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第二屆MEGA工程獎揭曉,10位專家獲獎
發佈時間 | 2024-02-22 15:48:24    

2024年2月21日,第二屆MEGA工程獎(MEGAROBO Engineering Grants and Awards)頒獎儀式暨實驗室自動化産學研交流會在蘇州成功舉行。本屆獎項自報名起共吸引近百位相關領域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參與,歷時7個月,最終評選産生10位優秀獲獎者與獲獎項目。

(第二屆MEGA工程獎獲獎名單)

今年,多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聚焦與疾病相關的新靶點發現及創新藥物研發,推動了生命科學研究和疾病治療基礎原創性工作的前沿突破,未來有望為抗腫瘤、抗病毒治療等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

曹戟教授聚焦抗腫瘤藥物新靶點的發現和創新藥物研究,針對靶向蛋白降解 PROTAC技術面臨分子合成與純化效率低,缺少高通量的活性檢測手段等諸多挑戰,利用PROTAC分子結構模組化的特點,不僅製備了60多個包含結構多樣的化學連接鏈和多種E3酶配體的preTACs化合物庫,而且通過改進“細胞內免疫印跡”技術(cytoblot),並將其與自動化篩選機器人平臺整合,實現了對PROTAC降解活性的快速、通量評估,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多個抗腫瘤活性化合物。

艾相昭教授創新性地開發了糖萼工程化的倣生奈米誘餌,其能夠利用細胞膜表面工程化的多種蛋白受體和聚糖成分廣譜性捕獲各種變異毒株,從而作為新型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有效抑制冠狀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此外,倣生奈米誘餌還能通過膜表面的多種炎症因子受體和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來顯著降低細胞因子風暴,並通過吸入途徑有效遞送多種抗病毒或抗炎藥物直接到達肺部後緩慢釋放,從而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減緩炎症反應並阻斷病毒基因轉錄,完成協同治療以提高患者生存率。與細胞大規模自動培養技術聯用,顯著降低其製備成本,有望在未來為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突發疫情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陳示潔研究員針對當前新靶標創新藥物發現的困難與瓶頸,通過建立多學科交叉的藥物化學生物學平臺,開展了化合物高通量篩選方法發展、先導化合物發現及靶標功能機制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針對表觀修飾領域中多個5mC/m6A甲基轉移酶、去甲基轉移酶開發了全新的可高通量的酶活性檢測方法,突破了該領域缺乏化合物高通量篩選技術的瓶頸,為化合物的高效發現提供強有力的工具,且該技術方法已轉化至企業並與其開展合作,共同開發商業化試劑盒。

陳素明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適用於不對稱反應超高通量篩選的通用策略,可以快速繪製不對稱催化的化學空間圖,併發現高選擇性的催化反應體系。在氣相中毫秒級時間尺度內分離異構體,對化合物的官能團沒有歧視效應,從而大大節省了每個反應的分析時間,為不對稱反應的快速高通量篩選提供了可能。該高通量篩選策略解決了不對稱催化合成反應高效篩選的瓶頸問題,在手性新反應體系發現和藥物合成篩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將會對該領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肖晗研究員開發了基於合成生物學和高等真菌基因編輯的策略,一方面規避宿主天然的複雜調控,異源篩選關鍵酶並解析催化機制,另一方面通過關鍵酶在天然宿主中的在體功能驗證,明晰靈芝酸合成的最適底物及催化路線。首先,在72個靈芝來源的CYP中篩選發現頭個合成抗腫瘤化合物靈芝酸的關鍵細胞色素P450酶(Biotechnol Bioeng 2018),填補相關研究近40年的空白。接下來,率先在靈芝中創建了基於CRISPR-Cas精準編輯靈芝基因的遺傳工具,闡明關鍵靈芝酸合成的前體及其催化合成路線。

羅雲孜教授長期致力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研究,包括人工細胞工廠的改造和微生物底盤設計,以及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在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和天然産物合成中的應用。她的研究揭示了CRISPR工具改造的關鍵結構域,開發了一系列編輯工具,成功優化了人工細胞工廠,為微生物底盤設計和篩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此外,她還構建了多個高産天然産物的人工細胞工廠,展現了在合成生物學中的潛力。

同時,多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將自動化技術、人工智慧與基礎科研深度結合,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探索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汪小我教授長期從事基因調控的智慧分析和設計工作。在基因調控智慧設計方面,團隊構建了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基因調控序列生成模型,實現了全新人工基因調控元件序列的定制化設計;建立了計算-實驗閉環迭代的實驗框架,實現了人工基因系統與宿主細胞的優化適配;設計並實現了基因調控知識的智慧提取方法,能夠準確解析神經網路黑盒中所蘊含的調控序列語法知識;開發了多組學數據的系列分析方法,在大量基礎研究問題上得到應用。

張翀教授將微流控技術引入到微生物高通量培養和篩選領域,通過對微型反應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實現工業微生物的並行培養和過程檢測。已成功開發了單細胞液滴熒光激活分選儀(DREM Cell)、單細胞微液滴培養篩選儀(MISS Cell)、液滴恒化培養儀(MMC)和微管式培養進化儀(EVOL Cell)等創新科學儀器 ,滿足微生物(超)高通量篩選、單克隆培養、定向進化和過程評價等多種用途,相比于傳統基於孔板和機械臂的高通量自動化設施,通量更高、運作成本更低、培養條件可控性更強。

周鳴川研究員及其團隊聚焦生物育種機器人自動化顯微操作的行業需求,以機器人學科為主導,結合電腦科學、機械工程、農業工程、作物學等多個學科交叉深入研究,重點研究機器人末端執行器與細胞交互機理,深入探索細胞靈巧柔性的操作方法,此項目的理論與技術成果旨在促進機器人細胞顯微操作智慧化,符合我國實現生物育種高端智慧裝備自主創新的國家戰略需求。同時周研究員還搭建了基於微流控晶片的細胞高通量操作平臺,實現細胞操作平臺小型化,提高了細胞操作效率和外源物質注射量的精準性。

張數一研究員長期致力於基因線路的高通量自動化設計和合成研究,在過去的研究工作中實現了酵母和細菌中複雜基因線路的高通量自動化設計; 可以編輯細胞進行邏輯運算,在酵母和細菌中構建精準基因線路,實現了基因線路的自動化設計和運算。張老師目前在開發涵蓋細菌、酵母、植物細胞、哺乳動物細胞的自動化設計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並搭建自動化的細胞智造交叉平臺,用於精準設計細胞,廣泛應用於合成生物學和相關領域。

(第二屆MEGA工程獎獲獎及頒獎嘉賓合影)

鎂伽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張琰先生表示:“祝賀第二屆MEGA工程獎的獲獎者們!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和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我們看到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這些成果不僅會推動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進步,更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新的希望。未來,鎂伽將繼續加大對中青年科研人才的投入和支援,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實現科研夢想,讓世界更健康更美好。”

(現場出席嘉賓合影)

MEGA工程獎于2022年9月設立,評獎範圍覆蓋生命科學領域的合成生物學、代謝工程、基因工程、電化學合成、自動化高通量篩選、人工智慧、相關設備開發等多個方向。第三屆MEGA工程獎也于當日正式啟動,申報詳情將後續公佈,敬請關注!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MEGA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