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環形地鐵”是檢驗一個城市是否是超級城市的一個通俗方式。
和市區到郊區的地鐵線路不同,“環形地鐵”能夠將現有線路連線成面,更充分地激發人員、資源的流動活力,可以説是地鐵建設更為高級的形態。
在長三角區域內,交通“要塞”上海已經擁有了一條“在役”環線,還有一條正在規劃中。在廣州、深圳、武漢等大城市都在“卷”環形地鐵的時候,長三角是否也有城市會成為下一個環線地鐵擁有者呢?
為什麼要建環線?
地鐵建設要符合城市發展的肌理。
上海市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何建華認為,隨著城市能級的不斷提升,城市的結構和人流量發生了變化,這也對地鐵運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海從一開始617.95平方千米的面積,到現在63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87.4萬人,規模翻了十倍不止,地鐵規劃自然也要跟上城市能級的增長。
上海地鐵建設之初設置了南北走向的1號線和東西走向的2號線,兩條線路交匯在人民廣場,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外延到中心的通勤。但隨著城市發展,兩點之間不用換乘的更優選擇成為民生需求,於是上海第一條環形地鐵4號線開始運營,將原有線路串聯起來,提高通勤效率。
4號線共設26座車站,換乘站有19個之多,串聯起上海8個行政區,沿線經過上海最強商圈——南京路商圈和最強金融中心——陸家嘴。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4號線“圈內”地段,也是上海房價最寸土寸金的地方,可以説這條環線含金量滿滿。
上海用一條環線將“內環”盤活,現在正在規劃著再用一條環線盤活“中環”。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首次提到了26號線的建設,在上海軌交提出“三環一加強”新構想後,這條線被規劃為市區聯絡環,成為上海第二條環線。
26號線的大環線+支線全長約77.87km,設置56座車站,長度超過目前全國最長的軌交環線北京地鐵10號線(57.1km)和在建最長環線武漢12號線(59.9km)。
它途徑上海寶山、靜安、虹口、楊浦等10個行政區,和21條軌交線路換乘。可以預見等線路開通後,這條“中環大環線”將如何強力串聯起中環,有效疏通中心城區的客流壓力。
兩省會為何不成“環”?
如果從城市規模、人口、經濟發展等角度綜合考慮,長三角幾個重點城市也“配得上”一條環線,可為何至今除了上海外,沒有城市有環線?
一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地理條件。
拿南京來説,早期也有過建環線的規劃。老版的南京6號線規劃為環狀線,2號線集慶門大街預留6號線換乘,後來因為集慶門地理條件不符,本身預留換乘站臺關閉,隨後在2009年的規劃中,環線被取消。
當時專家分析,南京主城區受長江、紫金山限制,整體規模不大,且呈現南北長、東西窄的佈局特徵。若設置環線,則環線上客流分佈明顯不均,南環、北環客流較小。環線客流形成西北環和東南環兩個明顯的區段分佈,南北環、東西環相互之間聯繫更少。採用放射狀線路更利於吸引南北環、東西環之間的交換客流。
如今,拆散的環線已經重新規劃,變成新6號線、9號線、S3號線江南段等。
同樣受地理原因影響未能建環線的還有杭州。
杭州沿著錢塘江發展,中心區域有世界遺産西湖景區,地形環境特殊。
此前軌道交通領域專家呂劍在接受杭州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要給杭州找個中心建環線,那就是包括西湖景區、武林廣場在內的中心區域,而西湖景區內很多區域不具備建地鐵的條件。
另外,杭州和北京等城市佈局不同,並非是以一點為中心往外發展的。環線地鐵主要功能是實現換乘,而杭州現有線路大多穿過中心城區,不需要借助環線換乘。
換言之,建地鐵環線需要根據城市形態和地理結構因地制宜,南京和杭州在現階段並不適合建環線。
“組合環”成為環線新方案
沒有環線,是否意味著這些城市的地鐵網沒有“環”呢?
從幾個城市的現有地鐵路線和四期規劃上來看,不少地方已經形成了以兩個半圓地鐵線路組成的“環線”。
蘇州今年9月即將開通的8號線,與現有的3號線和2號線分別可以圍成兩個大環線。
3號線和8號線組成的環線以主城區為中心,在南北剛好形成互補,環線里程大概在40公里左右,將蘇州傳統主城核心區囊括進去。
而2號線和8號線的環線則是以園區和金雞湖一帶為中心,將蘇州工業和商貿最發達的地區包圓。等到開通後,這兩個環或將成為蘇州地鐵路網的主要框架支撐。
這樣的“組合環”同樣也出現在杭州地鐵線路中。
目前杭州地鐵1號線和6號線在杭州火車東站和江陵路交匯,圍繞杭州核心區形成環線。這個“環線”經過杭州商業核心武林商圈,杭州新老地標西湖景區和奧體中心“大蓮花”,同時經過杭州東站、杭州站、杭州汽車南站幾個交通樞紐,也是十分“重量級”。
另外,1-6號線組合環線上可以換成2、3、4、5、7、9六條地鐵線路,其聯結線網的功能不亞於單條環線。
去年,杭州GDP破2萬億,常住人口增加近15萬人,比江蘇全省增長還要多。
隨著城市能級的不斷提升,杭州外延的發展可能會創造新的通勤需求。在未來,杭州或許會規劃上海地鐵26號線類似的“中環大環線”,來方便人員的高效通勤。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超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