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關於輿論監督的五對關係
發佈時間 | 2024-04-15 09:19:24    

  當前,隨著媒體格局深刻調整、傳播主體趨於多元,有不少人對於主流媒體要不要繼續做輿論監督産生了懷疑,對如何做好輿論監督出現了認識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在“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下,再談輿論監督有些不合時宜了;還有的認為,輿論監督吃力不討好,不願監督、不敢監督、不會監督。

  輿論監督是主流媒體的一項基本功能。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對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的指示要求。這些年,從中央主要媒體到縣級融媒體中心,涌現了一批輿論監督欄目。以浙江為例,形成了以浙江衛視《今日聚焦》為龍頭,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看見》等欄目為中堅,縣級媒體各類“問政”“聚焦”欄目為支撐的輿論監督矩陣。

  全媒體環境下,如何走出誤區,更好發揮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應當處理好以下五對關係。

640.jpg

  圖源:視覺中國

  一、“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的關係

  實踐中,不管是一些政府部門還是新聞單位,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將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相對立的觀點,認為輿論監督就是批評報道、是“揭醜”“抹黑”,對正面宣傳熱烈歡迎,對輿論監督“退避三舍”。有的基層部門甚至將輿論監督等同於輿情進行處置。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有力廓清了將輿論監督和正面報道相對立的模糊認識。

  各地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産生一些矛盾問題、存在一些不良現象,新聞媒體監督作為一種最經常、公開、廣泛的監督方式,更容易觸及到這些問題,從而幫助黨委政府及早發現、處置於未然。這樣的效果與正面宣傳是完全一致的。

  對新聞單位來説,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是媒體功能的一體兩面,兩者都要抓、兩者都要強,如此媒體才有公信力。主流媒體既要善於發掘和宣揚社會正面典型,也要勇於揭露和批評社會消極現象;既要反映社會的整體進步,也要及時有效地糾正局部偏差。只要輿論監督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去發現問題、監督問題、解決問題,同樣能發揮“團結穩定鼓勁”的作用。

  二、“批評性”與“建設性”的關係

  輿論監督面對的就是社會負面現象、矛盾問題和短板不足,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進行批評是輿論監督的應有之義。但僅僅發現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處理好“破”與“立”的關係,以批評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有始有終、形成閉環,才能實現建設性的效果。

  當前,有的媒體和自媒體片面地將輿論監督理解為批評報道,有的以輿論監督為名,到處“找茬”“挑刺”,造成“揭醜式”的表層監督;有的為了追求流量,對內容選題不加選擇,哪個話題火就監督什麼,造成“炒作式”監督;也有不少只反映問題,卻不追蹤解決情況,造成“爛尾式”監督。

  輿論監督不是煽風點火,而是找準火源,及時救火;不是單純“找茬”“揭短”,而是改進工作、推動落實。要始終以推動問題解決作為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客觀呈現事實、推動理性對話,做到既揭露問題,更讓人民群眾看到黨委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舉措和效果,實現監督中有引導、批評中有建設。

  比如,2019年浙江衛視《今日聚焦》欄目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無標可依”品質堪憂問題進行了報道,並與全國人大代表聯動,由其調研提交了儘快制定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建議。此後,欄目持續追蹤4年。如今,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已出臺實施。

  三、“追熱點”與“重實效”的關係

  當前輿論格局下,主流媒體不再是輿論監督的單一主體,社交平臺、網民個人都在參與監督,輿論場紛紛擾擾、眾聲喧嘩。而這些聲音對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也造成了一些影響。

  比如,有的媒體輿論監督浮于表面,欠缺深度,無法契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難以回應群眾關切;有的為了追熱點、搶時效,隨意採用網際網路信源,而忽略了充分核實和多方求證,造成了新聞反轉;還有的嘩眾取寵,明知道一些問題限于目前條件還無法解決,卻為吸引眼球,時不時“老調重彈”;還有的點上關注多、面上關注少,缺乏對一項工作、一類問題的專業性、系統性、持續性關注。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輿論監督要提升實效,首先在題材選擇上,重視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義的問題,而不應總是把矛頭對準那些限于目前條件還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監督方法上,深入調查研究,做到新聞要素精準確鑿、法律政策了然于胸;在立場上,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尤其是對涉及多方利益訴求的問題要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通過紮實的採訪、深入的調查、多方的求證,不斷增強輿論監督欄目的實效性,提升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四、“堅守”與“創新”的關係

  全媒體時代,受眾有限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新戰場、新平臺上,對辦好輿論監督欄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看到一些本身做得還不錯的輿論監督欄目由於各種原因黯然退場,還有的時冷時熱、時有時無、時多時少。

  如何讓輿論監督與新興傳播手段雙向奔赴,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有的媒體一方面希望借助新的平臺、技術、手段,來提升輿論監督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擔心上網後關注度太大會影響地方政府形象從而招致批評,因此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也不願讓輿論監督上網;有的由於不熟悉網際網路傳播規律,不善於運用新興傳播技術,不了解網際網路話語體系,觸網效果不佳;還有的由於疏忽了版權保護,輿論監督內容被一些自媒體斷章取義截取傳播,造成了不良影響。

  新聞媒體要積極擁抱網際網路,輿論監督欄目自不例外。既要主動借助媒體融合發展優勢,構建問題收集、反饋的新渠道、新平臺,也要形成適應網際網路傳播的選題策劃、文稿語態,還可以打造節目傳播推送新矩陣,不斷提升輿論監督影響力;同時要加強對自身節目的保護和維權,避免給自媒體炒作提供“彈藥”。

  比如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打造的“看見”全媒體監督應用平臺,將輿論監督與網際網路有效結合,打通了公眾意見、媒體報道、政府回應的渠道,有效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

  五、“內驅力”與“協同力”的關係

  辦好一檔輿論監督欄目,需要智慧勇氣、需要能力水準,更需要新聞單位內部下定決心、久久為功,通過優化完善工作機制,打造一支講政治、有能力、敢擔當的輿論監督人才隊伍。但輿論監督僅僅依靠新聞單位自身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一檔欄目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有力支援。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一些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存在“輿情焦慮症”,不習慣不適應輿論監督,“瞞”“拖”“捂”“蓋”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還有的地方和部門甚至以行政手段來對抗、逃避輿論監督。

  習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語”發表《領導幹部要歡迎輿論監督》一文,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歡迎輿論監督,主動接受輿論監督,通過運用輿論監督,改正缺點和錯誤,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各級黨委政府應當大力支援輿論監督,各級領導幹部也要善於聽取不同聲音和批評意見,更要善於利用輿論監督去發現短板、弱項,推動解決一些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不能因為害怕輿情而忽視民情、隱瞞實情、漠視險情。

  同樣以浙江衛視《今日聚焦》為例,十年來,每一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都十分關心支援節目的發展,相關部門和地方也將這檔節目作為推動問題解決的一個重要抓手和措施,借助《今日聚焦》的“眼睛”,去發現問題、搜尋盲點、補齊弱項。目前欄目已播出1700多期節目,通過報道徹底解決的問題達到90%以上,其他問題還在跟蹤關注中。

  輿論監督就像是一束光,能照亮公共空間,照進群眾心間。不管技術如何更疊,傳播格局如何變化,只有和腳下的這片大地緊緊地貼在一起,讓筆端常常凝聚感情,讓一篇篇報道成為解決問題的推力,新聞媒體才能真正踐行它永不磨滅的情懷和使命——用新聞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 

來源:之江軒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