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技能競賽是職業院校強化育人品質的重要舉措,也是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職業教育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發佈了《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其中包括高職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11個。全國1254所高職院校(職業大學納入高職榜單計算)被納入。在2019-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高職)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分列前三。值得一提的是,榜單排名前100位的院校中,浙江佔13所。
細數往年浙江的成績,這一結果似乎並不意外。那麼,浙江的高職院校是如何在競賽這條賽道上保持領先,並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
成熟的競賽體系
目前,我省已經形成成熟的“從省賽到國賽”進階式技能競賽體系。
200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下稱“國賽”)創辦。為了緊跟國家職業教育重大制度的創新與設計,我省也對接國賽規程順勢開展浙江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下稱“省賽”)。
與部分省市不同的是,我省將省賽與國賽遴選賽合二為一,這意味著在省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可以直接獲得國賽參賽資格。記者獲悉,2023年至2024年,我省有6所學校承辦6個國賽賽項,創下歷年新高,也是除主賽區山東以為承辦最多賽項的地區。
與此同時,學校層面也積極推動競賽體制機制建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就構建了一套“院賽、省賽和國賽”的三個層次競賽體系。
該校教務處副處長單盈介紹,為了營造人人參與競賽的氛圍,學校創建了校級競賽平臺,由每個學院找到各專業對標的核心賽項組織校級競賽,再通過校級比賽選拔出省賽選手,由各學院通過競賽品牌和競賽團隊的打造衝擊國賽。
通過這個金字塔結構,該校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科技競賽超過200項,參與學生達萬人,競賽專業覆蓋面超過80%。“競賽是撬動學校各方面教學改革的杠桿。”單盈介紹,“我們以‘賽’為考場,構建三級學生競賽組織管理體系與機制,檢驗課程教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品質。”
夯實參賽實力
在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智慧智造産教融合基地裏,黃浩然一如既往地在一台數控銑床前進行訓練。不久前在省賽上獲得一等獎的他將與隊友一起征戰國賽。他邊操作邊介紹道:“這和我們比賽時使用的設備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先進完備的實訓基地是大賽取得成績的一大支撐。該校光電製造學院院長鄭道友告訴記者,學校智慧智造産教融合基地就相當於一個智慧製造工廠,包含了倉儲系統、車削加工單元、立加工單元等先進設備,以及MES、ERP等系統,總投資達1200多萬。鄭道友補充道,基地與企業的生産車間無縫銜接,既能作為競賽的訓練場所,又是學生的實訓場地和老師的中試車間。
“注重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是浙江高職院校在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的一大因素。”在浙江省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劉曉看來,注重教師的培養並在學校層面形成良性迴圈機制是影響競賽成績的另一大因素。
“競賽也是檢驗教師團隊的舞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範學院副院長余俊帥也深以為然,以幼兒教育技能賽項為例,最初組建技能競賽指導教師團隊時,除了幾位資深的專業帶頭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新進年輕教師。”
在多年來的競賽指導中,年輕教師借由競賽平臺,通過“老帶新”機制一步步成長起來。其中兩位老師不僅指導學生取得了國賽一等獎,還作為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並取得一等獎。“我們團隊還獲批國家級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和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惠及每個學生
“當然,我們不能唯競賽論。” 劉曉指出,競賽並不是培養學生的目的,而是通過競賽惠及每一個學生,讓競賽成為一個面向人人的平臺,在育人過程中發揮職業教育真正的成效。同時,他還指出,競賽不能脫離産業端,大賽的內容、標準、技術要求和評價,最好進一步貼近産業端的崗位技能需求。
技能競賽以比賽規則和賽項設計等方式影響著職業教育教學與管理。那麼,如何發揮技能競賽的引領作用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廚藝學院西式烹飪工藝專業主任徐迅認為,標準引領教學,因為競賽作品是符合世界廚師聯合會認證的競賽標準的産品,而學生在競賽標準的引導下進行創作,能更好地理解標準、符合標準。
特聘講師在為浙江旅遊職業學院的學生們授課。圖源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因此,該校廚藝學院創新開設了《國際競賽作品設計與製作》課程,由國際大賽選手或大賽評委進行授課。第26屆IKA世界奧林匹克烹飪大賽個人金牌獲得者、該校畢業生閻晗就是任課老師之一,為自己的學弟學妹們剖析考題、講解考點,激發他們的參賽興趣和熱情。
有了緊隨行業前沿發展的課程,怎麼能少了行業大師?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廚藝學院,每位學生都能享受整整一學期的“大師課”。
“從2004年開始,我們就開設了‘大師課’。比如《創新西餐製作》這門課程,目前都是由五星級酒店的廚師長或餐飲總監進行模組化教學,其中一位大師已經在學校兼職十餘年了。”徐迅告訴記者,通過“大師課”,校企雙方都達成了雙贏。一方面課堂教學能與行業順利接軌,另一方面企業也獲得了品牌輸出、選育良才的機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林婧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