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西湖邊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滸傳》裏的武松嗎?
發佈時間 | 2024-04-22 14:22:33    

  四月的西湖,春風盪漾,生機勃發。青山中,秀水畔,散落著的大大小小名人墓,是西湖歷史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被稱為“西湖人文薈萃之地”的孤山,自北宋隱士林逋在此“梅妻鶴子”終老一生後,成了許多名人心儀的長眠之地。

  在西泠橋北口往西幾十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圓形的墳墓,面朝著西湖,墓碑上寫著“宋義士武松之墓”字樣。隨著天氣轉暖,墳頭草堆漸綠,相比西泠橋頭蘇小小墓前的熱鬧,這裡通常遊人稀少。

400.jpg

  武松,《水滸傳》裏的打虎英雄,一部虛構小説中的人物,為何會在西湖邊有一座墓?這個武松和故事裏的武松是否為同一個人?許多人路過此地或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給這座墓的百年曆史變遷增添了虛實交錯的傳奇色彩。

  關於武松墓的發掘,要追溯到清朝。陸次雲所撰《湖壖雜記》記載,錢塘江邊六和塔下曾出土刻有“武松之墓”的石碑,這和小説裏武松的結局似乎可以聯繫得上。

  《水滸傳》裏的武松出生於清河縣(今山東陽谷),在征討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于六和寺出家。六和寺的原型便是西湖之南的六和塔。六和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塔邊的寺院也叫塔院,換過好幾個名字,大和寺、六和寺等。南宋時期,智曇重建六和塔後,官府賜額“慈恩開化教寺”。在之後的八百多年間,開化寺同六和塔一起屢毀屢建,如今已不存在了。

400.jpg

  六和塔武松雕像

  另一説法稱,光緒十九年(1893年)在涌金門附近出土了武松的棺材。藝術教育家姜丹書在《姜丹書藝術教育雜著》中記敘了他的好友吳劍飛(國文、歷史教師)童年時期目睹這一事件的情景:

  當時的他9歲(按年紀推算,是1893年),有一天,跟著父親前往涌金門外的三雅園去吃茶,走過涌金門頭,有許多工人在修築城墻,他正巧瞥見一具已被挖起來的棺材,屍體頭部靠著的棺材正面板上寫了“武松之柩”四個大字,“宋体,每字大約六寸見方,凸刻,貼金,金色未變,全棺完好,比平常的大,漆色黑裏泛紅”。

  比平常的大,這點倒是和小説中武松身高八尺的大漢形象有些契合。

  杜月笙出資重修武松墓

  涌金門為古代杭州西城門之一,《水滸傳》中的“浪裏白條”張順喪命於此,如今還有張順塑像立在涌金池畔。民國時期杭州開始拆城,涌金、清波、錢塘三門間城墻均被拆除,改建為南山路、湖濱路,後來在故址立了碑志。

  還有一個題外話,在百年前的杭州,去西湖邊喝茶是尋常之事。李叔同曾説過,1902年他第一次來杭州,就曾到涌金門外吃過一回茶,順帶看了下西湖風景。吳劍飛所提到的三雅園是當時最有名的茶館之一,它所在的涌金樓距今已有近千年曆史。1965年改建為涌金茶室,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是相當受市民歡迎的喝茶之處,2003年開始歸西湖天地經營管理。

  説回武松。棺木下落如何,不得而知,但後來,西泠橋頭荒草地上多了一土冢,豎著一塊毛石小碑,題曰“武松之墓”,民間便默認是從涌金門外遷移至此地的。

  再之後,據説是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後在浙江屢任要職的高爾登為武松墓立了碑,上書“宋義士武松之墓”。到了1924年,上海青幫“三大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重修此墳,就原墳加駁石基,澆混凝土,換長碑,並建石坊,匾額“嵚(qīn)奇瑰偉”四字,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仍為高爾登所寫。

  當時的上海名醫陳存仁在《上海老中醫眼裏的杜月笙》一文中寫到,他將一段報紙上的新聞念給杜月笙聽:“杭州西泠橋畔,新建‘武松墓’,墓碑上刻著‘宋義士武松之墓’,落款具名的是黃某、張某和杜月笙三人。”杜聽了“哈哈一笑,顯得非常高興”。

  杜月笙鍾情于孤山腳下、西泠橋畔這塊“風水寶地”,還曾在此購置一棟二層別墅。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舊居收歸國有,20世紀70年代末,曾在此辦過“秋瑾史跡陳列館”。1999年,在原宅基礎上拆除重建,辟為中國印學博物館。

  20年前西泠橋邊原樣恢復

  雖説百年之前西泠橋畔就有武松墓,但與現今的並不是同一座。

  1956年2月,孤山、西泠橋一帶的14座墳墓被拆除,其中就包括武松墓。到了1964年底,更大規模的拆墓行動在杭州展開,波及孤山和西泠橋附近30余座名人墓冢,秋瑾墓、陶成章墓、蘇小小墓、武松墓均被拆。

  據説武松墓被掘開時,腐朽的棺柩裏,確實有白骨,工人們把遺骨盛進骨甕,由汽車運往龍井路雙峰村邊的吉慶山馬坡嶺腳。

  十幾年後,部分被遷走的墳墓又陸續回到了西湖邊。

  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橋的另一端重修;1988年,在蘇小小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攢尖頂亭“慕才亭”;2000年後,章太炎墓、于謙祠等一批名人墓葬及紀念祠堂也被回遷或恢復。雞籠山腳下建起了“西湖文化名人墓地紀念碑”,紀念仍埋葬在那裏的詩僧蘇曼殊、求是書院創辦者林啟等文化名人。

  2004年5月,兩位省人大代表建議在北山街改造工程中恢復武松墓和蘇小小墓。理由一是這兩處景點歷來就有,被拆除後,原來的位置都還空著,恢復工程投入小,社會影響大;二是武松墓和蘇小小墓的恢復,將使西湖的景點增添世界名著《水滸傳》和古代愛情故事的文化內涵。後應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在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杭州市政府于原址恢復了武松墓。

  如今的武松墓直徑4米,石砌墓圈高1.1米,墓穴高2.2米,墓碑高3米,墓道自南而北長10米,寬6米。墓前立石牌坊一座,高6米。牌坊石柱上刻的對聯是邀請當時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書寫,牌坊柱聯為“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其匾額“嵚奇瑰偉”則按老照片中的原篆書字體恢復。

  墓碑按1924年“宋義士武松之墓”字樣刻製。墓圈石材取用浙江泰順産青石,墓碑及牌坊石材用福建青石。墓碑及牌坊上所有的浮雕紋飾,均按老照片上的圖案原樣精心設計和雕刻。

  新修的武松墓中已無棺木及遺骸,墓室放置了一張記錄了該墓歷史、文獻和重修過程的光碟、一枚印章、一卷記錄了該墓由來的書法作品和一軸據説是靈隱寺請來的《普庵咒經》。20年後再來看,光碟早已成為了過時之物,如果是現在,或許會直接放一個二維碼?

  武松刺殺蔡京之子“蔡虎”

  是真的嗎?

  宋朝的説話藝術中(説話是宋代的一種曲藝,有點像今天的説書),已出現了武松這一人物。週密《癸辛雜識·續集》也有記載,“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這麼看,是一個不遵守戒律的佛門行者。

  武松在《水滸傳》裏以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與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一系列故事而為人熟知。杭州民間也有關於武松“打虎”的傳説,只不過打的不是真虎,而是蔡京之子“蔡虎”。

  這個説法大多來自1929年為順應“西湖博覽會”而出版的《遊西湖的伴侶》,書中《武松仗義刺蔡鋆》一文稱:武松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涌金門外的賣藝人士,後受知州高權賞識,擔任提轄,後來蔡京之子蔡鋆(yún,在人名中亦讀jūn)繼任知州後魚肉百姓,武松將其刺殺,被捕後死於獄中,民眾集資在西泠橋畔為其建墓。

  此説法流傳甚廣,並稱其來自《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但據學者考據,三本地方誌中並無此記載,《西湖大觀》更是“查無此書”。蔡京生有八子,且名裏均有“攸”字旁(蔡攸、蔡鯈、蔡翛……),“蔡鋆”很可能為杜撰,而《杭州府志》中記載的歷任知州也無“高權”一人。所以這個故事基本站不住腳,只是改頭換面版的“武松打虎”罷了。

  《水滸傳》裏的武松逝于六和寺,享年八十善終。而西湖邊的這位武松,生平已很難考證,在經歷了歷史浮沉之後,帶著他的傳説長久地安眠于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 

來源:橙柿互動    | 撰稿:方玉倩 陳中秋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