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育兒找“搭子”!小區業主群竟治好了新手媽媽産後抑鬱
發佈時間 | 2024-03-07 10:10:25    

  “僅僅是我加入的,就有十幾個親子群。這些群五花八門,有升學的、踢球的、跑步的、讀繪本的、互助接送的、培訓資訊分享的……”

  青青家住在杭州一個剛交付的新小區,業主多是80後90後年輕人為主,這裡的鄰里關係有一種全新的維繫方式——微信群。自從孩子入學以後,青青發現自己的社交擴大很多,進入的群更多了,群聊更活躍了,每天聊的問題,基本都與“孩子”相關。

  今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後,青青的小區業主親子群開始各種教輔“0元送”。她説:“我家兒子下半年幼升小,在群裏蹲了一天,就拿到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的一年級上的教輔材料,還有科學實驗的禮包,都是全新的。”

  分享經驗、互助照料、結對育兒、玩具流通……網路時代,在業主群裏,一個孩子,衍生出的話題太多了。

  春筍、校褲、母嬰用品

  業主群裏“萬物”可流通

  上週末,帶娃去郊區挖春筍後,回家剛安頓好,仙兒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群裏跟鄰居們打招呼:“我回來了啊,剛挖了好多斤春筍,有需要的到家自取啊。”

  仙兒是一個親子閱讀群的群主,忙工作之餘,她會組織適齡兒童一起在會所讀繪本。在業主群裏吆喝完後,仙兒還專門小窗給一位同齡媽媽留了言,歡迎她來家裏拿筍,“這位鄰居家孩子比我家大兩歲,平時他家總是把多買的學習資料給我,禮尚往來,我家有好吃的,也總想著送點過去。”

  仙兒説,在小區業主群裏,孩子不愛玩的玩具,不再需要的嬰兒車,沒用完的紙尿褲,這些母嬰用品轉讓是最活躍的。“孩子長得太快,媽媽們免不了囤太多,像衣服、紙尿褲、玩具等,有些衣服還沒開封就穿不上了,能送出去避免浪費。鄰居之間一點點錢也不好意思收,很多就送掉了。”

  這個業主群在進群前需要資格審查,所以大家覺得群裏消息非常可信,因此入群申請非常火爆,經常達到500人上限,沒人退出,新人很難擠進來。仙兒給記者看了手機,她指著一位鄰居剛發的資訊説:“小朋友的校服基本一年要買兩個碼,為了保證可以換洗,每個系列都會準備兩三套。這位領居家寶貝有兩條校褲還挺新的,但是太小了,丟掉很可惜,同一個學區的孩子,誰家穿得上就可以去聯繫拿走,正好能做一個愛心的傳遞。”

  線下結對遛娃、踢球

  業主關係越來越親密

  小區業主親子群,還成了鄰居們線下活動的新紐帶。

  老曹是一位愛踢足球的爸爸,入駐新小區才一年,他已經組織了四場小型足球活動,“有球賽了就組織小區內露天觀賽,天氣好就帶孩子們一起去踢球。很多鄰居是通過一場場活動才真正認識的。有了群,就有了紐帶,平時在小區裏遛彎,看見有踢球的孩子,都覺得特親切,一定得停下來多聊幾句。”

  “以前覺得,城裏的樓盤,鄰居間互不相識,上樓關門,誰也不跟誰説話。通過親子微信群,我們這些年輕的業主越來越親密,相互間雖然不一定知道名字,但一説微信名,八成都在群裏遇到過,都是朋友。”老曹笑著説。

  有了業主群,爸爸媽媽們還可以約著一起遛娃了,仙兒介紹説:“遛娃搭子真的香,幾戶人家一起出動,既安全又省心,孩子也有玩伴。有時候我忙著燒菜,小區有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讓娃在小區裏一個人下去玩也更安心了。”

  另外,憑藉當過幾年業主群群主的經驗,仙兒提到,業主群的聯繫其實是具有階段性的,“孩子越小越容易互助,隨著孩子的成長,需求改變,可能就面臨解散。再者,互助活動要有基本的物質支援,包括空間、活動成本、人工等。”

  看見養育中的多樣性

  治好了新手媽媽的抑鬱症

  除了舊物共用、互幫互助、拉近鄰里間的關係,對王女士而言,小區業主親子群還幫她治好了自己的“産後抑鬱”。

  生下寶寶後,王女士一直過得很不開心,她説:“一旦孩子偶爾有了小病小痛,抑或是長大了上學後,他某方面成績退步,週遭的指責就會如利劍般刺來。‘家庭責任’和‘社會角色’雙肩挑,我一方面要當好是單位的‘理想員工’,另一面在家又是‘母職經紀人’。一旦和孩子發火自己也會陷入深深自責,在陪伴孩子和工作兩端承受壓力。”

  加入小區業主親子群後,王女士覺得是認知解放的過程,學會了給自己“鬆綁”。“于陌生人際網路中,親子群如同一種‘現代部落’,裏面大家各抒己見,會探討養娃心得。一旦看到那麼多教養方式,你可能會知道,沒有哪種方式能保證成功。看見養育中的多樣性後,就促成了我對包容和對差異的理解。互助育兒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母親的壓力,告訴了我世界上並沒有‘完美母親’。”

  此外,業主親子群裏最常聊的是育兒經。新手媽媽最常問的是養育方面的事情,“孩子生病,是新手媽媽最慌張的時刻,群裏前輩們會給意見,哪家醫院有夜間急診,哪位醫生擅長什麼,哪家醫院週六日可以驗血。孩子不愛吃飯,群裏也會有各式各樣輔食功能表推薦,有的姐妹甚至直接分享做好的輔食。”王女士説,這種有人在後面支援的感覺真的太給力了。

  親子群也成了育兒焦慮來源

  有媽媽主動退出“雞娃群”

  當然,對於小區業主微信群,有人叫好,也有人煩。

  眼下,春天來了,正是萬物復蘇的時候。前幾天,莉莉所在的業主親子群聊起了“生長髮育”的話題。

  大家聊得正嗨時,對門鄰居問了莉莉:“你家娃幾個月了?”莉莉告知快一歲了,並説了自家孩子的情況。然後,有人回復她説:“你家娃都快1歲了啊,那看起來好像個頭不是很高啊。”也有人問:“你孩子現在還不會走嗎?”更有一位媽媽説:“我們家孩子8個月就會走了,那你家娃走路太晚了。”

  一番對話下來,讓莉莉心裏很不舒服,她從來沒覺得孩子有啥問題,平時能吃能喝的,看起來很健康,咋就被説成發育遲緩呢?群聊天后,她就不淡定了,隔天就帶孩子去了醫院。

  結果,在對照了孩子生長標準表之後,醫生安慰莉莉,“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長得快,有的孩子長得慢,這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莉莉感慨,“帶孩子已經很累了,這件事之後,我就很不喜歡在群裏和小區媽媽們探討養娃的事了。”

  面對育兒焦慮,也有不少人説“親子群”是他們焦慮的重要來源之一。

  杭州西湖區吳女士剛加入了一個“雞娃”群。她發現,雞娃群的家長沒有那麼“溫和”,她苦笑著説:“只有自己跟打了雞血一樣,才能‘雞’得動孩子。那個群裏每天無時無刻都在聊關於孩子的學習、升學、課程,感覺一些家長‘雞’紅了眼,一門心思只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完全不考慮孩子的年齡、天賦。比如幼兒園時期,週末都報滿了各種培訓班。”

  在“雞娃群”呆了十天,吳女士就主動退群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感覺我自己也慢慢被洗腦了,認為‘雞’對了路數,哪怕孩子資質一般,也能笨鳥先飛。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孩子不是機器,不是寫入了程式就嚴格按照程式運作,怕自己和孩子卷不動,以後還影響身心健康。心煩意亂之下,想著不如主動‘閉麥’,就退了群。”

  你加入了幾個“小區業主親子群”呢?

  現在大家的生活都離不開微信群,線上抱團養娃真的能解決育兒難題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素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