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常州威雅學校:攬獲理科競賽與科研“大滿貫”的她叩開全球Top 2帝國理工之門
發佈時間 | 2024-06-17 10:35:54    

帝國理工學院

始建於1907年,是一所主攻理學、工學、醫學和商學的研究型大學,全稱為帝國科學、技術與醫學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2025年QS世界排名第二。

帝國理工學院是金三角名校、羅素大學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國際科技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參與院校,被譽為“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是英國入學標準和淘汰率雙高的大學之一。調查表明,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生的起薪為英國之最。

王同學E. Wang

A Level預估成績:

數學A*、高數A*、化學A*、生物A*

雅思分數7.5

EPQ項目:

功能性水凝膠對廢水的凈化效果

部分競賽成果:

Crest Gold Award

National High School Debate - Octofinalist「 化學 」

UKCHO -  Global Gold

CCC -  Gold Award, National top 10%

JCCO - National Gold「 生物 」

BBO - Global Silver「 數學 」

Euclid - Distinction

UKMT SMC -  Global Silver

已獲錄取通知書: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 - 化學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 化學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 化學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 化學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 數學與物理科學

她在IGCSE音樂考試中提交了一首原創鋼琴曲,《Enchanted》,以Einaudi的《NuvoleBianche》和德彪西的《月光》為靈感借鑒,利用擴展和弦、平行和弦與多調性的鋪陳,娓娓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為意外闖入神秘森林,而開始探索魔法世界的故事。

她最終在這科考試中拿到了最高分9分的好成績。最高分的成長代表著最高分的努力。七年來,她頭頂耀日,踏過毛毯般的草甸,在常州威雅這座綠洲之中一步一個腳印探索心中熱愛。卻也不忘適時停下,與腳下急速穿行的松鼠嬉戲,一路興味盎然,直至叩開夢寐以求的“魔法”世界。

她雖與夢校牛津失之交臂,但卻收穫了一整座熱鬧的倫敦城。在帝國理工這座科學堡壘的創新熱土之上,化學“魔法”世界的尋寶冒險依然在等待著這位無冕之王。

打開有機化學世界的大門

白日夢想家奏響創客狂想曲

進入升學年級的這兩年,王同學度過了分外忙碌,但充實、卓有收穫的時光。她在十一年級時將數理化生各學科的國際競賽一網打盡,獲獎無數,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EPQ)。她不僅提前一年完成,還摘得了英國科學協會對STEM科研項目的至高認可——Crest金獎。

她獨立探索了兩個科研項目。一個是食品化學領域關於茶水化學成分檢測的項目。另一個,也就是Crest金獎項目,是環境科學領域的功能性水凝膠研究。“環境化學是我之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面對越是未知的領域,她越是想要深入了解。

鋻於全球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污水和廢水的處理已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水凝膠,無論是合成物還是天然聚合物,都能通過其親水性交聯結構吸附廢水,從而有望解決污染問題。”因此,王同學確定了這個選題。

“研究的過程不僅培養了我實驗設計和設備操作等方面的技能,更讓我學會了最大化活用自身的能力。譬如,我會運用A Level統計中學到的知識,去對我的實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從閱讀文獻、研究水凝膠的性能和選材,然後親手製作,再到最後對我的産物進行實驗和數據分析,這非常有成就感。”這項研究也在帝國理工的面試中獲得了在環境化學方面擁有頗高建樹的教授垂青。

在她八、九年級時,和父母在英國的名校探訪之旅在她心中埋下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夢。望著所嚮往的牛津和帝國理工,她笑稱自己只是個白日夢想家。但隨著對自己的熱愛與天賦進一步探索的過程中,夢想于她而言漸漸不再遙不可及。

“九年級備考IGCSE的時候,我覺得化學很簡單,是可以拿年級榜首的程度。在十一年級準備競賽的時候,我進而發現,自己對有機化學很感興趣。”相比較需要更多背誦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對於王同學來説像是趣味十足的拼拼圖遊戲,“有機合成就是拼一個特別大的分子。為此,你需要製作一個個小的分子,把它們拼在一起。”

不過彼時,她尚未完全確認自己的專業方向,所以報名了很多競賽,嘗試在競賽裏探尋自己的興趣。現在的她作為多元增益級長,會非常熱心地與同學們分享競賽選擇與備考心得,“我在製作時間安排表時會清晰規劃好我每個月都要做什麼,都要參加什麼競賽。”不過,短短一年內能達成這麼輝煌的戰績,不止歸功於科學嚴謹的時間安排,自然也少不了巧勁、天賦與天道酬勤的努力。

對於“溫故”,王同學相比較刷題,更喜歡把教科書上的內容“吃透”,對每一頁進行相對總結。而對於“知新”,她更喜歡通過看視頻的方式自主學習。“我經常在網站上看一位叫Chads Prep的分享。這個老師算是半個我的有機化學啟蒙老師,他會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講解一個個化學反應的發生原理。”

“我在數學學習方面是刷題類型的。像MrsJiang和MrsGe這些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們平日也非常嚴格地讓我們練習做題。”王同學介紹説。另外,A Level的物理和數學聯繫非常緊密。譬如,A Level數學中有關統計的部分在A Level物理學習中也是必備的技能。A Level數學仲介紹mechanics (機械力學) 的單元差不多能覆蓋A Level物理的相關知識。因此,可以取巧達到一石二鳥的成果。儘管沒有選修A Level物理課,但她依然在SPC (英國物理高級挑戰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備戰UKCHO(英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時候恰逢春節。王同學跟著爸爸媽媽去外婆家拜年,與外面客餐廳裏圍爐歡聚的親戚們不同,她鑽在書房裏一呆就是一整天。針對化學計算的相關薄弱點,她認真研讀完化學老師MrShaikh推薦的教科書《Calculation in AS/A Level》,將其逐一攻破。她絕不拘囿于應試,而更熱衷於在細微點滴處拓展化學的廣度和深度,閱讀一些如《Why chemical reactions happen》的化學讀物。時間細密的針腳與苦心勤學終釀出甜蜜的果實。

有人説,童年承載著一個人生命的底色。王同學對有機化學的天賦與創造力或許也傳承自父母。“我的爸爸是學工程學的,而媽媽是化學專業的,從事並熱愛食品香精方面的創新和拓展。在我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公司裏研發的新品飲料測試樣品給我試喝和測評,會跟我解釋這個樣品好喝是因為裏面加了什麼風味物質,使其口感和風味更豐富愉悅。但我那時年紀太小聽不太懂。”王同學坦言,“我的食品化學項目——茶成分研究,應該多少受了我媽媽的影響。”未來,她希望自己可以從事有機化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愛、支援與陪伴

培養“自我成長”能力的土壤

王同學在上海某老牌雙語學校度過了她的幼兒園和小學時期,直至她六年級選擇轉學常州威雅。“那時比較叛逆,就想離家遠一點。再看這裡的生態環境和伙食那麼好,就不假思索的來了。”王同學一雙笑眼清澈靈動,回想那時幼稚的自己不禁覺得好笑。

她坦言,自己以前是一個不太善於表達的人,也不太自信。但如今,她意氣風發、談吐有致,是老師們眼中變化最大的學生之一。七年來的全寄宿生活‘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她打開自己、塑造性格與能力。其中,“世界學者杯”就是她在威雅嘗試過且非常推薦的機會。

“雖然最後因為疫情沒有去成比賽,但它依然對我的幫助很大。”作為一項國際性綜合知識競賽,鍛鍊到學生的能力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其中有一個環節是給你大概15分鐘時間去準備一個辯題。這對你的邏輯思考與歸納能力要求很高,我也漸漸學習著組織自己的語言,研究、調查能力也隨之增強了。”

在她的化學逐夢之路上,不止有媽媽的啟蒙,更不乏掌燈人的陪伴,比如她IGCSE時期的化學老師MrBarry和A Level時期的化學老師MrShaikh和MrGreaves。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説的是一種聚合反應。這個名詞無論歷經多少年,王同學都很難忘記,“每當我在教科書上看到陌生名詞,去問MrBarry,他都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我解釋。而且他的PPT課件做得非常清楚,能讓我清楚知道現階段需要掌握什麼知識,對我備考非常有幫助。”

“有兩次我生病了沒能去上課,MrBarry專門安排了時間給我一對一講課,讓我很是感動。每當我心情不好,我只要問他‘May we have a chat?’,他即使手頭再忙也會立刻放下工作,與我談心。”

立刻響應、認真回復是老師們不言而喻的默契。“每當我給MrGreaves留言問問題,他都會非常詳細地回復我,還會附上一些相關的拓展網址。讓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並不只是死記硬背。MrShaikh也是,只要我有事找他,他都會秒回。”在她的項目剛拿下Crest金獎的時候,MrShaikh開心地在校園裏逢人就説,對這個得意門生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一開始,我對如何做一個科研項目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該怎麼寫論文。是MrBarry一步一步指導我,讓我知道了如何有效引用文獻中的資訊,來服務我的論文主旨,以及一篇學術研究論文不止要有介紹説明、實驗步驟和結論,它還需要摘要、實驗過程評估,以及方法比對等。”從零到,隨著研究項目的順利進展,她的個人文書(PS)內容也逐漸豐滿。

不過,在王同學最開始寫文書的時候,也進入了一個大眾誤區——一味地追求華麗的行文和辭藻而導致了表達的不連貫。“高年級主任MrFosu雖然教化學,但他像改文章一樣的修改了我的文書,讓這篇600多字的文書變成了一篇真正的文章!”她説道。

MrFosu,這位來自倫敦政經的名師果敢地刪去了她花裏胡哨的用詞,幫助她找回了文書的主旨,也就是她最感興趣的有機化學部分。而她的導師兼化學老師MrBarry則幫助她把控了化學方面的專業術語和內容精準性。每週,王同學都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時間來細細打磨文書與推薦信。

“我還非常感謝升學負責人MsCrystal。她緊盯著我整個申請流程,每個禮拜都會跟進我的文書、推薦信的進度和UCAS的填寫進度。”在細密的、強強聯合的“關顧網”中,她離自己的夢校越來越近,直至收穫了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的面試邀請。

成長不止升學,全寄宿體驗和學院制更是全方位培養了“自我成長”的土壤。像許多威雅學子一樣,王同學也擁有斜杠的人生。

來到威雅後,她繼續幼時的鋼琴學習,並開始挑戰英皇考級,最終達到了七級Distinction的認證。更在九、十年級的時候,受打擊樂部主任MrHunter的邀請加入了學校打擊樂團。本著鋼琴與一些打擊樂器的共通性,她從零基礎開始,把打擊樂的各個樂器都嘗試了個遍,甚至是小眾的馬林巴琴也不例外。每週三晚,她都會參加打擊樂團的排練,也常常亮相音樂會進行表演。音樂賦予她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是她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於挑戰的最好印證。

“我們學校有很多以學院為單位的活動。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學院合唱比賽。平時上課的時候,你可能很少有機會去和其他年級的同學進行交流,但在這種活動裏,你就會了解學院裏七到十二年級所有同學的特長,比如説打鼓、彈琴、唱歌、跳舞以及編舞等。大家都會互相鼓勵,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學院爭光。”王同學所在的Cavell學院正是近年來蟬聯學院合唱比賽的冠軍學院。女孩子們團結友愛、各展所長,構成最動人的畫卷。

“我和朋友們每天都會圍一大桌子吃飯、聊天,飯後也會一起散步、聊天,雖然我們沒什麼重合的課程,但都很樂意對彼此分享生活。”七年來,王同學在“如校如家”的氛圍中收穫了值得一輩子珍藏的友誼。

“今年年初,我被夢校——牛津拒了,傷心了一段時間。那時候,我的很多朋友都在安慰我,一直在照顧我的情緒,家人們也一直在支援我。對此,我非常感激。”

熏風飄散,蟬鳴聲起。即將離開熟悉的校園、老師和朋友,這讓王同學倍感不捨。但遺憾終究化為翅膀,曾經的雛鳥即將振翅飛翔,我們無比期待著未來,身為化學家的她會譜寫出怎樣的燦爛篇章。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威雅學校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