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 “全球共通:智慧時代國際傳播”高端對話在浙江大學舉行
發佈時間 | 2024-06-02 16:13:19    

  2024年5月30日下午,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和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全球共通:智慧時代國際傳播”高端對話在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融媒體演播中心順利舉行。對話緊緊圍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探討。浙江大學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與會議。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翔峰致辭。他首先代表學校對參與本次高端對話的國際傳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他表示,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浙江大學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一流國際傳播研究高地的過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學校要進一步努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WechatIMG2217.jpg

  新華社原副社長、新華網首任總裁兼總編輯周錫生致辭。他表示,國際傳播建設應切實增強政治領悟力和使命感責任感,切實增強歷史厚重感和任務艱巨感,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等一流大學的綜合優勢和學科優勢,爭當國際傳播的主力。要強化學科建設,密切關注技術進步,同時不能坐而論道,而是更加注重實效。並從提升外語寫作和表達能力、加強區域和國別研究、注重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和重點做好長三角地區城市鄉村的國際傳播等六個方面,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推進國際傳播學科建設提出了建議。

WechatIMG2218.jpg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方興東講話。他表示,當前,國際傳播已成為學術界和業界最大的熱點之一。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成立國家軟實力關鍵基礎(軟關基)工程實驗室,旨在呼應全球一體化的數字時代特點,回應國際傳播的新挑戰,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和優勢,在理論、模式、實踐、技術、人才等方面開啟研究和探索。“軟關基”的構建,旨在從基礎設施角度實現我國軟實力的突破和躍升。未來,學院將進一步推動與有關單位在國際傳播和國家軟實力建設方面合作,努力承擔國際傳播的基礎性使命,在國際傳播領域實現創新引領,真正助力國家戰略的發展。

WechatIMG2219.jpg

  活動現場,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翔峰,新華社原副社長、新華網首任總裁兼總編輯周錫生,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傅方正,浙江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李敏,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清,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龔斌磊,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方興東、黨委書記王慶文,浙江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飛一同見證國家軟實力關鍵基礎設施(軟關基)工程實驗室揭牌。

WechatIMG2220.jpg

  會上還舉行了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簽約儀式。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張毓強和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方興東共同簽署協議,下一步,雙方將共同推進“國際傳播”系列融媒體産品的製作、出版和推廣工作,進一步強化在課程教材設計、各類專業研修班及研討會等方面的合作。

WechatIMG2221.jpg

  在主旨演講環節,浙江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飛,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張毓強,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瑛依次發表演講。

  吳飛教授以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和趙汀陽“人類學暗中還保留有兩個基本意識”為引,全面分析了當前講好“中國故事”所面臨的挑戰。演講中,吳飛教授還發佈了浙江大學國際傳播學科建設的“十大計劃”,包括軟關基工程實驗室、系列著作和教材出版、評選年度國際傳播案例、推進基礎理論建構、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實戰人才培養、創辦實證數據收集與發佈平臺、創辦國家戰略傳播學術集刊、建立國際傳播創新聯盟和建立中國國際傳播知識中心。

WechatIMG2222.jpg

  張毓強教授對當前我國國際傳播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進行了闡述,他回顧了既有國際傳播研究的優勢與短板,提出涵蓋國際傳播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體系、國際傳播實踐、新媒體國際傳播、國家網路安全以及人才培養等領域在內的若干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未來國際傳播研究的重要選題。

WechatIMG2223.jpg

  吳瑛教授發表了題為“面向Z世代的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研究”的演講。通過概念溯源,她分別闡述了全球Z世代共同特徵、Z世代全球圖景和社會心態以及世界不同國別Z世代畫像等問題,提出要分類別評估中國式現代化面向不同區域國別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WechatIMG2224.jpg

  此次會議還舉行了以“智慧傳播與全球化”和“全球數字傳播的學術前沿”為主題的兩場圓桌對話活動。

  “智慧傳播與全球化”對話活動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洪宇主持。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副社長嚴格,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兼任專家楊銳,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資深研究員張鶇,中國網浙江事務負責人、中國網浪潮新聞負責人張淵參與討論。

WechatIMG2225.jpg

  關於如何看待國際輿論場狀況和國際輿論鬥爭的情況,楊銳基於其在國際傳播領域豐富的實踐經歷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在傳統媒體遭遇新媒體空前挑戰的傳播環境下,媒體從業者應該在國際政治關係與國際傳播實務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此外,他還分享了“ABC”原則,即要用最精準(Accuracy)、簡短(Brevity)、清晰(Clarity)的語言進行國際傳播。

WechatIMG2226.jpg

  嚴格表示現有國際傳播體系亟需創新。他指出,國際傳播應該全民參與,而不是媒體一家的獨角戲。他以浙江數字文化出海的優秀案例為例,展示了網路遊戲、網路文學和微短劇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大傳播力。他強調,行業和商業界的合作是創新話語體系的關鍵,並呼籲各方共同努力,以實現更有效的國際傳播。

WechatIMG2227.jpg

  在回應如何利用技術優化國際傳播的討論中,張鶇結合自身經驗指出,技術是提升國際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當前國際傳播體現出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趨勢,從技術角度應當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中文數據的不足、演算法價值與主流價值觀的衝突、人工智慧的安全隱患以及智慧傳播應用的落地難題。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提高國際傳播效率至關重要。

WechatIMG2228.jpg

  張淵結合法國來華留學生Christian在浙江的經歷,提出外宣與國際傳播雖然緊密相關,但應有所區分的觀點。他認為,外宣是政治驅動的主動推廣,而國際傳播則是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中國的國際傳播要避免低級紅、高級黑,有針對性地進行地方外宣,增強地方在國際舞臺上的傳播力。

WechatIMG2229.jpg

  第二場“全球數字傳播的學術前沿”對話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趙瑜主持。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陸小華、蘇州大學傳媒學院院長陳龍、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莊曦、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欣參與討論。

WechatIMG2230.jpg

  針對人工智慧技術對於新聞傳播學科的影響這一問題,陸小華認為,人工智慧等新科技革命浪潮産生的影響是非常迅速的。人工智慧一定會改變傳播與人的關係,因此學術界和業界需要合作,用簡單的語言對廣大人工智慧技術使用者進行指導。陳龍認為,人工智慧對新聞傳播實踐和學術研究具有顛覆性的影響。不能把技術看作神話一樣的存在,要解決技術帶來的種種問題,應從人際交往角度出發,並關注人的問題而非僅從技術角度找原因。莊曦提出,目前智慧傳播仍然在發展階段,媒體融合的形式還遠沒有確定,第一需要依據價值基礎培養人才;第二要回應技術,探索多元應用場景中的解決方案。李欣指出,面對人工智慧要考慮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人工智慧從決策性到生成式的發展,它的路徑、成熟程度以及解決方案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同時不可回避的也有人工智慧與媒介融合,必須用理念去重塑,保持技術理性與主體性去克服技術恐懼。

  在討論新聞媒體如何在技術演進中構建新型主流媒體時,陸小華指出業界缺少對技術趨勢和業務需求有總體把控的團隊和個人。他強調媒體應選擇正確的技術切入點,並結合可用性思維、工具性掌握和服務性便利來駕馭技術。

WechatIMG2231.jpg

  針對智慧媒體背景下輿論生態和輿情治理的變化,陳龍認為人工智慧僅是技術發展的加持。傳統媒體去中心化後迎來了一個新的以用戶為中心的階段,需要更多研究用戶的心理、情感和人性。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學的采寫編評要借助人工智慧發展,同時要跳開傳統的輿情研究,將輿情和開源情報相結合併採取動態研究的方式。

WechatIMG2232.jpg

  莊曦在探討人工智慧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時,提到智慧傳播帶來的變化,她指出海外媒體變遷的迅速性,以及智慧傳播在社群資訊發佈和用戶連接方面展現的新可能性。但同時她也指出了大模型應用內容生成時可能存在的語言和文化偏見問題。

WechatIMG2233.jpg

  李欣在回應教育教學和學科重塑的挑戰時,分享了浙江傳媒學院如何通過微專業建設,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傳統課程。她強調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新聞生産中引發的挑戰,特別是其對人與機器協同關係的影響,以及如何確保人在新聞生産中保持主體性的問題。因此,如何定義人與機器的協同關係,確保人在新聞生産中的主體性,成為傳統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面臨的挑戰。課程需加強人機協同訓練,以應對這一挑戰。

WechatIMG2234.jpg

  本次對話匯聚了眾多學界與業界的專家,共同探討智慧時代國際傳播的前沿議題,為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未來,浙江大學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推動智慧傳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深化國際傳播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助力構建更加緊密、互聯互通的全球資訊傳播網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