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高考落幕,杭州陪讀媽媽的“最後一戰”
發佈時間 | 2024-06-10 09:55:02    

   “我最後沒有穿紅色旗袍,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47歲的王芳(化名)把一束綻放的向日葵高高揚起,“一舉奪魁!”

1799939790379491328_720px.jpg

王芳高考前幾天就買了向日葵養在大礦泉水瓶子裏 方力 攝

  6月10日高考最後一天,也是她退掉這套杭州市中心租房的日子。

  7個月的租房陪讀時光,一邊往返杭州上海兩地高強度工作,一邊照顧高三娃的生活起居,她做到了!

  結束的時刻,她曾想像了很多種可能的心情,卻是出奇得平靜。

1799939790379491330_720px.jpg

退租整理東西最多的是孩子的書 方力 攝

  46歲的方玲(化名)和平常一樣度過了這四天, “我沒有請假,兒子錶示不需要接送,在本校考試,他日常怎麼去上學就還怎麼去考試就好。説句實話,我們家的觀念是人生是場馬拉松,這僅僅是一場比較重要的考試而已,孩子順利考完就是勝利。對於結果,或許我們沒有過高的期待,所以可以這麼所謂的佛係吧。”

  45歲的孫晴(化名)陪女兒在學校附近的酒店住了3晚。她同樣淡然一笑:高考早已不是改變命運的終極大考,更多的是一場經歷,一次選擇。

  杭州一所高中,考前送給考生們一首歌《離別開出花》表示祝福。

  歌詞裏有一段是這樣的:坐上那朵離家的雲霞,飄去無人知曉的天涯,背著媽媽説的那句話,孩子人生其實不複雜。當離別開出花,伸出新長的枝椏,像冬去春又來,等待心雪融化……

  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共有1342萬名,浙江有39.6萬名。

  今天,高考落幕,陪讀媽媽們在群裏戲説,終於迎來“最後一戰”。

  高考,是一戰,也是一站。是結束,也是開始。

  明天起,無論是陪讀媽媽們還是考生孩子們,都將迎來人生新的一個階段。

1799939790379491332_720px.jpg

今年的高考除了向日葵,還有“放輕鬆”。

  高三娃突然提出想在學校附近租房

  “略遲疑就被別人下單,跟搶一樣”

  王芳的兒子從濱江一所公辦初中通過分配生進入杭城一所排名靠前的重點高中。

  入學後,王芳和老公嘗試過開車接送上下學,“兒子早上喜歡吃湯湯水水,冬天的清早6點半得帶個碗下樓,在車上吃早餐,晚一點可能會碰上堵車遲到,試了一週,大人孩子都吃不消。”此後,王芳堅定地讓兒子選擇了住校,一來避免通勤痛苦,二來管理孩子的手機使用。

  如她預期的那樣,兒子適應能力很強,也很鬆弛,高一高二都順利度過,直到高三一模成績出爐,兒子第一次向她提出想租房子。

  此時距離高考還有7個月。

  “我記得很清楚,週五家長會開完,我們週六就去找房子,很快找到正對學校的一處房子,但是毗鄰馬路,我遲疑了一下,想等孩子晚自習下課再看下房子,結果很快被別人訂掉了。”王芳這才意識到學校附近房子的緊俏,第二天繼續找,迅速敲定一套7樓的房子,房子兩室一廳廚房走破,但勝在清爽,也顧不得爬樓梯的不便,“我一分鐘都不想耽誤兒子的時間”。

  讓王芳欣慰的是,兒子成績總體比較穩定,也比較自律,但似乎缺少一點拼勁,這一次主動提出不住校,想擁有更多時間學習,“是不是他終於決定要為自己拼一次了?”

  高考到了決戰時刻,她決心要陪著孩子拼盡全力。

  高考進入衝刺之時,孫晴卻發現女兒學習有些下滑,狀態萎靡,心急如焚。

  過往一貫要強和焦慮的她,強迫自己冷靜,和孩子一起求助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並學習常常擁抱孩子以及自己。“辛苦了一天,又勇敢了一天!”她在社交賬號上頻繁記錄點滴的心情,慢慢與自己和解。

  孩子的十八歲成年禮上,她給女兒寫了一封信,讓不少網友潸然淚下,“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衝刺,是堅持。我的女兒,媽媽希望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一起努力讓每天都熱氣騰騰的。”

  開啟精準卡點通勤陪讀的日常

  她更忙了,兒子卻可以更從容

  王芳忙碌火熱的租房生活開始了,兒子的節奏變得更加從容——從租房走到學校不過幾分鐘,每天早上能多睡半小時,哪怕7點出門也能保證按時到校,晚上十點夜自習回家,吃點夜宵還能繼續學習一個多小時。

1799939790379491334_720px.jpg

王芳兒子的學習桌 方力 攝

  然而面對上海高強度的工作,她卻是忐忑的,“我一開始不知道還能否繼續工作,我以前在上海一週要住兩個晚上,為了能陪兒子,必須當天往返。”這種強烈的責任感支配著她的日常:每天五點半,被鬧鐘喚醒,給兒子做早餐,等兒子6點50分出門,她簡單吃點趕7點55分高鐵,9點準時坐在上海辦公室裏,晚上再趕9點高鐵無縫銜接兒子晚上10點下課,給孩子準備夜宵,“這一頓來不及做,就外面買只烤雞。”

  這樣每週都有2至3天精準卡點的日子,她很快就適應了,忙到飛起還能帶飯到上海吃,“自己做更健康”。

  不去上海在家辦公的時候,她始終被撲面而來的工作填滿。

  “我做食品行業很多年,一直在一家上海的代理公司,負責各種廠商和渠道的對接。”高考前幾天,她忙完一個食品展會回杭州就發燒了,第二天仍然強打精神工作。

  一個下午的採訪斷斷續續進行著,聊一會她要回復一個電話或是搞定一個難題。她嘆氣:“每天接不完的電話,一會不看,微信就一大片留言,雙休日也是如此”,不過她定了一條鐵律,晚上十點後,不接任何電話,因為兒子回來了。

  夜深人靜的小客廳,散發著暖橘色的光。兩張挨著的小方桌,一張用來吃飯,一張用來學習,“一般我和老公輪換著陪他,就在一旁靜靜看書,如果兩個人同時在也怕會製造噪音。”

1799939790379491336_720px.jpg

王芳的廚房 方力 攝

  租房這幾個月,王芳買了新的電飯煲、鍋具,一應俱全。濱江的家,兒子一次都沒有回去過,王芳也只在週末去看看陽臺上的花草,“今年的梔子花季錯過了,茉莉也快開敗了 ”。

  高三陪讀期間,王芳全家人很久沒有在外面吃飯。“週末的商場餐廳都要等位。時間我們浪費不起,所以每個週六的晚上,是全家唯一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放鬆時光,我老公會做酸菜魚,兒子很愛吃,高三這一年都長胖了。”

  家常飯菜,燈火可親,這大概是王芳陪讀生活裏最溫馨的畫面。

  這個六一節,離高考倒計時5天,孫晴卻帶女兒去吃了大餐,做了面膜,買了棉花糖,玩了套圈。

  她很高興,女兒的狀態肉眼可見在好轉,信心回歸,心情平和。“這一仗已然贏得了一半。”她默默想,除了督促孩子早點睡覺,以後不再嘮叨任何事。

  從焦慮、意難平到平靜和鬆弛

  陪讀媽媽群裏抱團,彼此鼓勵和治愈

  雖是陪讀媽媽,高考進入倒計時的那幾天,王芳也沒有一刻放棄工作。

  “我內心總有個希望,我自己一直是努力打拼的狀態,也想讓孩子看見,但我現在更想告訴他,高考成績並不能決定人生,高考結束,你的人生新階段才開始。”

  王芳曾想像過高考真正來臨的心情,後來她才發覺,越到後面,心情越加平靜,“少了很多焦灼,很多事我學會了放下,儘量不去干擾或是影響他的心情。我們有個老母親群,大家差不多都是同樣的心態。”

1799939790379491338_720px.jpg

學習桌旁堆滿零食的架子 方力 攝

  伴隨著首考、一模等成績的陸續出爐,王芳所在的老母親群裏“大家心情起起伏伏”。

  這個群是孩子初中時王芳認識的幾位家長組的,大家年紀差不多,孩子又一樣大,一起組團出去旅遊過,彼此比較要好,已經存在了6年。

  “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這一年,各種壓力撲面而來,孩子們小問題也不斷,感情、友情、成績,一點點小事在高三娃身上有時就會被放大。老母親們就跟著焦慮和意難平。還好,我們彼此間會互相安慰和開解,這個群真的給了我不少力量。”

  王芳租房的小客廳裏有個架子擺滿了各種零食。

  這是她給兒子提供的零食自由和快樂。孩子早上已經習慣帶幾塊山楂條,或是巧克力、巧克力餅乾去學校,大概甜食可以分泌多巴胺,給辛苦繁重的高三生活多一點甜。高考這幾日的早餐也都是兒子自己定的,有他喜歡的咖喱雞飯、番茄雞蛋面,速食麵加雞蛋。

  王芳説,群裏有孩子已經通過藝考拿到了夢中情校的小圈證,有孩子打算試試中外合辦大學,大學走另一個賽道,也有孩子和她兒子一樣,希望通過高考考上自己想要讀的大學。

  “兒子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專業堅持要學電腦,我們都尊重他的意願。”王芳説,她對兒子成績沒有特別高的渴望和預期,此前兒子也如願拿到了“三位一體”浙江省內3所學校的保底,“能平穩順利度過人生這重要的階段,這就夠了,至於高考成績,坦然面對吧。”

  高考現在究竟意味著什麼

  陪讀媽媽:大抵是一种經歷和選擇

  高考對現在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這個問題,幾位陪讀媽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王芳是大專生,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高考成績,不算理想。但這並不妨礙她一路升級打怪,成為公司高管,行業大咖。

  “我進入大學後才更加發奮,知道自己要學本事,所以很刻苦,學的市場行銷專業,每個寒暑假都奔波在實習的路上,做過商廈營業員也幹過市場調查,沒畢業就拿到了一家很牛的外資公司的offer。”王芳説,當時家裏幫她安排了工作,但就想挑戰自己,工作沒兩年就站穩了腳跟成了區域負責人。

  經歷了7個月的高考陪讀生活,她感慨萬千,又為兒子和自己拼了一次!

1799939790379491340_720px.jpg

"老母親"群裏曬出來的好寓意香囊。受訪者提供

  “高考大抵是一种經歷,一個人如果想努力,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王芳想表達的是,就算高考成績不理想,孩子們的未來依然還有很多可能性:“考研、出國、甚至創業,人生不是軌道,是曠野。只要孩子三觀正,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人生那麼長,真的不必過多糾結高考結果。”

  孫晴則稱自己是享受過高考紅利的一代人,從農村跨越城市,靠知識改變命運。但她很清楚,今時今日,高考不再是命運的分水嶺。

  “放下執念,天地廣闊。”

  高考前孩子最後一個學校晚自習,家長們站成兩排,用手機電筒燈給孩子們加油“照亮前程”,告別高三。

  那一刻很多家長和她一樣百感交集:時間真快啊,當年産房裏那個粉嫩、哇哇哭的寶寶仿佛還在昨天,一轉眼就已長大,馬上就要飛去遠方了。

  孫晴説,謝謝高考曾改變過幾代人的命運,也希望經歷過高考的孩子們眼裏有光,心中有夢。“走過半生才悟到,相比讀書成績,能不能過上自己喜歡的人生,擁有幸福的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方玲對兒子的高考結果也很鬆弛:“以前我還有點面子焦慮,後來想明白了,那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裏,人這一輩子,老活在別人的眼光裏,該多累。還好我兒子性格皮實,比我耐受多了,這一點我真得向娃學習。”

  孩子高考結束,王芳腦海裏冒出的第一件事是回老家看望媽媽,因為高考延期了媽媽的復診時間,再去會會很久沒見的朋友,去外面吃一頓大餐……她很想過過自己的生活,也在思考著經年累月高強度的工作要不要暫時停下來……

  “人到中年,好像真的到了百感交集、身不由己的階段,父母正在老去,時不時生病需要陪伴,孩子正在高考,生活有時一地雞毛。”

1799939790379491342_720px.jpg

中年少女的快樂冰淇淋 。受訪者提供

  孫晴想起帶孩子奔波完 “三位一體”面試的那天,約上閨蜜在西湖邊吃冰淇淋,去楊公堤體驗3塊錢過山車。三個中年少女在上下坡時快樂尖叫,仿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

  孫晴説她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陪讀媽媽,但高考最後四天的陪考和高三這一年持續記錄的200多篇“高三碎碎念”,會成為她和孩子共同的記憶。

  回過頭來,講述高三陪讀這一年,幾位陪讀媽媽都覺得也是家長的一場考試,而無論孩子還是自己“都已經足夠勇敢和努力”。

  這個夏天所經歷的,會是孩子一輩子的難忘,因為這事關奮鬥和拼搏,還有汗水和別離,哪怕會有小遺憾,它依然是十八歲的夏天,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勇敢,也告訴孩子什麼是長大。

  沒有人永遠十八歲,但總有人十八歲。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方力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