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世界小商品之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觀察
發佈時間 | 2024-07-17 15:38:00    

  一組數據看如今的浙江義烏市:2023年出口額突破5000億元;匯集著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關聯著3200萬名工人、210萬家企業;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吸引1.5萬名外商常駐,各類外資主體達8000多家;國際商貿城日均客流量達20萬人次……

  改革開放使義烏成為從“買賣全國”到“買賣全球”的世界超市。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義烏考察時指出:“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産業”。“這個地方,既不臨海也不臨邊,怎麼就變成了全世界的一個貿易中心呢?是因為義烏人做到了‘無中生有’‘莫名其妙’。”總書記再次談起“義烏發展經驗”。

  針對義烏發展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生動形象地打過比方: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2005年,義烏國際貿易額首次超過國內貿易額。常駐義烏的外商已有8000多人,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辦事處近600家。然而,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政府的管理許可權,已經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改革開放大潮中,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缺一不可。

  改革勢在必行。義烏這個“成長快的孩子”開啟了“換大衣服”的進程:2006年11月,浙江省印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義烏實行史無前例的擴權。2009年7月,原金華海關義烏辦事處,正式升格為義烏海關,隸屬於杭州海關……

  “換上大衣服”的義烏,不斷長高長壯:2011年到2023年,義烏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55.04億元增長至5660.5億元,增長了20多倍。

  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成長更快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持續上演換“衣”記。

  裁量新“衣”,義烏審時度勢,著眼的是拓展國內國際市場、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

  “以前我是‘坐商’,坐等外商到府做生意;現在要上網當‘電商’、走出去當‘行商’。”來義烏打拼20多年的張吉英,將傘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張吉英説,現在與父親當年教她的“種田不離田頭,看店不離櫃檯”不一樣了。去年她跟隨義烏的“品牌出海”計劃,赴日本、迪拜等地參展,今年5月去摩洛哥參加經貿對接會。

  在義烏做生意的多是中小微企業,單個企業出海的風險相對較大,更適合抱團出海。為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2023年,義烏實施“品牌出海”行動,組織境外經貿團28個,招引全球採購商超100萬人次。如今的義烏國際商貿城,70%以上商戶兼營線上線下生意。2023年,義烏直播帶貨68.3萬場,平均一天直播1871場。

  定制新“衣”,義烏精準施策,錨定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

  6月15日,滿載110個標準櫃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鳴笛啟程,奔赴德國杜伊斯堡。這標誌著長三角地區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順利開行,全程用時由原來的19天縮短到13天,運輸時效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過去義烏商品出口,一般先陸路轉關,到上海、寧波等港口後再走海運,不僅繞路,而且各國間的通關手續也比較繁瑣。”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秋然説,“用一趟火車把貨物從義烏送到歐洲,這是來自市場的強烈需求,但現實難度極大。”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到深化。2013年秋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新的發展勢能澎湃奔涌。2014年11月,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駛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迄今已累計開行超7400列。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劉軍明説,過去由於沒有直接的出口通道和出海口,與中亞國家少有業務往來,現在中亞五國已成為他的主要客戶集聚地。

  趕制新“衣”,義烏挺立潮頭,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7月2日,一排排新能源汽車整齊停放在義烏港機動車登記服務站。隨後,義烏港工作人員把新能源汽車開進了集裝箱。“這一次我們提供的海事前移服務,讓原本需要在寧波港完成的新能源汽車裝箱、海事查驗等流程,提前至義烏港。”海事執法人員陳磊説。

  這背後在於以開放促改革創新。義烏與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連接起來,成為寧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區”,實現海鐵聯運班列出口集裝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不靠江、不臨海、不沿邊的浙中內陸縣,形成了“陸、海、空、鐵、郵”立體式開放新格局,讓“買全球、賣全球”變得觸手可及。

  看點還在於,以小商品聞名於世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如今有了大商品——全國首個新能源産品市場已于去年投用。從太陽能照明燈到新能源汽車,這裡幾乎可以買到市面上所有的新能源産品,彰顯著中國“新三樣”的勃勃生機。

  這背後還在於以開放促發展。義烏依託四通八達的物流網路,從零起步打造光伏光電産業。2023年,這一産業産值超過800億元,成為義烏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縮影。義烏,正在穿上最新潮的“衣服”。

  一次次換新“衣”的過程,是一次次“無中生有”、創新創造的過程,也是一次次集聚各種生産要素的過程。

  “群眾推著政府走,政府領著百姓跑”。讓“雞毛飛上天”的義烏,一次次“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漸至小商品無所不有。

  義烏人感慨:義烏發展看似“莫名”,其實有“其妙”——“妙”在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打“市場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市場和政府各就其位、各展其長,“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

  新時代新征程,義烏正在書寫“小商品大市場,不斷再造新的輝煌”時代新篇。 

來源:人民日報    | 撰稿:李中文 郭牧龍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