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年輕人清明組團“打野”?專家:還需注意辨別是否可食用
發佈時間 | 2024-04-06 09:23:19    

  清明時節,許多作物進入生長旺季並逐漸成熟,也是吃野菜的好時機。

  近日,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一股“打野”熱。“打野”就是到野外摘野菜。

  “春天一定要去打野”“誰懂打野的快樂呀”“這不是打野,這是上山進貨”……在某社交平臺上,關於“打野”話題有近億次。博主們在平臺上,曬出“打野”收穫,許多網友在帖子下方評論“想去”“帶我一個”等。

  那麼,“打野”為何讓人著迷?“打野”需要注意些什麼?

  打野很治愈

  曾經,打野是遊戲名詞。最近,年輕人把挖野菜叫“打野”。

  近段時間,公園裏、綠化帶、土山坡上……到處都是打野黨。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網友們會分享自己的“打野”經驗,甚至有網友建立“打野群”,在群內分享“打野”地圖,詳細標注適合挖野菜的地點。例如杭州、成都、長沙等地,均有相關“打野”詞條推薦。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不少人表示,如今,雖然野菜在市場也能買到,但似乎與自己挖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甚至在購物平臺上,還出現了“代挖”服務。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野菜的美味。

  雖然都是“打野”,有人是為了吃,有人只是為了挖本身。據媒體報道,一些市民認為城市生活節奏快,上班族壓力大,當週末走進山裏徒步、摘野菜等等,的確很治愈。

  “打野”切勿盲目跟風

  薺菜、野蔥、馬蘭頭、水芹菜……野菜雖然好吃,但也要小心遇上真假難辨的毒草。

  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有哪些容易混淆的野菜?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家何聖米介紹,比較容易混淆有馬蘭頭和一支黃花、芋頭和海芋(滴水觀音)、野蔥和蔥蓮、野芹菜與石龍芮等。“部分野菜與有毒不可食用植物很相似,只從外觀上難以辨別,容易誤採誤食中毒。公眾自行採摘野菜時要仔細辨識,儘量選取具有典型特徵的野菜,切勿採摘不認識、不熟悉的野菜。”

  此外,何聖米還表示,雖然野菜是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但並不屬於綠色食品。畢竟野菜的品質安全是沒有任何監管的,野菜生長的土壤、環境、水源可能已經被污染,有重金屬超標風險。“比如車流量大的馬路邊的野菜,受汽車尾氣污染比較嚴重,可能存在鉛超標的風險。”

  針對春季人們採食野菜的熱情,何聖米提醒,野菜之所以沒有成為栽培種,一方面,野菜不是消費者普遍認可的味道,另一方面,很多野菜具有藥性,有些人的體質是不適應的,所以不能盲目跟風。採集的野菜經焯水處理,可減輕藥性的影響。

  拓展閱讀

  若不小心誤食了有毒的野菜,該如何處理?

  杭州市臨平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盛燚表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反應一般較為迅速,吃完後若感到噁心、嘔吐、腹瀉、上腹難受、肚子痛等,應立刻停止食用。同時建議患者用手指放到喉嚨深處輕輕攪動反覆進行催吐,減少有毒物質的進一步吸收。中毒後還應儘快趕往醫院進行規範處理,前往醫院時建議患者帶好剩餘的野菜,以便醫生參考甄別並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此外,盛燚還建議民眾盡可能前往正規商超和農貿市場購買野菜,不建議食用外出挖到的野菜。烹飪野菜前,最好處理乾淨,烹飪時要根據其特性進行焯水等處理,且一定要煮熟。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趙彩霞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