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金華麗水要試點什麼?
發佈時間 | 2024-06-03 09:47:33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佈了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全國範圍內有39個市(區)入選,浙江金華和麗水名列其中。

  2023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城市作為人類生産生活的核心聚集區,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試點融入本地特色

  “江西南昌遇強對流天氣”“湖南湖北降下特大凍雨”“雲南遭遇1961年以來最強冬春連旱”“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來襲,這也引發不少公眾時常感嘆“氣候不正常”。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城市。”寧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長三角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謝慧明認為,氣候變化對城市的突出影響主要體現在城市熱島效應、基礎設施脆弱性、生態和綠地管理、水資源管理挑戰、人口密度與公共健康等方面。

  根據試點通知的要求,麗水和金華的任務不輕——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強化城市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加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運作、推進城市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等。

  金華市區航拍圖 李建林攝

  “每個方面還需細化多項工作。”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副書記、副局長虞偉鈜介紹,以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為例,麗水將探索制定深化適應氣候變化試點方案、健全跨部門工作協同機制、提升完善適應氣候變化配套機制和基礎能力。

  “鋻於每個試點發展類型、要素稟賦、氣候類型各不相同,各市(區)也有較為創新和特色的試點內容。”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金華憑藉義烏小商品市場擁有龐大的物流業,試點將進一步探索製造、物流産業的綠色發展,推動製造企業出口産品實行碳標簽、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引導企業規劃建設或改造一批綠色倉儲物流示範項目等。

  麗水則將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探索氣候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符合麗水高品質綠色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試點,探索基於自然的適應氣候變化方案,打造甌江河流生態廊道、助推麗水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引領區、打造氣候旅遊康養經濟帶、推動氣候敏感區移民搬遷等。

  要“減緩”,也要“適應”

  在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蕾妍看來,溫室氣體排放、化石燃料燃燒、工業活動、森林砍伐、農業活動以及城市化進程等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建設好氣候適應型城市,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減緩”,也要“適應”,需降碳和增加城市韌性(指城市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併合理調配資源從災害中快速恢復的能力)兩條腿走路。

  在金華市區,隨處可見藍色的純電動BRT快速公交車穿梭在各個公交站臺,無污染物排放、無噪音是它們的最大特點。近年來,金華全城倡導低碳出行,將公交車更新換代為綠色能源車,目前綠色公共交通車輛佔比已近八成(主城區100%)。

  “氣候變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陳蕾妍説,通過多渠道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可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從而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作為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金華多年來積極幫助企業減碳降排,為40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碳賬戶,發放522筆63.26億元碳賬戶貸款。“這筆貸款讓我們通過技改實現了半自動化生産。”金華市金林工具有限公司負責人説,技改後企業可節約60%左右的用電用能,年度碳減排量為157噸二氧化碳當量。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金華全市碳強度下降24.35%,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這也為金華的韌性城市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磐安尚湖鎮娘瓦山光伏電站 金華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2017年就被列入全國首批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麗水,多年來,已經先行一步探索提升城市氣候韌性,深耕出一批優秀成果。

  位於麗水蓮都區東城片區的和平公園,一到悶熱的梅雨季,便會吸引眾多市民前來遛彎。“這裡沒有積水,雨一落下來就會被地面吸走,而且還很涼快,是我們周邊小區居民夏天最喜歡的後花園。”市民吳女士開心地説道。

  為了提升城市的防洪蓄水和降溫能力,麗水近年來積極打造海綿城市,和平公園便是其中的一個惠民項目,集生態涵養、休閒健身、趣味科普、城市形象展示為一體,擁有滲水、抗壓、耐磨、防滑、吸音減噪等特點,可以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除此之外,麗水還啟動了城市風廊及配套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積極打造貫通城市的綠色風廊和生態廊道,周圍沒有高層建築,預留出的風道,可減少建築風阻,增加遮光植被,引涼風透廊而過,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濁島效應。

  “在金融方面,我們引導和撬動更多資金進入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虞偉鈜説,作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個氣候投融資試點,麗水制定出臺了《浙江省麗水市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等20余項試點配套政策,陸續設立綠色支行、零碳金融網點等氣候投融資特色金融機構47家,研發氣候投融資金融創新産品30余個。並充分發揮綠色保險對於氣候風險的緩釋和兜底作用,創新推廣巨災保險、農産品氣象指數保險等特色金融産品,為全市所有人員提供巨災保額1.75億元,提供農業風險保障1.05億元。

  麗水市區南明湖 麗水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事後救不如事前防,麗水在預警和防災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通過引入物聯網、衛星遙感、低空航測以及自動監測等技術,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天地空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建成“花園雲”智慧協同數字平臺,可實現對災害風險的數字化預警預測,目前氣象預警資訊覆蓋率達97.8%。

  從“人”出發

  城市的本質還是人的聚集,謝慧明認為,今後應對氣候變化、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需要各方的支援配合。

  比如,市民需強化自身適應氣候變化的知識技能,提高自身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身踐行氣候適應型城市理念,比如,節約用水、用電、用氣,採用節能設備和節能家電,降低個人碳排放;選擇步行、騎行、乘坐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減少交通排碳;購買環保産品;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提高環保意識,鼓勵身邊的人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等。

  還有,各項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舉措的落實也離不開社區的參與,這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後一公里”。

  除此之外,企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者和運營者,也是各類商品的生産者和銷售者,這些都與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密切相關。企業在生産時,應推廣綠色生産,推動綠色供應鏈建設,選擇環保、低碳的原材料和産品;實施節能技術,優化生産工藝,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積極應對和合理規避碳關稅,擺脫對綠色補貼的依賴;積極參與投資海綿城市、綠色建築和防災減災等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支援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暴妮妮 黃彥 通訊員 董浩 鄭建平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