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古琴,可現時間價值。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在古人眼中,如果不會琴,又或不了解琴,很難稱之為“文人”。某種程度上説,古琴是展現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而琴拓恰是其中一個重要載體。
琴拓是拓片的分支之一,即運用傳拓手法將琴的輪廓、琴身上的琴銘等複製。所謂“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拓片的拓制過程酷似夏蟬脫殼,故從前也稱為“脫蟬術”。
古琴收藏家馬俊昌告訴記者,古琴拓片像是被遺落的明珠,過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馬俊昌花費大量心血,將其所藏琴拓的文字逐一辨識,形成了《千歲聲——中國古琴拓片集萃》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鮮活的古琴“朋友圈”。書中呈現了100多張琴,是可聽、可見、可想的一部古代文化史。“我們可以用古琴,彈奏千年的曲子,當弦音響起,韓愈、歐陽修、文天祥……這些古人仿佛就坐在你我身邊。”馬俊昌説,“琴拓讓後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張琴的歷史面貌,讓歷史的文化光芒得以傳承。”
方悅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方悅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