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28歲的古蕩農貿市場迎來第4次升級 未來的農貿市場什麼樣?
發佈時間 | 2024-03-18 11:19:15    

   杭州的古蕩農貿市場又在改造了,這是28年來的第4次升級。

  為了方便居民採買,市場在升級期間,在對面的國力大廈二樓設置了一個臨時菜場。

  臨時菜場分為蔬菜、肉類、海鮮、醬貨區四個區塊,一共有102位經營戶。傍晚,菜場裏來了幾位年輕人,胡世龍和女朋友在一個蔬菜攤前停下。

  “古蕩農貿市場我常來的,東西很豐富,基本上什麼都能買到。在這裡買魚,老闆還會幫忙處理,很方便的。”胡世龍打算再去熟食鋪買份鹽水鴨。

  4.0版古蕩農貿市場是什麼樣的?

  1996年,1.0版古蕩農貿市場開門迎客,從2014年起,市場共經歷了三次提升改造,從增加空調、鋪地磚,再到裝上數字化管理系統,這個最初的“馬路菜市場”,成了城西人很愛逛的“生活綜合體”。

  古蕩農貿市場負責人鬱紅梅介紹,市場這次主要在兩個方面做升級,一是改造外立面以及加固整體建築;二是調整市場內部結構,引入新的潮流品牌和業態。

  在鬱紅梅看來,農貿市場不應該只是一個居民買菜的地方,還可以是居民交流廚藝、享受美食和便民服務,甚至可以打卡的複合型多功能空間。

  古蕩農貿市場第4次改造的工期預計為3個月,屆時,農貿市場4樓還將開出“共用廚房”,想學做菜的年輕人,可以來這裡找“民間廚神”,手把手地教你。古蕩農貿市場還計劃上線“小程式點餐”,從共用廚房出鍋的美食,能送餐到府。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貿市場?

  近年來,杭州很多農貿市場也紛紛做出了“破圈”的嘗試。

  文二街農貿市場請來設計師沈雷操刀,打造了“文二菜市”,臨街開出咖啡店、鮮花店和漢堡店;紅石板農貿市場開出了咖啡館、江寺橋農貿市場開出了小酒館、政苑農貿市場開出了火鍋店、翰林農貿市場開出了鄰里食堂……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農貿市場?

  鬱紅梅的目標很明確,要打造一個讓年輕人都願意來逛的農貿市場,“我希望農貿市場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小眾打卡點。現在,來逛農貿市場的遊客越來越多。以古蕩農貿市場為例,一年接待的遊客將近9000人。這不是因為農貿市場裏有多美的風景,而是因為這裡的産品更有當地特色。”

  老百姓需要什麼樣的農貿市場?

  西湖區嘉綠名苑60歲的徐大伯,每天接送孫女上下學的路上,會順便去嘉綠苑菜場或者古蕩農貿市場買點菜。他想要的農貿市場很簡單:蔬菜、水果、肉類要豐富一點,最好是在一個菜場裏,什麼都能買到。

  95後張女士認為,農貿市場應該是熙熙攘攘的,人多一點沒關係,就是要熱鬧,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皆是濃濃人間煙火。當然,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都要有。

  浙江現代商貿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肖亮表示,農貿市場要破局,就要找準特色定位,形成自有的競爭力。當然,也要跟上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不斷更新消費場景。比如,環境向商超看齊,把創意和想法融入市場經營管理,適應市場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消費。

  農貿市場不斷升級的背後是什麼?

  肖亮認為,産品太單一的農貿市場,註定要被淘汰。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咖啡店、書店等業態入駐農貿市場。屆時,農貿市場將會升級成一個多層的綜合體,成為集購物、餐飲等於一體的“15分鐘便民消費中心”。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浩興認為,中國的農貿市場主要分為兩類,一種以社區生活服務為主,一種以承擔流通功能為主。近十年來,社區周邊的農貿市場正面臨著新消費、新零售的挑戰,包括硬體設施、業態結構、服務模式等多方面。農貿市場面臨著自身內部的競爭,也被迫參與到了社區超市、社區便利店之間的競爭。

  農貿市場之所以越來越卷,實際上是在不斷滿足居民新消費的品質化需要,這也是城市文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對農貿市場升級提出的要求。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特邀委員劉亭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以及居民行為習慣的變更,居民在消費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70後、80後和老年人,比較習慣於生鮮農産品現貨現場的交易方式,而90後、00後這幫年輕人,則更傾向於選擇線上採購、快遞送達。實體農貿市場更新迭代,是必然趨勢。為了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傳統農貿市場必然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努力形成集“線上+線下”為一體的複合型購物空間。

  “臟亂差”的傳統農貿市場早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城市的社交空間、熱門旅遊打卡地,甚至是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在滿足居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同時,正在成為居民生活的“第二社交空間”。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https://hznews.hangzhou.com.cn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