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擴面在即:內蒙古浙江四川開展全省試點
發佈時間 | 2024-03-19 09:00:24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標誌著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進入新階段。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指導河北唐山、江蘇蘇州、福建廈門、江西贛州、四川樂山等5個城市試點探索醫療服務價格新機制。

  兩年多來,首批5個試點城市充分吸收“三明醫改”核心經驗,重點圍繞醫療服務價格總量調控、分類管理、動態調整、監測評估等重要機制進行改革試點。目前,已按新機制平穩實施2輪調價,分別涉及1398項和5076項醫療服務價格,一批價格處於低位、技術勞務價值“含金量”高的項目價格上調,包括護理、手術、治療、中醫等,同時設備物耗佔比為主、費用影響大的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有所下降。從監測評估結果看,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進展,符合預期目標。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遴選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在更大範圍、更高層級、更深層面開展改革試點。經徵集試點意向、實地調研考察,綜合考慮不同地域、不同改革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準、醫保基金運作等多方面因素,決定在內蒙古、浙江、四川等3省開展全省試點。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難在哪兒?

  大多數人容易把醫療服務價格與求醫問藥的全部費用劃上等號,把看一次病的藥費、耗材費、掛號費、手術費等統統理解為醫療服務價格。以東部沿海地區做一台肺癌根治手術為例,總的費用大約是60000元-65000元,其中藥品和醫用耗材的費用大約佔60%-70%,各種手術、診查、檢查化驗、護理等醫療服務的費用佔30%-40%,其中主要手術操作是“肺癌根治術”,地方醫保部門制定了政府指導價,一般是每台手術6000元左右,這就是醫療服務價格,即醫院直接提供的醫療技術項目、設備設施服務的收費標準。

  過去一段時間裏,除了財政投入部分,公立醫院收入靠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服務“三駕馬車”。其中,藥品和醫用耗材主要是買進賣出的差價收入,佔了大頭;醫療服務基於公立醫院公益性定位,價格不會隨行就市,也不會輕易隨著物價總水準等外部因素水漲船高,在公立醫院收入結構中佔小頭。

  隨著零差率銷售、集中帶量採購等措施落地見效,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收入佔比逐年下降,對醫療服務收入依賴程度逐年加深,醫院和醫務人員也越來越關心醫療服務價格,表面上是關心價格漲不漲、漲哪些、漲多少的問題;實際上是關心醫院能不能維持運作、醫生護士藥師技師的勞動有沒有通過價格反映出來。近年來,“兩會”代表委員也紛紛為公立醫院運作、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發聲,比如今年召開的“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呼籲,“相關部門多聽一線醫護人員意見,適當提高診查費、手術費標準”。而對於廣大群眾來説,大多認同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知識價值和勞務價值,大多認同醫務人員應獲得與其多年求學、技術積累和勞動付出相匹配的收入,但看病就醫的支出畢竟是負擔,群眾自然希望物美價廉,不希望醫療服務大幅漲價、頻繁漲價。

  這些利益訴求和觀念都有其正當合理的一面,但有時也是相互矛盾的;而醫療服務價格就處在這些利益匯聚碰撞的焦點上。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和改革難嗎?答案當然是難,難就難在如何在醫院醫生的漲價訴求,與患者、醫保基金的可承受力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在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中,達到保民生、促發展、推改革的目標。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到底改什麼?

  改革試點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的確會表現為價格水準的升降起落,但調價不是改革的全部內容,改革的重心是探索建立新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把調不調、調多少、調什麼、怎麼調的技術性問題,與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分級診療、醫療控費、醫保支付等系統性問題,統籌起來,形成綜合效應。

  “調不調”,要探索啟動約束條件和觸發熔斷機制,力爭調價與否的總閥門與經濟社會發展、醫藥費用增速、醫保基金收支等因素聯繫起來。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都拿評估結果説話,加法減法都有矩可循。“調多少”,要探索調價“預算”的宏觀管理、確定規則和指標體系,讓價格走勢與醫藥控費用、降成本的績效指標關聯,力爭實現公立醫院控費和醫療調價總量雙向掛鉤。“調什麼”,要體現價值導向,正面回應醫院和醫護人員對技術勞務價值的關切,發揮好價格的杠桿作用,引導醫院靠服務品質吸引人、靠技術價值獲得回報。“怎麼調”,關鍵是調價“預算”怎麼科學合理並均衡地落到具體項目價格上。調價“預算”盤子有限,而各家醫院各個學科成千上萬种醫療服務項目,漲價意願非常強烈,漲價理由也站得住腳,不宜靠行政手段決定誰漲誰不漲。改革探索政府“管總量、定規則、當裁判”的新機制,公立醫院算清賬提出項目價格意向,醫保部門總體按照性價比由高到低的順序,讓符合規則的項目進入調價“預算”盤子。公立醫院算賬準不準、合理不合理決定了調價意向能不能實現,從而把公立醫院自身的能動性激發出來,把眾智調動起來,把眾力發揮出來。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調整的空間從哪來?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是與藥品耗材集採改革、醫藥價格治理相互獨立又相互協同的重要改革任務。正如前面所強調的,改革要構建調價總量的確定規則、指標體系和雙向掛鉤機制,從社會整體進步發展中積累總量,從醫藥控費用、降成本的實效中增加總量,為醫療事業的有序發展匹配總量。而並不是一些媒體推測的那樣,將這項改革任務作為藥品耗材集採改革的“打補丁”或者“蹺蹺板”。

  近年來,藥品耗材價格降下來了,醫院也在努力降本增效,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創造了有利窗口,被形象地稱為“騰籠換鳥”。當然,這不是説把藥品耗材價格降下去,把醫療服務價格漲上來;更不是説藥品耗材價格降了多少,醫療服務價格也要相應漲多少。藥品耗材降價騰出空間,首先要向人民群眾釋放改革紅利,包括群眾從降價直接得到實惠,也包括統籌用於支付集採結余留用、新進醫保目錄藥品、新增醫療服務項目,以及調整現有醫療服務價格等,以滿足參保群眾對新藥品、新技術的使用需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1年11月,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在長征出發地江西贛州正式宣佈啟動。5個試點城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上下協同,地區聯動,問計于醫院醫生,問計於人民群眾,在各部門各單位的支援下趟出了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一條新路。

  2024年3月,內蒙古、浙江、四川3個省份接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的接力棒。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直接指導3個省份、繼續指導5個試點城市,實踐形成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未來可期。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