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適逢金庸誕辰100週年,“赤子心 家鄉情——金庸百年紀念展”在其家鄉海寧的康橋1924中絲文創園開幕。
現場展品
嘉興城裏的“俠骨柔情”
“我的故鄉是浙江海寧,那裏是我出生地,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接受啟蒙教育和完成中學學業的地方。”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寸鉤河畔赫山房(今新偉村),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移居香港,其後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説,如《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其作品更屢被翻拍電影。
在金庸作品裏,有不少人物故事的展開就是以嘉興、海寧為背景。比如在他的武俠小説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多次描寫海寧錢塘江江潮,勾勒當時風起雲湧的社會背景。例如第8回“千軍岳峙圍千頃 萬馬潮洶動萬乘”中,他寫到“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自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大潮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衝鋒,于金鼓齊鳴中一往無前……”
在本次展覽中,觀眾將看到由中國香港畫家李志清為展覽特別繪製的畫作,《書劍恩仇錄》主題畫《海寧觀潮圖》,再現了小説中陳家洛與乾隆在錢塘江畔撫琴觀潮的場景。
在著名《射雕英雄傳》中,金庸在第1回“風雪驚變”中就描寫了嘉興:“次日中午,兩人到了嘉興府。那是浙西大城,絲米集散之地,自來就十分繁盛,古稱秀州,五代石晉時改名嘉禾郡,南宋時孝宗誕生於此,即位後改名嘉興,意謂龍興之也。地近京師臨安,市肆興旺。”
1992年,時年68歲的金庸重回家鄉,此後16年間,他頻繁回到浙江,六度重返故里海寧。展館內,能看到金庸回到海寧的照片,還有他返回海寧期間給母校、徐志摩故居和莘莘學子所作的一些題詞,展現出一位可敬可親的金庸。
金庸作品的不同版本
八百餘件展品亮相
本次展覽以金庸先生簡介、江南世家弟子、世界文壇巨人、傑出報人的典範文章、學而無厭的讀書楷模、情係家鄉的赤子情懷六大版塊,介紹金庸先生的生平事業、所作貢獻以及與家鄉海寧之間的深厚感情。
此外,日曆、擺件、書籤、明信片、筆電、郵票、折扇、手辦等多種金庸武俠小説作品衍生文創産品琳瑯滿目,讓武俠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觸手可及。
金庸的武俠小説一直深受廣大書迷的喜愛,其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經典之作更是令人津津樂道。此次,展覽中最搶眼的展品無疑是金庸的珍貴手稿,如《笑傲江湖》手稿,是目前所知唯一存世的連載版手稿,而《天龍八部》手稿則是金庸先生親自贈予家鄉海寧的。
本次展覽也得到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香港明報集團等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援,將展出1948年至2009年,金庸先生在《大公報》《明報》等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原件。
此外,曾助金庸獲得編劇金獎章的電影《絕代佳人》影片説明、雜誌宣傳頁;金庸先生以“林歡”為筆名填詞的電影歌曲《鳴鳳》詞作;金庸先生所寫的散文《月雲》等原件都將與廣大遊客見面,認識不一樣的金庸。
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金庸武俠作品及其影視改編作品在東南亞地區得到廣泛傳播,並融入當地讀者的生活,影響深遠。南韓、日本也紛紛推出各自的譯本。歐美出版機構也相繼推出了英、法、意、希臘文等多種譯本。2018年,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推出《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的誕生》,大受歡迎,開啟了金庸武俠作品海外翻譯出版的新熱潮。在本次金庸百年紀念展中,觀眾也能看到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金庸作品譯本。
互動體驗區
數字技術再現武俠的生命力
金庸武俠小説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其蘊含強大的生命力,更因為它們擁有廣泛的傳播力和巨大的影響力。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創作已有70年的金庸文學作品不再是一張張白紙書頁,各種電子書、有聲書豐富多彩,從單人演播、雙人對播到廣播劇、多人小説劇,從評書到粵語講古,不同的版本匯整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數字閱聽江湖。
現場可以看到“閱讀江湖”有聲金庸小説系列的掃碼閱讀版塊,裏面有著不同小説的數字讀物,將數字技術融入江湖,只需掃碼便可聽到更為聲情並茂、歷久彌新的金庸小説。
伴隨技術的更疊,武俠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方式。現場,全息影像的出現將滿足不同年齡段書迷的想像,只需擺出動作,各類武俠絕招隨你施展,領略原汁原味的武林世界。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記者 錢雪兒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