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丨SEE基金會在行動
發佈時間 | 2024-06-18 11:34:38    

值此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來臨之際,6月15日,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在中國科學技術館組織開展了一場以荒漠化防治科普為主題的青少年體驗活動,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互動,向大家傳遞荒漠和荒漠化相關知識點,從而關注荒漠化防治的相關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館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兩節荒漠化防治科普互動課,針對荒漠植物和沙塵暴的內容進行科普。課程通過生動的講解和互動,引導孩子們深入了解荒漠生物多樣性和荒漠地區的自然現象,同時帶領孩子們以DIY手工繪畫的形式,加深知識點的記憶。此外,還特別設置了公眾互動體驗區,以觀展和互動答題的形式,讓現場公眾都參與到荒漠化知識探索當中。孩子們通過聆聽講解和觀察標本,學習了荒漠植物的特點和生存秘訣。

中國科學技術博物館

活動期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領導親臨活動現場。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領導到訪

SEE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致力於推動中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共同成長,打造企業家、環保公益組織、公眾共同參與的社會化保護平臺,共同推動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14年底,SEE基金會轉型為公募基金會,以環保公益行業發展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海洋保護四個領域。

荒漠化防治議題是SEE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就關注並深耕的領域和方向。從早期的天然梭梭林保護開始,荒漠化防治項目先後經歷了參與式的社區保護、規模化的生態恢復以及荒漠生態系統保護三個階段。

從阿拉善盟境內的三大沙漠開始,如今我們的足跡已分佈在陜西、甘肅、寧夏以及其他荒漠化地區。

從種下的首棵梭梭開始,我們參與荒漠化防治的決心猶如梭梭發達的根系般已延伸至更廣泛的地區,如今已累計種植8254萬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

我們不僅依託“一億棵梭梭”項目開展荒漠化地區的生態恢復,也依託“地下水保護項目”恢復綠洲生態系統的健康,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

一畝畝的節水作物,以其獨特的耐旱性和節水性,正在悄然改變著當地的用水習慣,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做出了積極貢獻,截止目前,我們與當地政府、合作社、農戶累計推廣節水作物3.4萬畝。

升級改造後的節水設施,不僅提升了綠洲地區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率,更為農戶節省了生産資料的投入,提升了收入。截止目前升級改造67眼機電井配套設施設備(變壓器、水泵、施肥罐等)。

我們常説:要想治愈土地的荒漠化,首先要治愈人們內心的荒漠化。我們種下一棵樹很重要,但更要的是我們“為什麼”要種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個人或是群體能夠關注到荒漠化的問題,也希望去了解客觀的荒漠生態系統。

如果説“一億棵梭梭”和“地下水保護”項目正在治愈土地荒漠化,恢復和穩固荒漠生態系統。那麼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就像肥料般,讓我們的工作成果更加豐碩和多樣。

作為荒漠化防治重要的策略之一,自 2018 年起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以當前荒漠生態景觀和相關環境議題為依託,逐步打造以荒漠化為核心的自然教育體系。

通過課程設計與研發、行業資源網路搭建及場域建設與運營等,以獨特視角引導公眾重新審視荒漠、荒漠化、荒漠生態系統,通過循序漸進、多種輸出的方式,建立公眾與荒漠間的深層連結,激發其對荒漠化問題以及荒漠生態系統的關注與共鳴,進而身體力行地參與到荒化防治行動中,以實踐的方式了解荒漠化、感知荒漠化、科普荒漠化。

截止目前,我們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250余場, 線下累計參與1.3萬人次,線上傳播超千萬次。

SEE基金會作為參與荒漠化防治較早的公益環保組織之一,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指引下,作為生態建設有力的補充力量,正在履行著自己的責任。

2023年是“一億棵梭梭”項目頭個“十年”的收官年,回望十載,一片片的梭梭林正悄然的改變著這片土地。如今我們站在新十年的起點,更要將社會組織參與荒漠化防治的決心和態度傳遞下去,為更多荒漠化地區帶去更多綠色。

未來,SEE基金會也將更加關注荒漠生態系統的保護以及“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關鍵生態區的植被恢復工作。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SEE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