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省高考成績陸續公佈,志願填報工作也將開啟。一起來了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又煥發新活力的專業——考古學。
今年,在一些省份,這個專業入學即就業,而且帶編制。比如山東、山西、陜西,都公佈了新的“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費定向招生計劃,在考古學等相關專業下培養。像山東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計劃,今年首批計劃招生60名。考生入學時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免學費、免住宿費,畢業後直接進入本省的市縣區級事業單位工作不少於5年。考古學,需要學什麼,怎麼學?
總臺央視記者 周培培:探源文明,守住根脈。這兩年,原本冷門的考古學火了。考古學本科階段學什麼?北京大學是我國第一個開設考古學專業的高校,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先生、敦煌女兒樊錦詩,都是北大考古學專業的畢業生。
考古學本科階段,除了學校的公共課程,考古學必修課的主幹按照時間先後,分別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戰國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六大階段的基礎知識,還可以選修體質人類學、動植物考古、環境考古等。
除了課堂教學,考古非常注重田野實習。吉林大學在山西運城夏縣專門建設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來到基地的學生要經歷夏、秋、冬3個季節,接受從勘探、調查、發掘、測繪、數字建模到器物修復、撰寫發掘報告等考古全過程的嚴格訓練。
現在的考古,也不全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挖土撣泥,也有科技感滿滿。要想知道發掘出土的文物距今有多少年?秘密就在科技考古裏。
文物也需要醫生。出土之後如何保護和修復,就需要加固和提取,一堆看起來像是普通的土,但是其實是漢簡,經過技術處理之後,就能看到上面寫滿了文字。
最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色盲或色弱的考生,可能不太適合學考古,因為你可能會在長期的考古調查和野外發掘過程中,錯過重要的考古地層資訊。
探尋過去古人未知的歷史,以史為鑒,讓歷史擁有未來的專業,考古學,你合適嗎?
考古、文博類專業有哪些?
有人説“考古學”是“人類歷史遺存的搬運工”,也是“歷史學類”下的一級學科。與考古學有密切關係的,還有“文物與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古文字”等專業。
全國已有西北大學等20余所院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了考古學專業,有蘭州大學等30多所高校開設了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文、理科考生皆可報考。
總的來説,考古學專業就業方向並不窄,包括考古所、文物局、博物館、文保中心、高校、勘探公司等。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去向則包括: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文化創意産業等領域。那麼,究竟要不要報考考古專業呢?來聽聽一位長期紮根于發掘一線的考古人怎麼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彭小軍:要不要報考古學專業?這兩天我總是刷到勸退視頻。作為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的參與者,我負責任地告訴你,確實,千萬不要輕易報考古學。因為一旦學了考古,就會因為熱愛深陷其中;學了考古,每天都有解不完的謎。你要有火眼金睛,從土中找土,通過蛛絲馬跡、抽絲剝繭,一步步印證自己的猜想。這些遺存怎麼到這裡的,古人為什麼把它埋在這……這個過程充滿懸念,而我們就像時空穿越者,翻閱大地這本無聲之書,與古人對話,發現古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精彩,無限接近歷史真相,能極大滿足你對歷史的好奇心。
千萬不要隨便報考古,還因為你需要有極大的耐心。我剛開始做考古的時候,很興奮,總想挖點好東西,但是前幾年沒什麼大的進展,也有過失落、沮喪。但是我們老師説,只要你認真思考,小遺址也會有不一樣。
千萬不要隨便報考古,更因為你有可能不小心改寫歷史。歷史書上,早就有三皇五帝的記載,告訴我們泱泱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在2019年之前,西方學術界並不認可。但是,隨著我國南方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發現、城址的發現等,才讓國際社會承認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
有人説考古人很窮,沒“錢”途。讓我説,考古人有三富,眼光富、閱歷富、精神富。現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殷墟遺址發掘快100年了,二里頭髮掘快70年了。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有很多遺址等你發現。聽到這裡,你願意加入我們嗎?
直觀感受“考古學”畢業去哪
我們選擇了兩位在考古一線工作的優秀青年工作者,帶你直觀感受“考古學”畢業去哪?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寺洼遺址聯合考古隊工作人員 白倩:我今年博士畢業剛好一年了,是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寺洼遺址的一名一線田野發掘人員。入職以來,這個5米乘5米的探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我的職務就是“探長”。去年11月,我們在這兒發現了重要的陶窯,開春以來就向前後左右拓展探方,想弄清陶窯的走向。
我們的野外考古通常是3月到11月,每天發掘8小時,夏季要防曬,就要全副武裝到牙齒。下小雨我們發掘不停,下大雨,就轉到室內做陶片清洗、資料整理等工作。工作之餘,一抬頭看到藍天白雲,遠處的莊稼綠樹,聞到青草的香味,整個人就感覺十分舒爽。
讓我們自豪的是,在一些國際性重要課題,比如人類起源、農業起源和文明起源三個領域,中國的考古學家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例如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幾代考古人用手鏟一點點提取歷史資料,不斷拼起中華文明在西北地區早期歷史的生動圖景。如果你也喜歡廣袤田野,好奇中華文明的起源,那就趕快加入我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勇: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員,我是一名考古界的“偵探+全科醫生”。我們會選擇一些疊壓複雜、材質脆弱、出土後易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的遺存,完整提取到室內後,進行實驗室考古,以求最大限度全面提取歷史資訊並且保護文物。
有個神器叫“手持式背散射成像儀”,用它對遺存進行無損預探測,不用挖開下層土,就能將下層埋藏物可視化,指導我們對遺存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和保護。清理過程中還要“打怪升級”,如何無損復原脆弱的文物?如何想方設法去識別被銹蝕物覆蓋的印章?這就好像在歷史的場合裏破案,實在太有意思了。
這些年,國家越來越重視考古發掘項目,也給了我們更大的舞臺。我們的工作地點除了在窗明几淨、科技感滿滿的實驗室裏,也在田野考古發掘現場,這可能在草原上、森林間、花海裏,也可以在沙漠中、大江邊、大海底,如果你不怕奔波與辛勞,熱愛歷史,又希望為中華文明探源貢獻小小的力量,那就快加入我們吧!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