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突破醫學“卡脖子”技術的“關鍵之鑰” 上海交大啟動醫工交叉期刊聯盟
發佈時間 | 2024-04-16 09:15:27    

  4月15日,“期刊賦能,創新醫工”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聯盟啟動大會在瑞金醫院舉辦。據悉,本次大會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期刊中心聯合承辦。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醫工交叉期刊聯盟”,率先開展醫工交叉學術期刊集群化發展試點,以高水準學術期刊賦能“雙一流”大學建設。上海市期刊協會會長王興康、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副部長葛朝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出席論壇併發表致辭。

QQ瀏覽器截圖20240416092031.jpg

  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一新、期刊中心主任談毅、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陳江平、醫學院科技發展處副處長郭崴共同啟動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聯盟成立儀式。

QQ瀏覽器截圖20240416092042.jpg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科技發展處處長崔文國與期刊中心副主任蔡雲澤共同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聯盟辦公室揭牌,公佈“2024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專項資助計劃入選項目”,並授予36家期刊編輯部醫工交叉期刊聯盟成員證書。沈柏用授予愛思唯爾全球期刊出版高級副總裁Louise Curtis合作夥伴證書。

QQ瀏覽器截圖20240416092051.jpg

  Louise Curtis在合作感言中表示,全球醫工轉化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醫工交叉領域的中國期刊發展勢頭迅猛,希望未來雙方能深化合作,共同構建開放科學協作網路,促進學術創新,助力加速中國與全球科技界的廣泛深度融合。

  趙一新,Louise Curtis,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執行副主編林關寧分別以“醫工融合 組織創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驅動辦刊成功”“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培育交叉學科人才與科研期刊的同步進步”為題作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們的精彩報告和分享為醫工交叉期刊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醫工交叉是科技前沿的深度融合,是突破醫學“卡脖子”技術的“關鍵之鑰”。高水準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學一直以來醫工交叉學科底蘊深厚,培育出一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成果,在生物醫學工程、腦科學、精準醫學三個領域已有近千個研究主題居世界前沿地位。

QQ瀏覽器截圖20240416092102.jpg

  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聯盟啟動,是上海交通大學“大健康”戰略理念的體現,也是高水準學術期刊賦能“雙一流”建設的積極實踐。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聯盟首批入選期刊36本,涵蓋臨床醫學、生物學、機械工程等上海交大A類學科,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期刊專項資助計劃”項目為引擎,包括SCI期刊8本,ESCI期刊2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7本。聯盟中有影響因子位居世界500強、入選WJCI“頂尖期刊”的Nano-Micro Letters、General Psychiatry、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有位於JCR學科Q1區的Translational Research、Frontiers of Medicine、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等國際強刊,有《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腫瘤》《現代免疫學》《臨床兒科雜誌》等創刊超過四十載的中文老刊,也有《心理學通訊》等學術與科普創新刊物,形成了“立足一流學科建設,醫工交叉多維融合”的刊群格局。

  未來,該聯盟將致力於搭建高品質期刊集群化服務平臺,打造國際醫工交叉期刊品牌會議,廣泛組織國際出版戰略合作。以“國際化、品牌化、集群化”為宗旨,進一步推動國際化高水準期刊的創辦,持續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有關健康、教育等使命的實現;構建醫工學術聯動生態,打造理論前沿學術高地,激發原始創新活力;推進“有組織辦刊”,踐行共商共建共用,謀求醫工交叉新融合,探索和實踐新思路 、新方法,加速實現原創性成果重大突破,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攝影 袁宸楨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