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2024一季度300Ah+儲能電芯滲透加快,瑞浦蘭鈞攻勢迅猛
發佈時間 | 2024-05-23 17:02:49    

儲能,已是中國高速發展的一張新名片,而來到2024年,它的市場格局卻悄然生變。

據InfoLink全球鋰電池供應鏈數據庫統計顯示,2024年一季度的全球儲能電芯出貨規模達38.82GWh,同比下降2.2%,市場表現總體低迷。其中,儲能電芯出貨量Top5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瑞浦蘭鈞、比亞迪和海辰儲能。

有所不同的是,參照2023年,今年Q1頭部企業格局發生改變:除了寧德時代市佔率領先穩坐龍頭、海辰儲能仍舊第五的位置不變之外,比亞迪從第二退居第四,億緯鋰能憑藉大額訂單的儲能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翻倍,升至第二,瑞浦蘭鈞則延續去年的出貨勢頭上升一個名次,位居第三。

很顯然,這次Q1頭部站位的巨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儲能市場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儲能行業“冰火兩重天”

這裡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話語來描述如今的儲能市場: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回望過去兩年,儲能發展迅速。2022年全球儲能出貨142.7GWh,同比增長204.3%,達到週期高峰,鋰電産業鏈上下游整體繁榮;2023年全球儲能出貨196.7GWh,同比增長約38%,儘管增速放緩,不過還保持正增長,儲能蛋糕越來越大,市場趨勢向好。至於2024年Q1,受去年底衝量和季節性需求的影響,相比去年同期的43.9GWh出貨規模略有回落,如國內預計今年Q2進入年中並網備貨階段,將會獲得明顯的市場提振,利於出貨提速。

再具體到今年一季度的儲能企業排名,前10里中國企業佔到9席,Top5都是中國企業,中國儲能可謂斷崖式領先。另外,無論是CR10還是CR5,雖然同比2023年略有下降,但仍維持在高位,頭部集中度高,強者恒強。

不過與此同時,隨著大量玩家涌入儲能這條萬億賽道,儲能企業高壓競爭,經歷過2022年瘋狂擴産之後出現了産能階段性過剩問題,整體産能利用率已不足50%,還衍生了高庫存壓力。

隨之而來的價格戰也愈演愈烈。從原材料價格崩盤引發了連鎖反應,像碳酸鋰從高位時的五六十萬跌到十萬左右一噸,儲能電芯跌破0.4元/Wh,包括儲能系統也好不到哪去,今年Q1跌到0.64元/Wh,甚至部分儲能系統項目報價低至0.54元/Wh,創歷史新低。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儲能企業業績普遍下滑,常態虧損,不得已陷入降價潮,通過以價換量謀求更多的市場份額,以保障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

換言之,如今儲能出貨量繼續增長,裝機量也在同步攀升,均價卻遭到不同程度的“腰斬”,市場行情屬實“冰火兩重天”。

儲能走向大容量,産品迭代加快

另外,這種冰火特徵在大小儲細分領域上也能體現出來。

本季度,大儲(含工商)出貨同比增長10.3%,走勢向上,小儲(含通訊)出貨同比下降51.9%,走勢向下。值得提及的是,在Q1大儲市場中,300Ah+電芯産品在國內加快流通,滲透率提高至22%,且到今年Q4的滲透率預計接近50%,「大容量」市場未來可期。

也由此可見,在降本增效的驅動下,儲能280Ah後時代儼然提前殺到。

就拿瑞浦蘭鈞來説,其2022年儲能出貨同比增長達500%以上,首次躋身全球儲能出貨前五,2023年儲能出貨規模達15GWh以上,進入全球儲能出貨前四,到2024年Q1全球儲能出貨排名升至前三,包括大儲(含工商)的出貨排名同樣殺入前三,上位明顯,已是不折不扣的鋰電黑馬。

尤其大儲方面,為順應市場潮流和擺脫電芯同質化,瑞浦蘭鈞搶先一步佈局大容量儲能電芯,早在去年10月便實現首家批量生産320Ah儲能電芯,遠超當時同行多數仍是樣品的300Ah+電芯産品,成了大儲引領者。

而介於今年Q1週期,瑞浦蘭鈞大儲動作更是不斷。

其不止做到320Ah電芯量産下線,又加碼推出容量更大、能量密度更高、迴圈壽命更長、安全性能達到國際標準的345Ah儲能電芯,以及發力直流側系統整合,正式下線了5.5MWh儲能電池艙(已批量交付),還有後面又發佈了與345Ah配套的6.9MWh儲能電池艙(5年零衰減)等等,持續構建著大容量矩陣。

毋庸置疑,瑞浦蘭鈞在這場300Ah+大容量競速中拔得頭籌,這點透過與全球知名儲能系統整合商POWIN、光伏電站系統整合商SUNPIN SOLAR簽署320Ah電池供應的大額訂單,足以證明其産品力受到客戶高度認可。可以説,正是憑藉著絕對的差異化優勢,瑞浦蘭鈞大儲電池能給到客戶更好的産品性能和更低的週期成本,助力降本增效,進一步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結構+電化學創新,持續問頂增效

不難發現,瑞浦蘭鈞迭代大容量産品,如電芯單體從320Ah到345Ah,系統應用從5.5MWh到6.9MWh等,充分反映出其對儲能市場需求的及時響應,只是能做到像瑞浦蘭鈞這樣提前預判落地的儲能企業並不多。這背後和企業的創新能力實則密不可分。

而瑞浦蘭鈞之所以能快速覆蓋大容量矩陣,是因為一方面得益於母公司青山集團賦能的上游供應鏈優勢,推出更具性價比的大儲産品,抗住市場風險,適應客戶需求變化;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即打造出自主研發的問頂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對電芯空間結構進行創新,説白了就是標準71173尺寸下最大限度提高了電芯的空間利用率,變相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讓問頂大儲在電芯環節實實在在幫到客戶降本增效。

再加上融合電化學固液界面技術等多項創新技術,使得電芯內部空間的利用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以問頂345Ah儲能電芯為例,實際容量超350Ah,能量升級至1.12 kWh,體積能量密度升級至440Wh/L,能量效率達96.2%,可減少能量轉換損耗降低7%成本,相當於又一次升級了大儲産品力。

這也正如瑞浦蘭鈞董事長曹輝博士在ESIE2024領袖峰會分享關於電芯企業擺脫行業內卷所應進行的創新觀點那樣,基於電池結構和電化學體系雙重創新,以更優異的産品力去保持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舉個成功案例,瑞浦蘭鈞前不久又斬獲了一筆問頂320Ah電池合作的大額訂單,攜手合作夥伴POWIN賦能更廣泛的儲能應用,儲能步伐再提速。

可以明確一點:當內卷成為行業常態,市場格局隨時動蕩,儲能企業拼的已然不能限于産能,還有拼技術、拼創新,相信這也是瑞浦蘭鈞儲能表現逆風上揚,在今年Q1全球儲能出貨排名和大儲(含工商)出貨排名雙雙殺入前三的根本原因。而正值大儲興起之際,儲能企業間的新一輪廝殺才剛剛開始,搶佔大容量高地已經刻不容緩,只有創新發力,方有問頂未來的可能。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瑞浦蘭鈞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