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用多元化思維打破壁壘 用教育減法論賦能教育
發佈時間 | 2024-02-23 09:47:36    

近日,鋼琴遇冷、銷量斷崖式下降的新聞頻現各類媒體首頁。的確,從南到北,受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以鋼琴為代表的藝術興趣教育班進入了僅次於疫情期間的“冷靜期”。從前家長與機構的“雙向奔赴”變成了如今藝術教培機構的“一頭熱”。深挖新聞源頭,究竟是什麼內因讓曾經紅極一時的藝術教育培訓市場在“後疫情”時代仍然沒能走出市場的陰霾?這個問題著實值得深思與探究。

“要不就這樣吧,反正你也沒有很喜歡,咱們以後就別去彈了。”

初級琴童小美聽到媽媽這樣説,並沒有顯出任何的依依不捨。從小學二年級到初中一年級,六年的琴童時光讓本就沒什麼興趣的小美變得更加麻木。她或許正在盼望著父母喊“停”的這個瞬間。

如小美一樣,曾幾何時那些在朋友圈裏炫耀孩子“半生不熟”琴技的家長們如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是延續曾經“雞娃”的熱情,繼續用呵斥與糖果逼迫並沒有什麼天賦的孩子坐回到鋼琴旁,還是就此放棄,還給孩子一段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

“那些年跟風帶孩子學琴,畢竟口袋裏有錢。這些年日子也不好過,口袋癟了,心氣也就沒那麼高了。看得出來孩子不想學,想讓孩子學的都是我們大人,既然這樣那就不學了,大家都是中解脫。”

小美的父母顯然在市場大環境的推動之下選擇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確,與小美一樣大的孩子們幾乎個個“身懷絕技”。“琴棋書畫”這些被家長們硬生生逼出來的特長,佔據了孩子們大部分的童年時光。無論天賦,無關乎興趣,家長考慮的永遠是升學加分與特長優勢。正是這一層層的強制學習中,家長心滿意足地看著孩子在自己理想的“模組”中成長,而孩子則成為拼命追逐“成功”的機器,失去了自由與快樂。

當教育成為達成父母期待的一種手段。這樣負重而行的教育理念,距離為孩子塑造價值觀的目標越來越遠。在這樣畸形的教育中,孩子失去了幸福感,更談不上獲得感,久而久之甚至會産生厭學乃至厭世的負面情緒,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由此,學會了解孩子,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尤為重要。

但家長又會有疑惑,就算試著了解孩子,傾聽孩子,但找準孩子的興趣天賦又很難!看見別的小朋友都在畫畫,就説自己也喜歡,可過段時間就又不喜歡了。

其實這很正常,孩子對“喜歡”和“感興趣”的定義與大人不同,也沒有自主意識,當孩子説“我喜歡”“我想要”這類話的時候,真實意思可能是“我現在喜歡”或是“別的小朋友都有,所以我也想要”。這就需要家長準確了解孩子真正的學習興趣點,興趣點不等於好奇心。好奇心是一時的,沒有持續的堅持性,錯把好奇心當成興趣點,會造成家長和孩子在時間精力上的巨大浪費;而錯把好奇心當成興趣點,又會錯過孩子的學習成長時機。

那麼如何真正科學地發現孩子的興趣天賦呢?

孫明展老師的“教育減法論”,給了家長一個新選擇。通過五大能力優勢的考察課程,幫助家長擺脫焦慮,在孩子教育早期通過低成本的快速試錯做出教育的減法,找到孩子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在【教育減法論-訓練營】中,我們會用科學的方法來測量和評估孩子的天賦,並且由訓練營導師一對一點評和反覆觀察,準確獲取孩子的天賦信號、性格特質、相對弱勢等等相關的客觀檢測數據。孩子們將接受一系列的減法思維訓練和實踐操作,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和互動活動,開發孩子的溝通交流、理性邏輯、藝術感受、身體動覺、匠人技能等多方面潛能,幫助孩子發掘和培養自己的天賦。

此外,訓練營注重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個性,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幫助孩子在不同方面展現自己的才能和天賦。

為教育做減法,還教育以本真,是讓教育真正回到“學真理、求真知”的根本。尊重孩子的思考,結合孩子的天賦特長做出客觀的判斷,從而為培養孩子、教育孩子創造良性的空間,幫助孩子在享受輕鬆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如何客觀洞悉孩子的天賦,怎樣為教育做減法,相信教育減法訓練營的老師們能夠給出一套更為科學的指導意見,幫助更多家長不盲目跟風,學會尊重孩子,科學教育。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