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儘早謀劃軌道交通進景區?杭州公開徵求意見
發佈時間 | 2024-04-13 09:33:01    

  4月9日,《杭州市實施西湖風景名勝區分時段交通管理和服務保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情況匯總,在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公佈。

07b195fa-01f1-46b7-b7cd-f88118ac117f_zsize.jpg

圖來源於杭州市政府網站

  2024年3月7日至15日,該方案在杭州市門戶網站上公開徵求全社會意見建議,共收到反饋意見37條,合併同質化建議後共計22條,採納或者部分採納20條,未採納2條。

  被部分採納的“儘早謀劃軌道交通進入景區”,這一點引人關注。

  修地鐵進景區

  市民司機各有説法

  關於儘早謀劃軌道交通進景區這個點,4月12日,記者走訪了不少人。

  “景區人氣太旺,週末或者節假日,真的不管走哪一條路,幾乎都堵,我們計程車司機最有體會,但是乘客要去,你總不可能拒單。”在杭州跑了10年以上出租的郝師傅告訴記者,這些年西湖治堵一直在推進,他個人很贊成修地鐵進景區。

  網約車司機許師傅同樣支援軌道交通進景區:“其實現在很多單子都是一口價,如果人流能夠被有效分流,那其實我們車子跑起來,完單效率也要高一些。”

  “清明假期,我們坐公交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出景區。”遊客小梁表示,景區是真的美,不過人也是真的多:“等車時人群排起長隊,體驗感不是很好。如果地鐵能通,我覺得挺好。”

  但也有人對此持反對態度。

  西湖景區是世界遺産,造地鐵會不會帶來影響?景區特殊的地形也為施工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我們還是希望保持老樣子,平時散散步,看看風景蠻好的。”家住西湖邊的陳奶奶不贊同地鐵的修建,“噪音、震動都是問題,也破壞了西湖原本的寧靜。”

  世界遺産地保護和軌道交通

  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命題嗎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北線、東線、南線、西線散落著大大小小公園景點很多。‘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天然地理結構,加上西湖景區通過性交通、到達性交通、城市交通和旅遊交通等各種交通要素疊加,情況就比較複雜。”交通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偉強關注西湖治堵多年,他表示,多種因素疊加,讓西湖治堵這一命題需要更創新、更全面、更長久的考量。

  此前,杭州對於西湖景區交通治理一直在努力,也提出多種方案,主要以限行為主。多年治理,但並未能完全徹底紓解西湖擁堵之困。

  軌道交通進西湖,是否能成為西湖治堵良藥?

  吳偉強教授認為,軌道交通的特點是容量大、速度快,若進西湖,原則應明確,主要是為了快進快出,不是僅僅著眼于景點之間輪換,遊客快速地進出西湖景區,就可以縮短遊客進出西湖在路途上的時間,同時,由於可以替代其他機動車進出景區,雙重作用疊加,必然能降低擁堵程度。

  景區內的地鐵站點需分散化設置,“不要只是設計幾個大的站點,而是需要研究人流密集、行動軌跡而定,分散設置站點。這樣可以避免站點附近人流過於密集。”

  其次,軌道交通需與地面公交做好連接,線路的選擇、進出口的位置與公交進行銜接。比如説,靈隱、太子灣、虎跑路等可考慮軌道交通讓遊客快進快出,輔之以完整的景區內觀光巴士系統接駁,疏解交通是可期的。

  “西湖景區不僅僅是環湖的一個概念,治堵不能只關注環湖的一圈。”吳偉強教授表示,譬如西湖北線、東線已經有不少地鐵口,通過環線把周邊的軌道交通線路串聯起來,週邊遊客換乘地鐵進入景區,“但是景區裏面,軌道交通需要靠近人流密集的景點,快速上下地鐵站輸送出遊客。”

  軌道交通進入西湖的另一個難點,很多人擔心是否會影響景觀生態保護。

  這一點,吳偉強教授曾做過專門研討,他表示,在《實施<世界遺産公約>操作指南》第172章中要求在重大建設之前,將情況告知世界遺産委員會,並由世界文化遺産委員會討論,給出解決方案或意見。“世界遺産委員會對於在世界遺産地開建大型工程並沒有給出絕對的否定。”

  “在文化遺産保護區範圍內建設軌道交通,國外已有先例。”吳偉強教授表示,但《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要保護其組成要素、空間環境和歷史規模的完整性。杭州市政府在申遺時已就遺産保護問題向世界遺産委員會作出了書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這一承諾在地鐵建設規劃中須予以充分考慮。

  “我認為,只要規劃、設計和建設方法得當,軌道交通並不一定會造成世界遺産地的破壞。”吳偉強教授表示,地鐵口可以設置在西湖景區的酒店等已有的建築物內,這些建築本就已經存在,在內設置地鐵站點,這並不會破壞其世界遺産的原真性。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西湖景區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標桿,是否設置軌道交通引入西湖應進行全面科學的論證,妥善處理保護、傳承與利用的關係,不能一刀切。“需要理性看待,慎之又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