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是推進城市精細治理、實現高品質生活、支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圳是國內較早開展城市設計探索的城市,尤其是近年來積極統籌藍綠資源與城市空間,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實施“山海連城”計劃,營造了山海城交融的生活家園、人文與自然野趣相伴的戶外樂園。
“山海連城”是深規院在生態文明時代下,對於深圳進行全域全要素高品質營造的創新探索,旨在實現“山、海、城、園”有機融合,讓城市生活開門入園、推窗見綠,暢享自然野趣。
“山海連城”城市自然之美:連生態、連生活、連生趣,實現美美與共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面是野趣橫生的自然,一面是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在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濕等全自然要素,這在國內外大城市中都極為罕見。
山海連城行動以規劃先行、前瞻佈局,深規院全局性謀劃了一脊一帶二十廊生態魅力骨架,以融合為目標,以連接為手段,通過連生態、連生活、連生趣,將森林、海洋、濕地、河流等生境連為一體,讓山海自然本底形成更加完整連續的生態網路,構建連山、通海、串園、入城的自然生態與遊憩系統,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山海城關係,讓山海林田湖草濕城成為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基於連生態的基本原則,山海連城行動構建了山脊與海岸-主幹廊道-次級廊道-自然城徑的四級生態網路,有機連接孤立生態斑塊和綠地,復育完整、連貫的全域山海城生境系統。其中一脊山脊翠脈是橫貫深圳中部、連綿百公里的綠色山脈,匯聚了深圳最有代表性自然地貌,是容納近萬種野生動植物棲居的生態家園。規劃系統識別了山脊翠脈上的梅林山-銀湖山重要生態中斷點,打造生態廊橋將兩山縫合修復,讓深圳的“一脊”——山脊翠脈的中斷點連通起來。橋上除了提供人行通道外,還特別為野生動物營造微地貌,設計安全通道。建成後既能為市民親近自然帶來更多便利,又促進動物遷徙、覓食,達到生態修復的作用。
為貫徹生態復育優先、原真性、親自然、輕建設、低擾動等原則,保障一以貫之的山海連城高品質實施品質,山海連城總設計師團隊制定了統一的規劃設計導則,更精準地傳導山海連城規劃思路與建設要求。針對生態廊橋的連通,提出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及物種評估等工作要求,從野生動物體驗感出發,鼓勵搭建“誘導生境”,提供滿足覓食、棲息、躲避、築巢等關鍵需求,促進動物物種的活動與遷徙。
一座生態廊橋一頭連著自然,一頭連著煙火,落腳一個“連”字,體現出深圳山海連城計劃的關鍵精髓——連生態、連生活、連生産、連生趣。
“山海連城”城市人文之美:推進精細品質,提升品質生活
深圳高密度的空間底盤上,集聚了1800萬人。山海連城貫穿東西山脈的千公里郊野徑、沿海岸連續騎行的百公里自行車道、豐富多彩的親水生活、非生態敏感區的山頂看臺及纜車、家門口的大尺度自然休閒帶等,創造深圳的親自然生活全景,吸引人才。
如果説“一脊”連接著自然與煙火,那麼打造“一帶”即1條濱海藍帶,重塑水際線,將貫穿200公里濱海騎行道,讓每個來到深圳的人都能全面感受海洋中心城市濱海風情。全線西起茅洲河河口的海洋新城,東至壩光,串接連通西部的西灣、前海灣、深圳灣、福田紅樹林海岸,中部深圳河等河岸,以及東部的大小梅沙、下沙-大澳灣、南澳、東西涌、新大-鹿嘴、較場尾等海岸,滿足日常休閒騎行。
在這條濱海藍帶上,還將高標準建造專門的人行道、慢跑道、騎行道,平均每公里設置一處特色主題,配套建設兒童遊樂園、紅樹林觀景臺等。建成後將有效打通西部濱海藍帶慢行、騎行中斷點,慢行系統從西灣紅樹林公園直達濱海文化公園,進一步連通至包括前海石公園在內的前海公園群,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休閒場所,有效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隨著“山海連城”計劃各項工作推薦,深規院將持續助力深圳營造通山、達海、貫城、串趣的全域親自然公共遊憩網路,將城市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完美融合,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海連城 綠美深圳”壯麗畫卷。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李毅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