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之江實驗室前沿基礎研究中心主任科學家袁小聰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發佈時間 | 2024-04-11 14:05:12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主席Marja Makarow教授致信之江實驗室前沿基礎研究中心主任科學家袁小聰教授,祝賀他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MAE)。

 

微信圖片_20240411140600.jpg

 

  歐洲科學院成立於1988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是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該院院士代表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界最高的科學水準和學術地位。

  歐洲科學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4個學部、23個學科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歐盟國家之外的著名科學家可以當選外籍院士,佔比小于5%,遴選門檻要求更高。該院自成立以來,已選出近5500名歐洲科學院院士(MAE),其中有近9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袁小聰,之江實驗室前沿基礎研究中心主任科學家、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深圳大學講席教授,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光學學會會士(FCOS),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ptica F),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FSPIE),英國物理學會會士(FInstP)。1985年和1988年于天津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4年于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英國康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和深圳大學工作多年。

微信圖片_20240411140606.jpg

  袁小聰教授主要從事光場調控基礎研究、光學表面波傳感與光聲病理診斷研究、光場調控與光互連應用研究,作出了多項開創性貢獻。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光學自旋斯格明子的概念,把拓撲自由度首次引入到結構光場中,為開發高魯棒性光學新應用提供了新的途徑,並通過研究其自旋軌道耦合性質發現了深亞波長尺度下的精細結構,為探索原子尺度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新機理、新現象以及皮米光子學提供了新的手段;利用微納光場調控技術和器件解決了模式復用光互連的大容量、波分復用相容性、穩定性傳輸的難題,形成了短距離光互連相關核心技術專利;以臨床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基於光學表面波傳感的無標記、高分辨光聲病理顯微成像方法,為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的術中病理診斷提供了快速、精準的革新技術手段。

  袁小聰教授長期活躍在國際學術界,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等高影響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0余篇,現任國際光學頂刊《Advanced Photonics》主編。其研究成果在多方面産生了重大影響,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獎項,並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和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作為之江實驗室前沿基礎研究中心主任,下一步,袁小聰教授將帶領前沿基礎研究團隊緊緊圍繞實驗室新一輪發展規劃“1397”戰略路徑,聚焦智慧計算開展前瞻性、探索性研究,深度融合光子與電子,探索新型光互連架構,創新光電交互方式,提升光電轉換效率,突破通信功耗、能量、延時等方面的瓶頸,構建大頻寬、低功耗、低延時的超高速光互連方案,賦能實驗室高效能計算系統建設。

來源:中國網    | 撰稿:之江實驗室 宋朵雲/文 周志豪/攝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