契配合的精準研判,確保颱風對群眾的影響降至最小。

對所有人的感謝與未來的期望

在採訪的最後,朱自立想對在抗擊颱風中付出努力的所有人表示感謝。他表示,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才能夠有效地應對颱風帶來的挑戰,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對於未來的防災減災工作,朱自立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建議。他首先強調了強化預警系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的重要性。他認為,提高氣象監測和預警的準確率,確保資訊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公眾,是讓人們有足夠時間採取預防措施的關鍵。

朱自立建議加強科技應用。他表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氣象衛星、大數據分析等,可以提高對颱風的預測和應對能力,從而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他希望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的效果。

朱自立還提到了提升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的重要性。他認為,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防災減災的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如何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是減少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重要途徑。

朱自立強調了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和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救援效率和響應速度,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救援,是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環節。同時,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加強國際間的防災減災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也是未來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方向。

通過這次採訪,我們不難發現,朱自立對於防災減災工作有著深入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加強多方面準備工作、抗擊颱風中的挑戰與克服之道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和建議,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考和借鑒。在未來的防災減災工作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預警系統的建設、科技的應用、公眾意識的提升以及應急救援體系的完善。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為防災減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林玉彪)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李毅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