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香洲埠 | 嶺南庭院,萬物皆可備
發佈時間 | 2024-07-26 09:38:46    

嶺南為中國的一個特定的環境區域,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以南,五嶺包括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它又稱南嶺。《晉書·地理志下》將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則明確了嶺南的區域範圍,包括了今廣東、海南、廣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

嶺南地形複雜,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其地表形態呈現著南嶺北峙,地勢南傾的地勢;其丘陵廣布,河網縱橫,港灣眾多,可謂一水鄉澤國;且嶺南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高溫、多雨、潮濕,具有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點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化存在發展的必備條件,任何文化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産生、發展並受其制約和影響。嶺南的地理環境和熱帶、亞熱帶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受中國傳統文化支配極弱的地理位置,最終使得嶺南形成了有異於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

嶺南複雜多元化的地表形態以及偏離中原統治的地理位置,使得嶺南建築文化具有著不拘一格,博採眾長的神髓。嶺南建築從不拘泥于某種形式,只要“萬物皆備于我”,便可接納融合,唯我所用。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嶺南人吸收荊楚文化、吳越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結合自身自然氣候條件,創造出了獨屬於自己的傳統建築形式

如嶺南庭園的營造,與江南園林中建築做點綴、景色佔主體不同,嶺南庭園通常以建築空間為主,住宅與園林融為一體,使用與休閒並重,帶有很強的居家使用特徵,而不僅僅是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且受制于多變的地表形態,通常庭園面積較小,於是在建築手法上,形成了以沿著園林用地邊線成群連續構築房屋的建築構造,被稱之為“連房廣廈”,而建築之間,則是別有生趣的內庭園林空間。

如建於清代的廣州西關小畫舫齋,在佈局上四週佈置回廊和樓房,中間為庭院,雖用地不大,但巧妙地安排了住宅、書齋、戲臺和庭院,活潑輕巧,別有洞天,而小橋流水,古木花藤則帶給人們無窮的遐思。

嶺南氣候最大的特點是高溫、多雨、潮濕、多蚊蟲,對於這樣的氣候條件,嶺南建築有其獨到的解決方式。為了解決潮濕問題,嶺南建築採用了石柱礎、高柱礎、底層架空等方式,甚至以石柱、石梁來代替傳統木柱、木梁的情況也頗為常見。

嶺南地區,受颱風影響,風雨比中原猛烈,俗稱“橫風橫雨”,雨水有可能在風力作用下滲入凹面屋面緩坡部分的瓦隙,俗稱“反水”,因此嶺南建築的屋面,一般不採用凹面屋面而採用直坡屋面

而在香洲埠項目中,為了預防風雨侵蝕,所有與風雨接觸的建築構建都換成銅或其他防侵蝕建材,如屋前的吊檐就是。因為嶺南日照足,平常油漆沒曬幾天就會起皮,於是香洲埠就採用了現代化材料——水性漆,完全解決了氣候帶來的問題。

又如香洲埠嶺南建築中的鍋耳墻,不僅起著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夠遮陽使屋面減少日曬,更有著嶺南親水文化的象徵意義。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個核心命題,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身心的和諧統一,在建築思想中,則表現為追求“人——建築——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主張整個環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與人的要求相適應。

而嶺南多樣複雜的地表環境,要求建築必須順應地域和自然環境,這使得嶺南建築天生便具有“天人合一”的基因。如嶺南城鎮格局多不規則,街道多順應河流和山丘走向,曲直相宜,還利用山坡地的高差,分層築臺,在臺地上建房,巧妙地把建築與自然融合,使天、地、人三者合一

在潮汕地區,山墻樣式非常講究,手法特別豐富,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山墻形態,把自然界的“五行”要素放在屋頂上,以求得建築的天人合一。

又如香洲埠建築中的天井形式,“天井”的原意是“露天的水井”,讓井口直接朝天,使水井能夠接受天上的雨露和日光,同時散發井中的霉氣。這種“天”和“井”的質能交換使天井的水冬暖夏涼、潔凈衛生。建築的天井繼承了露水天井的優點外,更有著一些特殊的意義。

在古代,雨水在人們的生存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逐漸人們便視水為財,而南方多雨,猶如天降甘露,雨水從屋頂四週流下來,落入天井,匯進暗渠而排出屋外,來有影去無蹤,被稱作“四水歸堂”。在這裡,“天人合一”得到著充分的體現。

“近代以來,嶺南建築在與兼具先進性與侵略性的西方建築文化發生碰撞與融合時,顯示出開放與創新的品格”中國民族建築研究人唐孝祥説。這一時期,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築在嶺南不斷呈現,成為中國建築近代轉型的歷史見證,這其中的典型代表為嶺南騎樓和開平碉樓

騎樓作為嶺南近代建築的獨特景觀,于近代以來曾一度引領了嶺南建築的新潮流。騎樓産生的根源在於商業發展的需要,設置的主要目的則是“以利交通”,通過人車分流,最大程度的提高傳統商業空間的通暢性。

騎樓樓頂矗立的尖頂塔樓、正面墻頂挑出的拱形雨篷以及山墻、廊柱、門窗裝飾和浮雕等,雜糅著“古典主義”“巴洛克”“洛可可”等建築風格,可謂兼收並蓄,融匯中西。

清末民初由華僑興建的開平碉樓,與租界西方建築侵略性植入不同,它是僑鄉主動吸收西方建築文化的結果。開平碉樓為多層建築,堅固厚實,墻上設有射擊孔,防禦性強。碉樓上部極具表現力,充滿了穹頂、山花河柱式等西方建築元素,形成了千樓千面的壯麗景觀。

開平碉樓作為防禦功能的居住建築,廣泛採用中西方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中國宮殿式、亭閣式”“西方古羅馬拱廊式、穹窿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式”甚至伊斯蘭的建築風格,多種風格完美地組合在一起,相容並蓄,博採眾長,被譽為“世界建築大觀”。

中國嶺南建築文化源遠流長,透過這些精妙絕倫的嶺南建築,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嶺南建築的文化神髓,更能窺見到華夏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維和審美意識,可謂具有無可比擬的文化藝術價值。

香洲埠,136席國粹級四合院落,融匯川、徽、晉、海派、嶺南五大建築流派精髓,謂之中國當代建築藝術之代表,其無數嶺南精妙建築,待您細細品味!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香洲埠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