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被熱議的“無陪護病房”,浙江也有醫院正在探索
發佈時間 | 2024-05-18 10:03:40    

  家有病人住院,不需要家屬陪護。這樣的模式,你怎麼看?最近,福建、天津多地醫院的“無陪護制度”引發熱議:取消護工、醫院統一陪護。有人為這些舉措點讚,也有人提出疑慮。

  其實,無陪護病房,浙江也有醫院一直在探索、推行:無陪護病房是不是取消護工?護工費用要如何分擔?針對這些問題,潮新聞記者在省內多家醫院進行了走訪。

  老人生病,7個月請護工花費5萬多元

  一直以來,患者照護都備受關注,有一個説法是:一人住院,全家受累。

  阮女士對此深有感觸。去年年底,她公公因為心臟疾病住院,手術後,因為子女都要上班,只能請護工陪護,一天240元。

  “過年時,很多護工都回家了,找不到人。我們一家4人輪流去陪,24小時輪班。”這個春節,阮女士過得疲憊不堪,但又慶倖,“幸虧人多,人少都不夠用。”

  賀女士(化名)的經歷更加波折。去年10月,她70多歲的父親突發腦部疾病,一直反覆就診,住院治療,在請護工這件事上可謂歷經波折。

  “我們兄妹三人,三個家庭,都在工作,沒有辦法自己在醫院陪護,只能請護工。到目前為止,前後換了7個護工,每個月的護工費用8000多元。”

  這期間,父親情況好轉出院時,他們就把護工請到家照料。

  和費用相比,賀女士覺得最大的困擾是護工難找。賀女士的父親病情比較嚴重,手術後時好時壞,生活不能自理。

  “要找男護工,有力氣,比如檢查、轉運時,能幫忙把人從床上抱下來。另外,老人帶有鼻飼管等,護工要有豐富的照料經驗。”

  這半年多來,賀女士請的護工中,有的在照護工作中突發疾病,有的突然要回老家,還有的照料不週,一度影響到老人的恢復。

  “每次突發都搞得我手忙腳亂,要從頭找人。”幾次折騰之後,賀女士找了一家護工仲介公司,繳納服務費,“就想圖個保障,萬一護工再有變動,仲介公司能確保第一時間給我派來人。”

  賀女士説,父親當時在ICU病房,照護得挺好的,“如果普通病房,也能有這樣的無陪護,有參照收費標準,我們也願意接受。”

  這樣的無陪護,家屬覺得挺讚

  5月13日,俞女士的媽媽從浙江省人民醫院出院,“我媽是惡性肺結節,5月初做了手術,術後兩天是住在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的無陪護病房,家屬不用陪,體驗蠻好的。”

  俞女士所説的無陪護病房是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病室,它並非是重症監護室,而是在普通病房中開闢一個獨立區域,收治病情相對較重的患者,主要以手術後的重病患者為主。

  “心臟大血管外科的很多手術,比較複雜,患者病情較嚴重,從手術室出來後,如果不用進重症監護室,我們會安排到重病室,等術後情況穩定,就可以轉出到普通病房。”浙江省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葛俐俐解釋,這種模式是醫院在十餘年前開始實行的,目前覆蓋了11個科室,包括肝膽胰外科、骨科、胃腸胰外科、神經外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主要原因是這些病區的患者病情相對比較複雜,手術大,患者管理要求高。”

  那麼,這些重病室是怎麼實行“無陪護”呢?

  潮新聞記者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病室看到,病房不大,10張病床,裏面的患者大多帶著管道:高流量氧罩、引流管等。病房是封閉式管理,3位護工24小時輪值,在護士的指導下協助患者生活照護。

  “我媽在裏面的時候,我們不用陪護,白天晚上都不用,就是每天下午在探視時間內去探視。刷牙、洗臉、吃飯,都由裏面的護工負責。” 俞女士説。

  徐阿姨在這個無陪護病房已經做了五六年的陪護,“每天早上5點多,病人醒了後,照顧他們洗漱、喂飯、上廁所,生活照料都是我們做。”

  當天,一位做完手術兩三天的阿姨坐在床邊休息,因為她的頭髮比較長,起床後,徐阿姨給她梳了兩個丸子小辮,顯得清爽又有幾分可愛。

  “護工只做生活照料,醫療照護都是護士操作,有時候需要護工在一旁協助,比如翻身拍背等。”心胸外科護士長謝屹紅説。

  固定在這個病區服務,徐阿姨熟悉病區患者的照料,和病區護士也能達到很好的配合。

  在俞女士看來,這樣的陪護方式為家屬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如果自己陪,還要請假,關鍵是手術後幾天,很多照料還挺專業的,我們就是小白,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做。交給他們更專業。”

  除此之外,和自己請護工相比,俞女士覺得省去了自己去招人的麻煩。

  幾種模式的探索

  其實,早在2015年,作為衛生部確定的全國68家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試點單位之一,浙江省人民醫院就推出“示範病區”,探索無陪護模式。目前全院已有十多個無陪護病房。

  心胸外科這種模式,多位護工協助護士照料多位患者,護工費用由家屬分擔。家屬每天有固定的探視時間,其餘時間,原則上,家屬不能進入。

  “我們是一天110元的護工費,類似是病區的幾位患者家屬一起分擔這個護工費。”對於這個價格,俞女士表示自己能接受,“一對一的陪護一天要230元左右。”

  葛俐俐介紹,這種模式下,護工和第三方公司簽約。

  一般來説,患者在重病室內的住院時間長則3-5天,短則1-2天,基本是術後病情穩定後,轉出到普通病房。家屬可視情況,自己陪護或者獨自聘請護工。

  “術後患者的生活照料還是非常專業的,比如臥床便盆怎麼使用、輪椅怎麼推,都是有講究的,尤其是有些患者,剛做完手術,身上還有各種管道,需要陪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 葛俐俐表示,護工的培訓由第三方組織,護工經過培訓考試後,持證上崗。像徐阿姨就考取了浙江省衛生計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

  除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根據此前公開報道,嘉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吉縣人民醫院、安吉縣中醫院等都在探索無陪護病房。

  2022年,安吉縣人民醫院康復科病區推出無陪護病房。

  “康復病區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久,很多行動能力受限,對陪護的要求相對也比較高。” 安吉縣人民醫院康復科護士長金燕説,病區的無陪護是家屬不用陪護,由護工一對一陪護,“我們一個病區是30張床位,9位護士,護工配合護士對患者進行照理。”

  金燕解釋,病區內所有的護工由第三方公司聘請,交由醫院培訓、考核,“考核包括理論和實操,通過後才能使用。”

  護工的護理費用由家屬承擔,一對一模式下每天200元。

  “我們醫院其他病區有一對二或者一對三模式,收費每天100元到150元不等。”金燕説,從護理角度講,專業護工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護士的工作,“我們目前的護士配比是一個護士負責護理七八位患者,是比較緊張的,理想狀態下,是1:5左右,前提是有專業護理人員輔助,如果純粹依靠護士,1:5也是遠遠不夠的。”

  看似“折中”的方式,需多方統籌

  無陪護病房的探討由來已久。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醫療護理員,改變由家屬聘請護工護理患者現狀。

  潮新聞記者在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都提及,無陪伴病房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護工費用如何分擔。

  “從家屬角度看,一天的護工費用確實不低,但如果全部都由醫院承擔,也是很大的一筆開支,長遠來看,不是很現實。”一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士表示。

  得到俞女士認可的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的無陪護病房模式,屬於在多年探索中,找到的一種“折中”方式:病情類似的患者集中管理,由多位患者承擔護工費用。

  “這需要醫生、護理人員從總體上進行統籌。” 葛俐俐解釋,所有的照護模式都要基於一個前提,確保患者安全。在這個基礎上,對患者病情、照護等級等進行評估,程度相同的統一管理,才方便一對多的照護,從而最終減輕家屬負擔。

  在安吉縣人民醫院康復病科,真正的無陪護率在70%左右,這在醫院各個病區中算是比較高的比例。

  “還是有些家屬,提出要自己陪護,當然,原因是綜合性的。但如果不用承擔護工費用,這個比率應該會提高。”金燕坦言。

  護工難招聘,常年招人

  早在2020年,針對政協委員在浙江省兩會上提交的《關於在全省推行“無陪護”病房的建議》提案中提及的:“將患者的陪護費用納入醫保,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浙江省衛健委在答覆中曾表示:雖然“無陪護試點病房”滿足了部分病人及家屬的需求,但是每個患者病情、需求、家庭經濟狀況均不同,且生活照護、輔助活動等生活服務不屬於醫療活動,無法作為醫療服務項目立項和定價。

  從另外一方面看,護工費用如何分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護工群體的收入。潮新聞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醫院試點自身聘請護工,患者無需支付護理費用的模式,這種模式下,護工每月收入在四五千元左右,如果是家屬承擔或者共擔的,月收入達到七八千元。

  實際上,在護工隊伍建設上,不少醫院都遇到一些難題。

  “最大的問題是護工年齡群體偏大,基本都是五六十歲。” 金燕説。

  浙江省人民醫院護負責護工管理的相關人士也表示,目前的護工人員50歲-60歲為主,90%為女性,90%為初中以下學歷。

  另外一家醫院的護工管理負責人也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招到人,我們常年在招人。”

  賀女士最深的感受也是,真正專業性的護工還是比較缺乏的。“從我的角度看,就是錢沒少花,請到的護工也不盡如人意。 ”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朝香 通訊員 楊陶玉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