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錢塘江現龍型潮汐樹,水利專家:典型沉積地貌
發佈時間 | 2024-03-12 16:39:12    

  浙江海寧攝影師劉明勇拍攝的錢塘江“潮汐巨龍”短視頻,最近爆火網路。

  視頻中,錢塘江潮水不斷涌入樹狀溝道之中,猶如一條“滿血復活”的巨龍,奔騰在廣闊的灘塗上。

  劉明勇 攝

  浙江省水利專家介紹,“潮汐樹”其實是發育在潮灘上的一種典型沉積地貌,主要分佈于濱海地區潮間帶,因潮汐作用形成。從空中俯瞰,一條條潮溝猶如生長在潮灘上的參天大樹,其主幹朝向大海,樹冠朝向陸地,故被稱為“潮汐樹”。

  “潮汐樹”在我國江蘇、遼寧、山東的濱海地區均有出現,而錢塘江則因其強大的潮汐現象為“潮汐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長期的潮汐沖刷和沉積作用下,江岸逐漸形成了形似樹木的分支狀潮溝地貌。

  與樹木類似,“潮汐樹”也有它的生長週期。往復潮流、灘塗匯水不斷對灘面進行衝擊和刻蝕,形成最初的衝溝——“樹榦”,這便是“潮汐樹”的“幼年”;伴隨著潮水日復一日地溯源侵蝕、側蝕,匯流面積逐漸增加,“樹榦”和“枝丫”不斷生長壯大,步入“壯年”;最後,漲潮挾帶的上涌泥沙逐漸在枝杈間淤積,潮溝便逐漸淤淺、萎縮,進入“老年消亡期”,而新的潮溝則在更遠處生長出來。

  “潮汐樹”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一方面,潮溝肩負著潮灘濕地與外海間物質、營養和能量交換的重任,為潮灘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地,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另一方面,它守護著人類社會的安全,能夠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是濱海地區排澇和納潮的小能手。

  “潮汐樹”的形成過程,不僅是大自然的傑作,更是泥沙運動結果的見證。

  千百年來,錢塘江邊的漁民們,在面對大片灘塗水位過淺無法行船時,聰明地發現了“潮汐森林”,這些彎彎曲曲的潮溝就像是上天留給漁民們的道路一樣,讓船隻得以順著這些水位比較深的地方駛向大海。

  近年來,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等水利部門和單位,也在進行“潮汐樹”、涌潮等自然景觀的研究、宣傳和保護。一方面,加強對潮汐樹的監測和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態系統的運作機制;另一方面,加大對潮汐樹的保護力度,防止人為因素對其造成破壞。

  與山東、江蘇等濱海地區的“潮汐樹”不同的是,錢塘江河口尖山段的“潮汐樹”可能會出現“突變”性的消亡。

  為什麼會這樣?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院長曾劍説:“主要是由於錢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不僅有來自海洋的潮水,還會有錢塘江河口洪水涌入,在汛期出現較大洪水時,尖山灘地會出現大面積的‘崩灘’現象,進而導致‘潮汐樹´景觀的‘消亡’。”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雯 通訊員 魏曉雯 許超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