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平烤魚小店,營業額衝到35萬
上海日月光中心廣場,餐飲品牌登陸、造勢的流量高地,一個烤魚品牌正野蠻生長。
開在商場負二層的江美鮮·烤全魚,37平方米的小店,主做6種口味的烤魚,或麻辣鮮香,或荔枝香辣。在眾多快餐高手的圍攻下,以55元每人平均,拿下每日1萬多的營業額,月營業額衝到了35萬。
這是“烤魚老炮”江邊城外為下沉市場準備的新品牌,但這家小店並非最終形態:
一是位置,江美鮮定位在45 - 50元的正餐品牌,商場正餐區域才是它的廝殺主戰場。
二是功能表,店內只有6種口味的烤魚,外加一部分小吃、炸串,但這並非功能表的最終版。每個拓展區域都有依據城市、價格帶的“定制”功能表。
三是佈局,江美鮮所要衝擊的是廣闊、潛力巨大的二三線,這些新線城市。
當然,這家小店背後還有更多“隱藏資訊”,關於新線城市的洞察、新加盟模式的探索等等。內參君採訪了江邊城外聯合創始人、運營總裁孟洪波,解讀一家烤魚小店背後的“下沉策略”。
新線城市加盟,不能只談模式,不談口味
此時,對下沉市場的深度挖掘,像是餐飲圈的共識,特別是二三線這些新線城市。
有不少餐飲人提到,一線城市的人口正外流,不少開在北上廣深的門店,都出現了客流下降的情況,新客減少,老顧客的復購頻次也在減少。
相反的是,二三線城市,正展現蓬勃的消費力。沒有房貸等生活壓力的小城青年,有錢有時間,對日常用餐要求更高。此外,很多從一線城市回流的消費者對“品牌消費”有了更多需求。
像江邊城外拓展到江蘇常州的新店,月營業額近百萬。
一方面是消費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實戰經驗的“降維打擊”。
紮根在一線城市的品牌,有著多年的“打拼經驗”,來到二三線城市,對當地品牌來説可能就是降維打擊。無論是供應鏈、品牌宣傳,還是門店形象、産品豐富度,對很多照葫蘆畫瓢的本地品牌,很難與之抗衡。
此時新線城市的開拓,時機正好,紅利仍在,藍海顯現。
“很多加盟品牌,開了兩三家店,做了一個模式,沒有經過市場驗證,就開始往外鋪。”
“大家最開始可能跟風一樣跟你去做,但到最後,很短期的一兩年內,這個品牌就消亡了,還是産品不紮實,用模式來推動了,不是用産品。”
“老炮”開炮,新線城市的開拓,並非頭腦一熱,時機之外,還要有沉澱。
“連鎖餐飲的核心,也是加盟模式,還是要靠産品的生命力來推動的。”
“顧客最終的選擇,一定是用他的嘴説話,尤其是加盟性質的餐廳”。
江美鮮的品牌原點是在2021年,發聲是在更穩定的研發動作後,2年多的時間裏,更專注在産品的打磨上,歷經了三次驗證。
先是開了一家純外賣店,驗證消費者對口味的認可,即便經過外賣“損耗”,消費者對菜品的滿意度仍很高,模式走不同的原因在盈利,過高的配送成本大大降低了盈利點。
第二家店便是開篇提到的日月光店,37平米的小店,外賣+堂食雙運營模式,營業額衝到了35萬,産品和盈利都沒問題。
第三家店是開在上海七寶的臺尚創意園,更靠近消費者的街邊店,驗證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感知,會不會把它當成一個日常餐廳,而不是一個快餐廳。
歷時2年,才有了此時江美鮮的新鮮發聲。但江美鮮的履歷應該是20+2,還有江邊城外20年的積澱。
“我們選了烤魚,因為這是我們最有信心的事,無論産品口味,還是食材把控,我相信江邊城外是有20年功底的。”
20年的發展,讓江邊城外有足夠的運營經驗,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去影響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讓他們可以吃到一線城市的産品和創造的新品牌。
此外,還有供應鏈的成熟。
江邊城外從10年前就開始打造專屬供應鏈,和“學霸”光明漁場的合作,可以嚴格把控苗種、溯源、檢測三個環節,從養殖源頭到餐桌,活魚現殺現烤,沒有中間環節,保證了食品安全,更提高了産品品質。
多年搭建的物流體系已然完善,京滬一線可以完全覆蓋,包括江浙滬、河北、山東等地,解決了下沉城市物流無法統一的管理難題。
20年連鎖經營的實戰經驗+供應鏈、物流成熟+産品的N次打磨,有沉澱,才有十足動能。
江美鮮不是加盟品牌,是餐飲服務公司
如果是對一個加盟品牌的採訪,採訪的落腳點多會在盈利模式、後期運營、成本優勢等等。但江美鮮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加盟品牌。
“很多人都在討論説,加盟實際上是在做供應鏈,做物流,我是真的在做這件事情。”
江美鮮是供應鏈服務商,是餐飲服務公司。
零售出身的孟洪波將更多零售基因帶入到江美鮮這個品牌上。
比如集中採購帶來的成本優勢。
“這麼多年我們做的一件事情,還是回歸到魚身上。”
有了江邊城外採購量的支撐,可以極大壓低供應鏈的價格,給到供應商更低的價格、更穩定貨源,配合物流體系,可以配送到開放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解決加盟商因起訂量太低,價格偏高無法配送的難題。
比如靈活的功能表模式,為不同市場匹配不同的産品。
江美鮮提供給加盟商的,不是一套功能表,而是一套餐品庫,類似于20種口味的烤魚、30種涼菜、30種小吃。加盟商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口味偏好來選擇菜品,功能表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這個城市喜好吃辣,可以多選一些辣味為主的烤魚,例如消費客群要擴展到家庭客群,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老人孩子的口味。
供應鏈與産品打造外,在前期裝修,江美鮮只出圖紙,不管裝修,除了關鍵設備統一採購外,其他設備可以當地自行採購,只要符合標準即可。”
“把産品深化到加盟商依賴你,離不開你,從供應鏈上去賺錢。沒有你,就沒有這個料包,沒有口味研發,市面上拿到的魚要貴很多,也沒有和美團這些平臺談判的能力,這些方面讓加盟關係更緊密。這其實是一個更良性的加盟方式。”
再比如,標準化、流程化、簡單化。江美鮮最基礎的邏輯是快餐廚房,正餐前廳。
前廳服務和産品是正餐性質的,但廚房是快餐性質的,一個不會做烤魚的人,來到廚房,一個小時內就能學會,就能出餐,更簡單,更高效。
餐飲成本的三座大山,人工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縮減,食材成本可以通過供應鏈來獲得更高的議價權,成本更低。
加上依據選品邏輯、價格帶邏輯,來選擇菜品,生成功能表,開店這事就會簡單很多,“江美鮮的邏輯其實就是往一個裝修好的房子裏去堆軟裝”。
更高性價比,衝擊70元以下正餐價格帶
“價格帶的清晰,一定是餐飲人自己把路趟出來的。餐飲人正用成熟的模式來定義價格帶。”
磨礪多年的餐飲老炮對當下與未來有著精準的判斷。如多年前他提出的“快餐上樓,正餐下樓”,此刻成了無數商場的常態。
在孟洪波的判斷中,中國餐飲的價格帶正逐漸放寬,差距也在放寬。未來中國的餐飲一定是正餐在200元以上,中檔是100元~150元,低檔其實是要下到70元以下。
江美鮮不是一個開在負一負二的快餐品牌,而是要上樓,去正餐區域,以70元以下的正餐低價正面搏殺,“在同層餐飲的正餐裏有最低的客單價,但是你吃到的産品是正餐”。
這一打法是20年前江邊城外將烤魚帶進商場時用過的。當時江邊城外的客單價是70元,是商場的最低價,競爭力極強,口味又有記憶點,第二個月就用170平米的面積做到了80萬營收,坪效超過了商場中地理位置優越的星巴克。
“江美鮮(日月光店)客單價在同層相對是高的,還能保證日流水將近1萬塊錢,我上樓進到正餐區一定賺錢,因為它的單價會更高,座位數會更多,大家的接受度也會更強。”
或許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江邊城外和江美鮮,同處一層,它們吸引著著不同價格帶的消費者,對應著不同的用餐場景。一個是120元以上,一個是70元以下,一個是熱鬧的相聚場景,一個是一人食或同事間的AA聚餐。
看似兩方爭搶消費者,背後是價格帶的清晰,是客群的細分,是中國餐飲正走向更精細化的運營。
為何要收百萬保證金?還不放單店?
當下的加盟市場,0元加盟、大額補貼,比比皆是。江美鮮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有著嚴格的要求,還要繳納100萬的保證金。
“對江美鮮的加盟是比較謹慎的,只放給區域的加盟商,不放給單店,合作夥伴必須是餐飲經營者,至少在單一城市能一年發展4家店,還有100萬押金,1年之內開夠4家店就會返還。
理想狀況下,江美鮮更適合有較多當地資源的合作夥伴,在當地有門店需要翻新,江美鮮可以提供全新的品牌與完整的支援。當然,這種情況是可遇不可求的。”
100萬這個數字背後,我們或許可以解讀出江邊城外對這個新品牌的珍視,考驗合作方後續運營的能力,包括資金,更包含對良性加盟模式的探索決心,開放産品、供應鏈、物流方面的支援,不在裝修、設備等方面賺錢,在盈利之前,也不收取任何營業抽成。
餐飲的下沉之爭,迅猛異常,或許攻城掠地捲起的煙塵散去,誰能守得住城,長久運營,才是“紛爭”的關鍵,看模式,更看內功。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江美鮮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