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小城裏的花樣年華 浙江紮實提高縣域承載能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發佈時間 | 2024-05-05 10:20:14    

   “五一”假期,上海市民成先生帶著家人慕名到松陽遊玩。“民宿條件很好,公共交通便捷,即便在村裏,想買的東西也都能買到。”沉浸在這個浙南小縣山鄉的美麗風光中,成先生不住地點讚。

  城和鄉,差距越來越小。如今,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成為浙江新的風景。今年一季度,全省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352元,同比增長6.0%,城鄉居民收入比1.75,同比縮小0.04。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公共服務“七優享”等工程的實施,讓“三大差距”不斷縮小。

  浙裏小城,有“花樣年華”。

  小城志向大

  “縣城建築像城堡,鄉下是田園風光,整個縣像童話王國。”“五一”假期,許多遊客到小城雲和遊玩,紛紛如此評價。

  這個尚未通鐵路的小縣,常住人口約13萬,城鎮化率卻達74.5%,居全省前列。這是浙江深入實施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一個縮影。

  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空間,縣城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城鄉融合發展,將加快縮小“三大差距”。

  “一縣一策”“一業一策”,山區海島縣高品質發展有了“高級定制”方案,縣域産業平臺能級持續提升,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雲和探索實施‘小縣大城’‘全域5A’發展戰略,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全縣。這是新建的雲景生態産業園,今年爭取拓出空間300畝以上;這是正在改造提升的木製玩具城,全年預計整治低效用地500畝以上……”雲和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指著一張煥發新氣象的地圖説。小城志向大,正在努力打造全國山區縣域新型城鎮化共富樣板。

  2023年,浙江山區26縣GDP縣縣破百億元。曾經的欠發達地區成為新的增長極。

  今年浙江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強化鄉村規劃引領,加強村莊風貌管控,迭代升級美麗田園……浙江鄉村,正就地過上現代生活。

  “我們村雖然又小又偏,但遊客越來越多。”雲和梅竹村村民柳啟明,15年前懷揣對城市的嚮往進城務工,8年前又回村創業。他家的民宿,硬體不輸于城市酒店,又有鄉村風貌優勢,“五一”假期幾乎“一床難求”。

  浙江的城與鄉,處處是“詩和遠方”。

  家門口享便捷服務

  兩年前第一次到浙江玩,撒先生被龍遊良好的環境吸引,決定留下來工作。

  “來之前根本沒想到,一個山區小縣城,各種大城市有的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從我家走幾百米就有一家南孔書屋,書免費借,十分方便。”撒先生“五一”假期帶著朋友深度遊,逛了龍遊石窟、龍遊縣博物館等;龍遊城鄉公交兩元一票制,乘坐便捷,也成了他們眼裏的一個“景點”。

  撒先生現在知道了,龍遊已投入超10億元,用於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南孔書屋、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享受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當地一種生活新風尚。

  造成“三大差距”的關鍵原因之一,在於公共服務資源的差距。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資源愈發成為吸引人口的“利器”。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硬”問題,離不開公共服務的“軟”配套。

  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所得……浙江正在深入開展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將之作為“十項重大工程”之一。今年,浙江繼續將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到2027年,全省將基本建成“15分鐘公共服務圈”。城鄉一體、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務,無疑讓小城生活更具性價比、更有吸引力。

  “五一”假期,位於岱山縣東沙鎮的中大朗頤(岱山)康養中心,老人們在觀影、健身、閱讀、嘮家常,十分熱鬧。去年起,舟山探索市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率先推進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各縣區選擇1至2家養老機構,免費集中供養特困老人,提升了海島人的幸福感。

  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是我省一項重要改革,如今也在淳安、龍遊、景寧等山區縣試點,通過全域一體化改革,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讓美好生活在群眾身邊更加可感。

  山海城鄉生機勃勃

  走過紹興、衢州等多個鄉村,光年文旅公司員工楊璇愈發喜歡所從事的鄉村文旅工作,“八九年前自駕去開化高田坑村,只有幾幢破舊的土房子,也沒啥人;今年‘五一’再去,看到有精緻的民宿、優雅的咖啡館,遊客很多,村民都笑嘻嘻的。”

  村民的笑臉,是浙江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一個生動寫照。“五一”假期,社交平臺上關於浙江農村物質精神發展“已經next level了”(網路用詞,指“更高層次”)的話題,又引發熱議。

  收入,是老百姓評判生活水準的最直觀依據。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不難發現,所謂的“next level”,離不開浙江農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差距不斷縮小。一季度,浙江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4203元,實際增長7.8%。就在過去這一年,這個數值首次突破4萬元,連續39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增收的多種模式中,浙江正在實施一項牽引性變革——“擴中提低”。而産業發展,既能促就業,又能激活力,是其重要抓手。

  於是我們看到,在浙南山區,景寧民族創業園,年産20萬套精密機械裝備製造項目正抓緊施工,這是近年來景寧縣域內單體最大的製造業項目;浙中義烏李祖村,涌入了露營基地、咖啡館等62個文旅創業項目;浙東普陀,大力發展海島文旅,集聚發展海洋電子資訊、海洋裝備等海洋科創産業……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全力拓寬居民增收渠道。

  一季度,浙江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名義增長4.7%、8.8%、5.2%、7.4%。數據告訴我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已成為很多浙江人的首選。

  口袋鼓了,生活好了,笑容多了,浙裏的“花樣年華”,別樣精彩。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通訊員 陳雅雯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