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皖浙共護新安江:共治模式已推廣至19省份、15個跨省流域
發佈時間 | 2024-06-03 14:12:43    

   我國生態保護補償領域的首部法律法規——《生態保護補償條例》6月1日起施行,涉及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等,其中對地區間橫向補償的頂層設計是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通過協商等方式建立補償機制。

  跨區域的流域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涉及的地方在各自治理時,會因標準不同導致效果有差別,上下游的治理力度不同也會帶來利益衝突。國內不少區域間開展了聯合生態補償試點,為《條例》的出臺提供了經驗,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長三角區域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新安江發源於安徽黃山市休寧縣,向東流入浙江杭州淳安縣,幹流359公里,在安徽境內242.3公里,出境水量佔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本世紀初,新安江流域的生態安全曾面臨嚴峻挑戰,千島湖藍藻異常增殖等引發關注。

  2012年,財政部、原環保部、安徽省、浙江省簽訂《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先河。根據協議,以兩省跨界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4項指標為考核依據,每三年一輪進行試點,首輪設置每年5億元的補償資金(中央財政向安徽撥付3億,皖浙兩省各出1億),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由浙江撥付安徽1億元,否則相反。

  第二輪試點從2015年至2017年,皖浙兩省的出資由1億元升至2億元,水質考核標準提高,水質穩定系數由0.85升至0.89。2018年至2020年的第三輪試點,在延續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兩省採取工程、經濟、科技等措施,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標準,安徽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

  去年6月,浙皖又聯合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雙方每年出資額提升到4億至6億元,並引入産業人才補償指數M值,構建資金、産業、人才全方位的補償成效評價體系,作為分配補償資金的重要依據。補償範圍由三輪試點的3市10縣擴至4市34縣區,並探索園區共建、産業協作、人才交流等多種方式。

  除了構建多元補償方式,兩省還建立了新安江保護聯席會議制度,資訊互通、決策互動、協調共進,如統一執法標準,開展流域斷面數據聯合監測、聯合環境執法、應急聯動等,簽訂《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一體化工作備忘錄》,制定《關於新安江流域沿線企業環境聯合執法工作的實施意見》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以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為重點的新安江跨省流域共治模式已推廣到19個省份、15個跨省流域。千島湖庫區水質常年維持湖庫I類水,在全國61個重點湖泊中名列前茅,列入首批5個“中國好水”水源地之一。今年起,浙皖兩省還將參考各自的年度GDP增速,建立補償資金逐年增長機制。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姚似璐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