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昔日"舊廠房"拼出經濟"新活力" 看看如何做到
發佈時間 | 2024-02-28 08:37:40    

   同樣一塊土地,原來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00多萬元的收入,如今,卻能帶來1000多萬元的收入,這是如何做到的?今天,記者從杭州市蕭山區獲悉,該區首個村集體舊廠房改造試點項目“項漾産業園”即將亮相。

  産值1.5億元稅收僅30萬元

  得益於柯橋輕紡城的溢出效應,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項漾村就依靠出租舊廠房,吸引了不少化纖企業,邁上了經濟騰飛的快車道。

  “最初通過把廠房租賃給企業發展化纖産業,來增加村集體收入,但隨著時間推移,舊廠房結構老化,不僅臟亂差,還有不少安全隱患。”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項漾村黨委書記項建松説,舊廠房總建築面積有2萬多平方米,效益卻很低。

  以2019年為例,舊廠房原有入駐化纖企業18家,雖然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00多萬元的收入,但稅收卻非常少,當年銷售産值1.5億元,稅收僅30萬元。

  “粗放式的發展已成為制約項漾村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枷鎖。”項建松説,如何集約式發展,在存量中挖增量,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這是一道必答題。

  用“陣痛”換“長效”

  項建松還有一個身份,是杭州市蕭山區人大代表,在代表聯絡站開展的接待活動中,不少群眾建議,對舊廠房進行改造提升,為村裏産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面對群眾的需求,項建松問計於民。“這麼好的地塊,應該好好利用起來,打造個園區來吸引新産業。” “現在不是挺好的,每年有幾百萬的村集體收入,萬一改造後還不如現在呢。”做一件事總有不同的聲音。

  舊廠房轉型肯定會有“陣痛”。項建松算了一筆賬:村子“痛”,“痛”在至少兩三年無法收取租金,少了五六百萬的村集體收入;企業“痛”,“痛”在搬遷,增加生産升本。

  “只有讓舊廠房轉型,村經濟經濟才能更好的發展。”項建松説,經過充分排摸、調研、論證,最終決定採取拆除“低小散”,在原址新建村級小微企業示範園區——項漾産業園,用“陣痛”換“長效”。

  村集體經濟每年新增超1000萬元

  如今,昔日“舊廠房”變身園區,總用地面積25430平方米,新建5棟4層標準廠房,1棟13層非生産性用房,總建築面積70297平方米,比改造前多了5萬多平方米,極大提升了存量工業用地綜合效益。

  “我們有不少國際客戶,就需要這樣的標準園區。”已經租下整棟樓的杭州尚翔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土聊起了企業在園區的佈局,一樓研發,二樓卷樣、三樓展示、四樓銷售,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目前,已有10家企業入駐。”項建松透露,園區計劃引進企業20家,解決近500人就業問題,實現年産值3億元,同時可為村集體每年新增1000萬元以上的租金收入。

  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結合園區項目,項漾村的集體土地租賃房試點項目也已落地,總建築面積超10000平方米,打造了130套宜居住房,為園區人才提供服務。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包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