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嚴子惠、馬楠
今年的回南天剛過,白毒傘蘑菇迎來生長旺季。白毒傘蘑菇毒性很強,僅50克的白毒傘蘑菇毒量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每年三、四月,時有媒體報道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入院的事件。
為了提高市民群眾禁採勿食毒蘑菇的意識,3月30日,由深圳市寶安區食品藥物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督局、深圳市寶安區衛生健康局聯合主辦,深圳市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的“玩轉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兒”預防毒蘑菇中毒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鳳凰山森林公園廣場舉行。活動以“飛躍‘蘑’界 不‘採’蘑菇”為主題,通過一系列圍繞毒蘑菇科普知識的遊戲,讓市民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認識毒蘑菇,遠離毒蘑菇。
【圖:寶安疾控“飛躍‘蘑’界” 科普遊戲活動現場】
科普遊戲人人愛 路邊蘑菇不要採
“飛躍‘蘑’界 不‘採’蘑菇”活動現場設有多個遊戲區。在“不理不‘採’”遊戲中,參與者以家庭為單位,跨過“蘑菇科普賽道”上有蘑菇標誌的障礙,旨在讓市民在遊戲中不斷強化“不採”蘑菇的意識,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玩轉科普答題區,市民通過疾控小課堂學習“預防毒蘑菇中毒”相關科普知識後,領取答題明信片現場答題,在思考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加強“禁採勿食毒蘑菇”、“誤食毒蘑菇的緊急處理措施”等資訊的認知和記憶。疾控小課堂圍滿了興致勃勃的家長和孩子,疾控專家與市民答題互動,大小朋友踴躍提問,專家“面對面”悉心科普,“零距離”答疑解惑。
【圖:疾控專家與市民面對面 科普答疑】
參與者在“不理不‘採’”科普遊戲通關或通過答題贏得的獎勵徽章,可兌換成套圈,在“科普套套樂”遊戲區套取禮品。
“玩轉科普”系列科普遊戲作為寶安疾控常態化健康教育進社區、進校園、進工廠等主題宣傳活動的載體,在轄區內一直備受歡迎。寓教于樂的科普遊戲吸引市民組團參與。一圈遊戲參與下來,讓“不採蘑菇”這個避免食用和採摘毒蘑菇的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植入”大腦。
活動現場,帶孩子參加完遊戲的張女士表示:“沒想到還能和孩子一起邊玩邊學,整體下來感覺特別適合親子互動,而且這些毒蘑菇預防知識跟身體健康密切相關,通過這個契機孩子邊玩邊學,在疾控專家指導下,收穫了正確的健康常識,很開心,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科普活動。”
【圖:寶安疾控“飛躍‘蘑’界”活動親子現場】
“不採野菇”時時講 主題健教事事重
每年春天毒蘑菇繁茂期,寶安疾控定期舉辦“禁採勿食毒蘑菇”例牌科普健康教育活動。本次“飛躍‘蘑’界”活動是寶安區疾控中心獻給市民的一份暖心健康提醒,一份春天的禮物。
寶安疾控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疾控中心已持續多年對寶安區白毒傘生長區域進行監測,多次前往白毒傘常見地實地勘查,並聯合各部門在白毒傘生長季採取全媒體科普教育宣傳與現場科普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向市民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多措並舉預防中毒事件發生。同時請公園管理處等相關部門配合行動,標注轄區毒蘑菇生長地圖,在標注區域內定期剷除行人遊客活動區範圍內的毒蘑菇,並在毒蘑菇生長區域設立警戒標識,全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本次“預防毒蘑菇中毒”主題宣傳活動是寶安疾控創新形式打造的特色健教品牌“玩轉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兒”系列活動的2024年的首場活動,該系列品牌活動全年計劃舉辦10場,內容涵蓋食品衛生、免疫規劃、營養健康、傳染病防制等方方面面。
“健康科普”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有聲有色。通過“玩兒”提升疾病預防控制科普知識的傳播力度,讓更多市民記住疾病預防控制的科普知識、重視疾病預防、主動且正確的防患未然,共赴健康中國美好未來!
誤食小貼士:
毒蘑菇種類繁多,形態與顏色多種多樣,單靠形態特徵辨別是不夠的,特別是有些有毒種類與無毒種類相似度極高。民間以“顏色鮮艷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煮熟後銀針試毒變黑有毒”等鑒別方法都不可靠。科學的鑒定方法是對蘑菇的形態、生態、顯微、DNA等多個維度進行鑒定,所以,對蘑菇毒性的權威鑒定需要專業人士、專業機構來完成,普通市民僅憑生活經驗無法準確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毒蘑菇中毒目前尚且沒有特效解毒劑,誤食毒蘑菇後,急救的關鍵是及時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徹底清除毒物是排除和減少毒物吸收的關鍵。
預防毒蘑菇最好的辦法是不採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如果在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停止食用並儘早就醫,妥善保存殘留的蘑菇等食品以便醫務人員儘快確定中毒原因和對症治療。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李浩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