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多所高校降低轉專業門檻 如何實施?有何影響?
發佈時間 | 2024-07-01 09:55:21    

  6月25日左右,全國各地陸續公佈高考分數,隨之而來的志願填報及錄取是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近日,不少高校在2024本科招生政策發佈會上介紹了學校本科生轉專業的新規,進一步降低學生轉專業申請門檻,政策靈活度更高,可選擇次數更多。各大高校為何降低轉專業申請門檻?這項政策如何更好落地?將給高等教育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

  政策靈活度更高 可選擇次數更多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大一學生吳明喆,將在今年下半年轉入天文學專業。天文發燒友的他由於高考成績不理想,與心儀的專業失之交臂,今年,上海交大放開轉專業申請條件限制,他抓住時機,終於圓了自己的夢想。和他一樣,上交大選擇轉專業並轉成功的學生人數較去年增幅150%以上。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 章俊良:允許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多次申請轉專業,讓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和選擇權,幫助學生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滿意度,實現個人職業規劃目標。

  楊雙源是吉林大學的大一學生,在植物生産類專業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她發現自己對法學專業更感興趣。於是,小楊申請轉到法學院學習,並被成功錄取。

  吉林大學法學院大一學生 楊雙源:當時高考報考的時候考慮了學校的地理位置還有綜合能力,但是沒有太多對自己興趣愛好還有自身能力特長進行考慮,輔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有助於我們的學習以及將來的發展。

  去年起,吉林大學實施轉專業政策改革,允許大一和大二學生在一定條件下,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發展需要調整所學專業,並可申請多個轉專業志願。

  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姜湧:每個年級每個同學在報轉專業的時候,最多是可以選擇6個專業的,兩年放在一起,最多可以選擇12個專業。

  和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一樣,近年來,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多所大學都實施了相對靈活的轉專業政策,除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允許轉專業等情況外,降低學生轉專業申請資格條件。

  同濟大學公佈的2024本科招生政策顯示,學生進校擁有7次對專業作出選擇的機會。

  齊魯工業大學也宣佈,所有大一學生都有申請轉專業的資格,一次可以填報三個志願,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避免一哄而上 轉出無限制轉入有標準

  高校降低了轉專業申請門檻,是否會一哄而入,導致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數量失衡?降低轉專業申請門檻不是零門檻,為保證公平公正,學生需要經過怎樣的考核,怎樣的流程才可以成功轉專業?

  今年4月,吳明喆參加了上海交大天文學專業的面試,順利通過考察。他告訴記者,面試涉及專業興趣、學習態度、專業知識和學業規劃等多個維度。

  上海交通大學轉專業學生 吳明喆:面試老師會順著我們回答的每一個問題,繼續往下去深究,會繼續問它的原理是什麼。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 章俊良:轉出是零門檻,但這不意味著轉入也是零門檻,我們每一個學院都有一套非常完備的面試考核體系,也有非常詳細的基本要求,比如面試委員會的組成,考核的細則以及考核學生的觀察點,對學生有非常科學客觀的判斷。

  與之相似,吉林大學不僅有嚴格規範的面試,考查學生的相關素質,有具體成績的要求,還根據學科專業的師資以及硬體等條件的配備,確定可轉入的人數等,以保障教學品質。以楊雙源轉入的法學院為例,今年,學院根據教學資源配置情況,公開招收轉專業大一學生36名,大二學生12名。

  吉林大學法學院大一學生 楊雙源:會有筆試和面試兩輪的考核,最後是筆試成績乘以60%,面試成績乘以40%,得到了最終轉專業的考核成績,對這個成績再進行綜合排名。

  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姜湧:為了防止這種一哄而入的現象,學校在設置政策之初就明確了相關的學院是要設置接收上限的,這個主要是從學院的生師比,教學條件的保障度這方面來考慮的。我們通常是設置轉入專業當屆總人數20%到25%之間,學院都會公佈自己招生的具體名額數是多少,最終確定轉專業成功的人選,還要有相應的公示的流程,保障後續教學品質和教學秩序的平穩。

  齊魯工業大學副校長 劉玉:入口我們限制到專業原有人數的30%。

  由此可見,多所大學探索“轉專業自由”是針對申請而言的,但是,轉專業能否成功,還要看轉專業考核的成績等因素。以吉林大學為例,今年學校共有1960名學生參加轉專業考核,最終有1040名學生實現轉專業。

  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姜湧:從實際轉專業情況來看,真正能轉專業的學生素質還是非常高的,而且後續學習動力也是非常強勁的。

  專家觀點:激發學生興趣 優化專業設置

  各大高校紛紛降低轉專業申請門檻,政策出臺的背景是什麼?為何要實施這一政策?

  其實,高校轉專業政策早已有之,並且越來越重視體現學生的興趣和專長,逐漸放寬轉專業的申請條件。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得轉專業。學校應當制定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標準和程式,健全公示制度。學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需要適當調整專業的,應當允許在讀學生轉到其他相關專業就讀。”

  青島大學校長 魏志強:本科生轉專業放開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體現了學生是第一主體,因為大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也體現了學生的興趣是培養的第一動力。同時轉專業的過程,也能夠讓我們在專業優化等方面來提高我們整個辦學品質。

  專家還表示,降低轉專業申請門檻也可以促進學校重視專業建設,優化專業設置。

  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 陳志文:最近兩年在高考的志願填報裏邊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傾向,因為就業壓力導致大家對就讀專業的未來就業預期特別在意,這樣就直接表現為特別挑剔專業。這是導致今年學校在轉專業上政策調整的一個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我認為它也是吻合,或者為了配合推進目前的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改革。我們在去年五部委提出就是到2025年調整20%的高校的專業,還有一個方向淘汰老舊專業,增設四新專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這些都是為了積極回應社會需求,也是回應老百姓的需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轉專業須理智 避免盲目跟風

  這些高校的轉專業政策普遍採取志願優先、雙向選擇、嚴格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保證科學公平。既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也為學生把好關,體現了轉專業政策的嚴肅性。對於轉專業這件事,學生和高校都有哪些具體建議呢?

  青島大學2022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 張艷薇:到大學可能會有迷茫的時候,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在高考之後選擇的這個專業,我建議的話還是要堅定下去。

  齊魯工業大學大三學生 劉琪:如果想轉專業,就在大一儘早做好準備,去查詢轉專業的相關要求,通過自己努力,達到相應標準。

  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一學生 葉宇同:不要盲目跟風去一些所謂熱門專業,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是否真的合適,除了專業之外,個人能力和個人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專業不能決定所有。

  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追逐所謂“熱門”專業,因為“熱門”的概念一直在變。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看,淡化“冷門”“熱門”概念,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青島大學校長 魏志強:專業從長遠來講,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熱門和冷門一説。因為大學裏邊,專業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也就是説是培養你學習的能力,你在任何一個專業裏面都能培養出來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校方也提醒學生,轉專業還要面臨學科重修、降級以及延期畢業等相關問題。

  吉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姜湧:二年級叫降轉,他需要降一級,然後重修所轉專業原有的相關的基礎課程。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 章俊良:學生轉專業他也會需要付出一定的機會成本。比如説對專業跨度比較大的專業,他有可能學業會更繁重,他需要補修很多的課程,教務處和學院也會多次告知,轉專業在修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挑戰,請學生仔細衡量、謹慎對待,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起責任。

  政策如何更好落地?對高等教育影響幾何?

  降低轉專業申請門檻,希望把更大的選擇權交到學生手中。那麼,如何讓政策更好地落地?這項政策給高等教育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來聽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的解讀。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要讓這樣的轉專業政策落地的話,高校必須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對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要對他們進行生涯指導,包括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了解大學的學科和專業。如果這些學生還是不了解自己感興趣什麼,或者説能適合什麼,他們可能是盲目追逐轉所謂的熱門專業。這樣的話其實違背了這個轉專業政策的初衷。你同時也要加強對學校的專業的了解,這樣的話才能夠讓這個換專業政策真正起到擴大學生選擇權,又引導學生理性選擇,促進學生提高學生對學校專業滿意度這樣的作用。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同時,這樣的政策他也要促進學校優化學科和專業。因為從總體上來看,很多人還是把大學的專業分為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都想要進熱門專業,避免進冷門專業。而轉專業政策,它不是讓學生都進所謂的熱門專業,而是要促進學校要辦好每一個專業,讓每個專業都辦出特色,有品質保障。這樣才能夠真正避免所謂的單向轉熱門專業,而是選擇適合學生的專業。因此這個轉專業政策本質是要促進學校各個專業的平等競爭,通過這個換專業政策來優化學校的學科專業佈局,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這個專業的學習,來提高他的一個核心競爭能力。這樣的話其實就是要淡化所謂的熱門和冷門,而是要強化專業的品質和特色。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