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後離去的消息,引發了無數人的沉痛追思。他的音容笑貌、創業故事、奮鬥精神,被人們追憶、傳頌、銘記。
過去幾年,已有好幾位傳奇浙商離開了我們——
2023年2月10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鄭永剛離世;
2021年7月10日,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池幼章離世;
2017年10月25日,浙江萬向集團原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離世;
2017年7月4日,青春寶集團原董事長馮根生離世;
2016年8月2日,萬事利集團原董事局主席沈愛琴離世;
2015年6月6日,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離世。
他們都是草根出生的第一代浙商。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卻擁有超越時代的智慧和格局;他們一生勤儉,卻為社會創造了豐厚的財富;他們歷經困苦浮沉,卻堅信實業可以報國,總想為他人撐起一把傘。
當我們困頓、迷茫、失望、焦慮的時候,不妨重溫這一代浙商的故事,重溫他們用一生教會我們的道理。
辦法總比困難多
沒資金、少資源、缺技術,是從底層崛起的第一代浙商普遍面臨的困境。但他們憑藉非凡的意志、吃苦的精神、超強的執行力,總能一次次力挽狂瀾,絕處逢生。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絲綢女王”沈愛琴生前常説的一句話。
30歲那年,沈愛琴出任杭州筧橋綢廠廠長,這個所謂的綢廠,實際上主要資産就是“22名放下鋤頭的農民”和當地織布廠淘汰的17張破舊的鐵木織機。
沒有流動資金,沒有生産原料,即便偶爾找到一點原料,生産出的絲綢産品還不允許在市場銷售……這便是沈愛琴最初創業時面臨的處境。
“這個廠怕是神仙也救不活!”有人對她説。但沈愛琴卻闖出了一條血路:
她盡數拿出家中積蓄,借遍親朋好友,舉債給企業“輸血”;一趟趟跑上海、跑紹興,到府請國有綢廠的退休師傅出山;從國營大廠剩餘的邊角料裏“淘金”,生産出絲綢産品;帶著員工,走南闖北搞推銷……
“辦法總比困難多”,沈愛琴不僅把這個掙紮在國家計劃外的鄉鎮企業給救活了,還把“萬事利”做成了中國絲綢業的第一個馳名商標。
戒欺
誠信,是第一代浙商得以基業長青的立身之本。
“江南藥王”胡慶余堂的末代傳人,青春寶集團創始人馮根生就將“戒欺”作為自己一生奉行的原則。
馮根生14歲就進了杭州胡慶余堂當小學徒,看著高懸頭頂的匾額上,創始人胡雪岩親筆提下的兩個大字,他學到的頭一課,就是“戒欺”。
學徒時期,冬天半夜裏病人來急診配藥,化痰平喘有一味鮮竹瀝,要用大的淡竹管現燒現烤,方子上寫著“淡竹瀝三兩”,即使摻個一兩水進去,哪個曉得,哪個去化驗?
可心底刻下“戒欺”二字,就能強忍著睏倦,從剛有暖意的被窩中爬起,把竹子劈開,用火將其中的竹油一滴一滴地烤瀝出來。哪怕眼皮困得睜不開,哪怕根本無人知曉,也不會往竹油裏摻一滴水。
做人做事“戒欺”,辦企業亦是如此。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馮根生從福建考察返杭,看到胡慶余堂國藥號門前排著長隊,彼時已經69歲的他不顧旅途勞頓,連夜趕到國藥號現場辦公,召開高管緊急會議。當了解到公司生産的抗“非典”藥一天就出藥三萬餘帖,而配方急需的金銀花、野菊花等中藥材供應價飛漲,若不漲價藥店難以支撐等情況後,當即拍板,向市民做出承諾:哪怕原料漲100倍,也決不提價一分。
在整個抗“非典”期間,這劑預防藥不但沒有一天斷貨,更沒有一次提價,企業虧損50多萬元,但青春寶卻成為人們心中誠信的旗艦。
合作共贏
歷經半個多世紀,不少浙江企業正在走向世界,有的甚至譽滿全球。第一代浙商馳騁商場、縱橫天下,收穫各國合作夥伴尊重,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擅長合作共贏。
“萬向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合作共贏,有事大家做。”早年,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曾用質樸的語言闡述這一理念——
“做事情一定要先了解對方需要什麼,一定要想到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如果沒有好處,他怎麼會支援我?”“我們就是要在外國的土地上,利用外國人的資源,當外國人的老闆,賺外國人的錢。同時,也為外國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貢獻了稅收。”
2012年3月,陷入困境的美國A123破産拍賣,全球有25家公司有意出手。對允許中國企業收購美國這家先進的新能源電池企業,美國上上下下也有很多反對聲。但A123最終選擇了出價不是最高的萬向。
“因為萬向方案可以使公司、職員和股東獲得最好的利益。”A123副總裁表示,唯有萬向承諾整體收購,承諾不裁員。
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曾評價萬向,“能讓所有的合作夥伴和美國媒體都異口同聲稱好的企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22年7月21日,代表全球汽車行業最高榮譽的“汽車名人堂”頒獎典禮在美國底特律舉行,入選人物包括福特家族本森·福特、挽救克萊斯勒的李·艾科卡、賓士汽車創始人卡爾·本茨、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當天,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發給了中國人——魯冠球。
奮鬥不止
第一代浙商是企業家中的勞動模範。馮根生、魯冠球、宗慶後、沈愛琴、池幼章……都曾獲得“全國勞模”的稱號。
“浙商勞模”們,儘管企業規模、所處行業有所不同,但卻擁有一個共同特點:奮鬥不止。
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池幼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白手起家攀上行業之巔,到瀕臨破産跌至谷底,再到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幾經沉浮,池幼章始終衝在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前線。
他曾在辦公大樓挂上“我將再起”的字匾用以自勉。企業瀕臨破産後,他不斷探索,先後辦起了印染廠、毛紡廠、磁化水廠,直到完成從皮鞋廠到汽摩配件廠的全面轉型。
2017年,已過古稀之年的池幼章生了一場大病,身邊的朋友勸他:“你這個老先生,這麼大年紀了,還搞什麼名堂?”
“什麼名堂?我要辦企業,發展民營經濟,這難道不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一個浙商的品格嗎?”大病初愈,他馬上趕到工廠,恢復工作。
池幼章83歲高齡時,曾有記者記錄過他的作息:每天早上8點到企業進車間,午飯後回辦公室休息,下午3點再進車間,晚飯後回辦公室處理事務到晚上8點,每天工作12個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呆在生産車間中。“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池幼章如是説。
斯人已逝,一個時代正在遠去。
但我們終將一次次回憶起這些傳奇浙商,一次次重溫他們守信重諾的處世原則,他們實業報國的終極理想,他們只講奉獻、不講享受的優秀品質。也終將有新一代的浙商,新一代的浙江人,繼續用一生踐行這些做人做事的樸素道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朱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